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论语》选读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论语》选读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版含答案

ID:1182101

大小:93.1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九课THENINTHLESSON出辞气远鄙倍自主•预习区自知常识梳理基础M知识链接言辞谈吐之礼葛晨虹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言辞文明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样,也是内心德行的显现。对于言辞之美,《仪礼》中写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而有德之人在交往中,“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诗经》中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烽矣,民之莫矣。”是说辞令的重要性:辞令彬彬,人民就团结;辞令动听,人民就安定。可见语言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基于言辞的重要,古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论述。传统的言辞谈吐之礼中,蕴涵着一种对己对人的高度负责与尊重,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但其中也有一定明哲保身的消极因素,这是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言贵诚实,因此言谈诚实守信就成为言辞礼仪的首要一条。语言“丁一确二”,一句为一句,关系一个人的“立诚”。《易经》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讲立诚是立业的根基。语言诚实还显示着一个人的真诚品德。巧言令色是小人的品性,而说谎欺骗是君子所不容的。古时有位以直言参政而闻名的鲁宗道,一次他穿上百姓服装去酒馆饮酒,逢宋真宗急诏,使者很久才找到他。使者劝他另找理由,以免皇上怪罪,鲁宗道却如实上告。真宗最终因他诚实无欺而免其迟到之罪。可见在古人眼中言语诚实的重要。言谈还贵在守信。对别人许下诺言必须兑现,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古人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但许多人言论和行为不一定一致。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正因为如此,古人轻易不出言,唯恐许诺后做不到。孔子因此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人一再说:“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不可则不诺。若不思可否而轻诺之,事或不可行,则必不能践言矣。”因此,“一言不可以轻许人”。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言语所以文身也,轻出则有起事之患。”古人往往由一个人言语是否诚实可信而判断其内在品性为人,这几乎成了一个鉴定人的标准:“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也。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探讨。”朱熹也曾说:“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得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意志不坚定的人,说话就华而不实;不守道德的人,行为就很虚伪。这即所谓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言不妄发,人家才会相信你,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是重人而又自重,是君子必具之德。言辞得体,慎言、谨言、戒多言,也是传统文化中一贯的思想。在这方面形成的格言、警言、箴言、成语数不胜数。古人重慎言,一方面是因为言必信行必果,估计能做到才可出言,这是出于对他人、国家的负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往往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评判一个人是否君子,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可轻易出言。再则,是基于“言多必矣”“祸从口出”的经验教训。这里就有一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了。对于谨慎言辞,古人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来说明言语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古人还把“口”比作关卡,把“舌”比作兵器:“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言犹射箭,箭既离弦,虽有所悔焉,不可从而追之。”是要人说话慎重,不轻言妄语。说话谨慎合理还意味着注意身份,不失“分寸”。徐干说:“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费则身贱,身贱则道轻,道轻则教废。故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方。”在这里,言谈、尊严以及德性教养被联系在了一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说话也应分场合、对象,如果在秃发人面前大谈头发之美,在跛子面前对于跳舞谈兴勃勃,都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 味自顾自谈,人就会厌其言,烦其人。《诗经•大雅》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说者不厌其烦,听的人却无心倾听,说的也是类似情景。总之,言语适当得体,“非教养之有素者不能也”。出言谨慎合理还要求言语的文明有礼。古人要求“言语必谨臻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俚无益之谈”。在《训蒙辑要》等蒙学读物中,也是这样教导幼童少年的: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诸生一言一动,俱要端分,不许学市井下流事,亦不许说市井下流话。言谈礼仪还要求人们善称人所长而不责人之短。古人说:“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也;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出言不善不仅伤及他人,而且也会伤及自己。对此袁采曾有一段深切的话,他说:“大抵愤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古人反复告诫人们要出言为善:“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善称人所长,不是阿谀,是与人为善的一种表现。与人交谈时,尽量不说刻薄、挖苦、挑剔等有可能刺激或伤害对方的话,这是一种分寸,也是一种教养文明。待人要“情欲信,辞欲巧”,这里的“巧”即是说要措辞恰当,言语友善,这不是叫人都做巧言令色之徒。古人对阿谀之举历来深恶痛绝,视之为小人之品,“戒谄谀之言”也是众多思想家谆谆教诲的内容之一。善言与谀言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不顾客观事实而一味吹捧,不惜丧失自己应有的人格操守而大献其媚;而善言要求的则是友好地找出他人身上所具有的长处而加以赞扬,对可能会使他人尴尬、刺激的话题避而不谈。此外,阿谀逢迎一般都是“口是心非”“面从而后悖”,花言巧语当面说尽,背地则多使恶言、谗言与讦言。而善称人善的君子则总是表里、前后始终如一。善言人所长不单纯是一种谈话技巧,它更多地要求人从心底里对别人有一种善意的理解及仁和的宽容。SI基础梳理1.字音字形 ⑴笆豆(bian)(2)愆(qian)(3)®(gu)(4)闵子W(qian)(5)^$ifi(pichen)(6)瘫(yOng)(7)^(kan)2.重要词语⑴出辞气,斯远靈倍矣:粗野,鄙陋(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头人:待人不当或错过人才(3)侍于君子有三盗:过失(4)亦旧贯,如之何:沿袭(5)夫人不言,言必有孔切中要害(6)辞送而已矣:表情达意(7)巧言冬色,碎矣仁:令,美好的;鲜,少(8)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9)孔子于乡党,恂恂血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通假字⑴出辞气,斯远鄙禧矣:通“背”,乖戾(2)如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通“智”,聪明4.