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ID:1182679

大小: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对人物进行描写的重点句子,体会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特点时的作用。  3、在刻画人物时,体会作者多次采用了对比手法,体现了人物的刚毅、沉着和冷静的性格特点。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生动的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李大钊。  二、精读感悟: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大家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思考:  我看到了一位(    )的革命者形象。我是从(      )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的。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1)“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出示第七段)指名朗读。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  (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以下三个地方:①烧掉文件书籍;父亲整理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了对比,②张作霖要派人搜查;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2)填空:从被捕前看出,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忠于革命事业)  (3)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紧急。  b被捕时:  (1)读议句子,填空:从被捕时看出,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临危不惧)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到什么?  (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汇报其他段落:  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形成对比,体现了父亲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态度。  敌人的表现:“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像一群魔鬼似的”“冷笑”等词,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鲜明的对比,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2)同桌合作读8--17段。  c被审时:  (1)在法庭上,“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  (2)“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信心”如何理解“信心”?(“信心”是指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  父亲看到妻子孩子都被捕了,依然能够安定冷静,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有预料,更加说明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与父亲的沉着镇定相比,我们母女的表现是什么?  我们母女——“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体会我们母女三人的悲伤、痛苦;  课文中还提到了一位法官,看看他的表现:  “重重地”“怒气冲冲的”“狠狠地”体会法官的气急败坏。  这些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父亲: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平时他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坚贞不屈忠于革命)  (5)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前后照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3.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抓)  四、升华情感:  .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齐读29-32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五、课外延伸:  (1)课外阅读《狱中联欢》,体会江姐等革命先烈与李大钊的共同特点——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怎样的言行,表现了怎样共同的内心世界。能够用简单的话来表述。  (2)出示学生跳绳比赛时的照片,学生仔细观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揣摩人物内心变化及思想活动,写作练习.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忠于革命  被捕时  细节描写  临危不惧  法庭上  对比手法  坚贞不屈  被害后    为国捐躯  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