古今异义⑴未见颜血而言谓之瞽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夭人不言,言必有中古义:这个人今义:指妻子,一般用在外交场合(3)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词类活用(1)君子所虑乎道者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2)劫容貌,斯远暴慢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整肃 ⑶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夫子欲彙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6.虚词用法严鲁人另长府:做,改作,动词夫子何知做,动词(1)为<•')夫子为卫君乎:读wh,帮助,介词.另命,裨18草创之:草拟,起草,动词厂鸟Z将死,其鸣也哀:句中表停顿语气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札句末表否定语气(2)也$伯夷、叔齐何人也:句末表疑问语气古之贤人也句末表判断语气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句末表肯定语气•雍tk仁而不佞:句中表停顿语气J孔子与之坐而问幕代词,他⑶焉i不知其仁,扁用佞:疑问代词,哪里7.特殊句式(1)夫子何为:宾语前置⑵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被动句8.成语积累(1)鸟Z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悲哀的;人将•死时,说的话是善意的。(2)言必有中:说话一定能切中要害。(3)求仁得仁:追求仁就成就了仁。本51指伯夷、了仁。现泛指如愿以偿。(4)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鸟将死时,鸣叫的声音是叔齐成全了孝悌也就成全9.名句积累(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击辞气,斯远鄙倍矣。 (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徳。(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交流互动探究疑难互动•探究区兰文本探究语段赏析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逍豆之事,则有司存。赏析鸟在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在快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仁善。君子在礼仪上所注重的有三点:整肃仪容举止,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端庄脸色神情,就会近于诚信;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至于逋豆之类的细枝末节,自有主管人员在。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病重时,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从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赏析孔子说:“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仅此七字,说尽天下阿谀逢迎之态。花言巧语,说得好听,表情动人,却包藏祸心,口蜜腹剑。“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木办不到的。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赏析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哪里用得着有口才呢?靠能言善辩对付人,常常让人讨厌。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仁,但哪里用得着有口才呢?” 本章是孔子对冉雍的评价。冉雍仁笃厚道,不苟言辞。孔子认为花言巧语,是令人讨厌的。如果你有仁德,却被自己快捷的口才遮掩了,让人家不了解你的仁德之心,这样,强嘴利舌对你反而起了坏作用。现代社会既要有仁德Z心,重视内心修养,也要加强语言训练,展示自己的才干。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赏析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嘉言,有嘉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本章孔子论述了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有道德的人,一定会在言论上表现其道德,这种言论是发自肺腑的,是内在修养的必然外化。能说的人却不一定有道德,他也许尽说些无德无聊的话,即使说些大道理,也是些空话、假话,连他本人都不相信、只用来骗人的话。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因为他能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有的人没有信仰、没有理想,遇有小愤,便要拼斗,甚至不要命,人称其为亡命之徒,其勇无非是匹夫之勇,鲁莽而愚妄。重点研读1.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从事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答案两者的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即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语言交往,重视表达说话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说话能力有专门的要求。语文能力为“听、说、读、写”,其中“说”是口头表达,“写”是书面表达,在现代社会中,两者同等重要。2.孔子在文化教育和主持礼仪吋为什么要用“雅言”?你对学习和推广现代“雅言”——普通话有什么看法?做得怎样?答案孔子重视“礼”,“礼”既指制度、规范,又指个人礼仪、礼节、礼貌,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礼仪是集中体现“礼”的机会和载体(如今天的庆祝会、升旗仪式等),礼仪需要庄重、严肃的气氛,才能体现出礼的重要和必要,也才能让人们在礼仪中受到礼的教育和熏陶。而“雅言”则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则是教育和规范人们礼仪的基础和基本手段、途径,每个人从小就都从文 化教育中得到熏陶和培养,接受正规的“雅言”教育。如果不用“雅言”,则将误人一生。现在提倡普通话,作为一种全国性交流的、规范的、文明的“雅言”,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尤显必要。1.言语交际要讲求技巧。面对敬感话题,有时须采取婉转的方式。作为孔子弟子中“言语”方面佼佼者的子贡,就很擅长这种方式。以木课7.15章和第三课9.13章为例,说说你对委婉这一交际技巧的体会。答案委婉是不直接将话点明,而是釆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去试探性地了解对方的内心。这种方式在与人交际的特殊场合,还是十分需要的,特别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或劝说别人时,尤为需要,可避免矛盾激化,或者了解对方意图。课文中子贡有成功运用的例子。7.15章是讲子贡借机试探,用古比今的手法了解了孔子的态度。卫出公不愿放弃王位,拒绝他的父亲蒯嗾冋国。当时孔子正在卫国,他的弟子要了解孔子对卫出公的态度,但不便公开询问,于是子贡借古代伯夷、叔齐兄弟俩互相推让王位的事询问孔子的态度,孔子赞扬和高度评价了伯夷和叔齐,当然也就知道了孔子对卫出公与其父争夺王位肯定是不会支持的。9.13章则用比喻来了解孔子的内心想法,子贡借“美玉”为喻,询问孔子是将美玉珍藏还是寻找识货的商人卖掉,孔子明白弟子之意,回答说,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它,意思是孔子也希望能有“识货”的统治者重用他。合作探究子曰:“辞达而已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翻开《论语》,读到这些简短的评述与描写,一个极力反对语言华采的孔子仿佛就模模糊糊地站立在我们面前。孔子真的一味地主张质朴为美,反对一切的语言修饰吗?请以“走近孔子——倾听孔子论'言'”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话是这部书叙述、明理的载体,语言传递着孔子治学、修身、为政之道的精髓,其中关于“言”的观 点历经千年沧桑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受益很多。真诚地倾听孔子论“言”的真谛,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大有裨益。探究第一步,借助网络等工具搜集有关孔子语言艺术研究的文章、论著。第二步,认真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言”的精妙论述,摘录孔子与其弟子的精彩对话片段,做好读书笔记。第三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孔子“立言”的根木、“言”的原则与方法,然后加以概括。第四步,研读搜集的研究资料,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此基础上研读摘录的《论语》精彩对话片段,探讨孔子如何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贯彻实施了其“言”之主张。第五步,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考点链接考点一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命题规律】一般不单独命题,有时放在考查实词的选择题中考,有时放在翻译题中考。【例题解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沛公旦R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旦运穷福艾,巅淪生于不测(3)必之全之(4)今殴民而h之农,皆著于木(5)项伯杀人,臣之(6)犹得备欢⑺吾子好道而吾文 ⑻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9)虽大风浪不能血也(10)辄数家之产解析第⑹句“炊”作“备”的宾语,其余9句均为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跟随”。(2)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困顿的生活”。(3)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复原”。(4)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归”。(5)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6)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饭菜”。(7)动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可”“以为……可”。(8)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站立”o(9)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鸣响”。(10)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倾尽”O点拨不及物动词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陈述主语使宾语“怎么样”,那么这个不及物动词就是使动用法;如果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那么这个不及物动词就是为动用法;当动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一般是活用为名词。【考点总结】动词活用也有自己的规律。1.如同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和意动词,动词也可以活用作使动词。不过一般是在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为不及物动词,本义为“归顺",此处应译为“使……归顺”。2.动词用作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作名词用。如:“弾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岀”“入”原为动词,此处应译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3.动词用作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具备了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作形容词用。如“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中的“蹲”,原为动词,在这里作形容词,修饰“石”,译作“蹲着一样的石头”。 考点二“为”和“乃”字的用法【命题规律】(1)“为”和“乃”均为常考虚词。(2)“为”多考介词用法,其中表被动用法更常考。“乃”多考副词的用法,其中表示出乎意料的用法更常考。【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的“为”都是介词,试选出其中用于表被动的一组()①不者,若属皆且头?所虏(《鸿门宴》)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③为国者无使另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④持其踵为乞泣(《触龙说赵太后》)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⑥阿母另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试解:解析②表原因,因为。④对。⑥替。答案A点拨“为”作介词表被动时,常与“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2.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止确的一项是()②力重修岳阳楼④度我至军中,公力入①今少卿力教以推贤进士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力父之志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副词,却。②连词,于是。③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④副词,才。答案D【考点总结】1.“为”字用法归类⑴介词①表示动词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另外人道也。”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当横行天下,另汉家除残去秽。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另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另利来;天下攘攘,皆另利往。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天行有常,不另尧存,不另桀亡。⑥表示被动。读wei,可译为“被”。有时和“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结构。例: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另汤武所笑矣。b・不者,若属皆且另所虏。c.今不速往,恐另操所先。(2)助词读we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O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另?2.“乃”字用法归类⑴副词①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力入见。 ①可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等。例:a.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力亡赵走燕。b.今其智力反不能及。①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例:a.臣力敢上璧。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力出。②表示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例:问今是何世,力不知有汉。(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力翁。(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力天也。(4)“乃”有时还作连词,可译为“于是”。例:以为诸侯莫足游者,方西入关见卫将军。巩固•检测区训练反馈总结握升一、基础知识愆:过失容貌:指仪容举止草创:事业初创时佞:有口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侍于君子有三癒B.动容就,斯远暴慢矣C.裨谟章仙之,世叔讨论之D.雍也仁而不佞解析草创:写草稿。2.对下列两组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①夫子何为[③鲁人为长府.②何辞为1④可使为之宰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动词,做;②语气词,表反问;③动词,做,改作;④动词,担任。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知者不失人B.出辞气,斯远鄙倍矣C.孔子于乡党D.非不说子Z道解析A项“知”通“智”。B项“倍”通“背”。D项“说”通“悦”o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A.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B.君子所贵乎道者三C・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D.揖巫马期而进之解析A项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B项贵,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D项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见”。3.名句填空。(1)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迸豆之事,则有司存。”蓮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闿闿如也。君在,跟踣如也,与与如也。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A.君子所甕乎道者三B.出辞气,斯远鄙得矣C.夫子另卫君乎D.便便言,唯遵尔解析为:帮助。有误的一项是(C)贵:重视倍:通“背”,乖戾为:当做,作为谨:恭敬,谨慎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孤乞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遽伯玉使人挙孔子青,取Z扌蓝,而青于蓝孔子与之坐而问扁于是余有叹扁[恂恂曲也,似不能言者女口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介词,到/介词,从。C项焉:代词,相当于“之,7语气助词,了。D项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连词,表假设,如果。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曾子在临死以前,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深深打动了孟敬子,使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主张。B.蓮伯玉是当时的贤者,还要经常反省自己。使者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 后,孔子在使者走后,不由得对此连声称赞。A.卫国国君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子路通过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赞扬与评价,了解了孔子对此事最终的态度和看法。B.孔子在乡里,在宗庙、朝廷之上,与下大夫言,与上大夫言,以及君主在朝时的表现各不相同,说明孔子是一个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善变的人。解析A项“深深打动了孟敬子,使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主张”原文中没有根据;B项“孔子在使者走后,不由得对此连声称赞”错,孔子称赞的是使者;D项“说明孔子是一个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善变的人”错,孔子这样做是循“礼”0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译文:整肃仪容举止,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端庄脸色神情,就会近于诚信;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阖阖如也。君在,椒躇如也,与与如也。译文:(孔子)上朝的时候,跟下大夫说话,温和欢悦的样子。跟上大夫说话,中和正直的样子。君主在朝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郑重而又自然的样子。(二)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8.材料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答案“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9.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 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答案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的呼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课后•拓展区积累素材延伸视野孔子交友论之我见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一定时时刻刻陪伴在你身边,却可以像席慕容所说的:“在你受挫的时候,给你以鼓励;在你得意的时候,给你以提醒;当你受委屈时,可以诉说。”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已足矣!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那么如何才能结交到好的朋友呢?首先,要谨慎择友。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杳;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但社会庞杂斑驳,五花八门,假象很多,稍微不慎就会为假象所迷惑,小则吃亏上当,大则坠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所以必须慎思细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欲知其人先观其友,欲知其友先观其嗜。这样由彼及此、由此及彼观察,才可得一个可交可靠的朋友。其次,要真诚待友。友情的深厚,要看是不是真正“志同道合”。朋友间以诚相见,毫不虚伪,这样的友情,才会像雨水相合,十分自然,十分融洽。如果把友情建立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之上,即使表面上看去甜甜蜜蜜,而实际上也不过是表面亲昵的“昵友”而已,友情不会长久。我国有句俗语“吃喝朋友不久长,相互利用无真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有以诚相见、志同道合的友谊,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再次,必须自己够朋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人,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找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那一句话。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其他方面尽管是坏,在能成为好朋友这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说来说去,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一句话,最根本的是让自己成为善良的、忠诚的、可靠的人。最后,保持适当距离。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所谓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所谓贵在“心交”,贵在志同道合,“海内存知己,心交胜比邻”。唯此才是大爱之行,才能孕育难以割舍的情愫,也只有这种友情才会地久天长,与日月共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