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九出辞气远鄙倍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九出辞气远鄙倍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ID:1182090

大小:2.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 出辞气远鄙倍修养是一束温煦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美丽。修养是一缕清新的风,自自然然,清清爽爽。修养是一种成熟、奋进的气质。修养是一种热情、友善的风度。修养是一种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修养是一种对万物的谅解和豁达。修养请从语言文明开始。修养请从远离鄙陋出发。一、字音笾豆(biān) 三愆(qiān)  闵之骞(qiān)蘧伯玉(qú)裨谌(píchén)口给(jǐ)恂恂如(xún)踧踖(cùjí)二、通假字斯远鄙倍矣 倍,通“背”,乖戾知者不失人 知,通“智”,聪明三、一词多义疾鄙寡言也四、词类活用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形容词作动词,重视13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形容词作动词,减少屡憎于人 使动用法,使……讨厌朝,与下大夫言 名词作状语,上朝的时候五、古今异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古义:仪容举止。今义:相貌。正颜色,斯近信矣古义:脸色神情。今义: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②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③颜料或染料。夫人不言古义:这个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行人子羽修饰之古义:官名。负责出使外国。今义:在路上走的人。勇者不必有仁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六、特殊句式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判断句夫子何为 宾语前置句古之贤人也 判断句屡憎于人 介词结构后置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主谓倒装句如何理解“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则有司存”这段话的含意?[点拨]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七个字有何特点?13 [点拨] 仅此七字,说尽天下阿谀逢迎之态。“巧言”“令色”两两相对,结构并列。花言巧语,说得好听,胁肩谄笑,表情动人;说好听的话给你听,做好看的脸色给你看,他们的内心如何呢?“鲜矣仁”,包藏祸心,口蜜腹剑。“鲜矣仁”,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强调的是“仁鲜矣”。“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本办不到的。在质询老师对待卫国国君辄拒绝父亲回国继位一事的态度时,子贡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技巧?[点拨] 子贡见多识广,机变灵活,善于辞令,很有外交才能,卫出公辄拒绝父亲回国继位一事是很敏感的政治话题,子贡很清楚老师孔子不便于对此事直接发表看法,于是便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试探孔子对卫出公与父争位一事的态度,由肯定了伯夷、叔齐,便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这样委婉的表达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这两者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从事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点拨] 两者的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前者是虚情假意,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语言交际,重视表达说话能力培养。孔子跟不同人交往采取不同态度,这是不是像变色龙了?是不是庸俗的表现?[点拨]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不同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适用于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叫变色龙,也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恰如其分的交流交际的方式问题。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是人之常情,因为人们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阅历的不同、性格的迥异,往往会影响他看待问题的方式,这就需要人们用针对性的语言或行动去交流,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你还对本课的哪些章节感兴趣?说说你的理解。[各抒己见]♣文中的第16.6这一章节的最后一句很值得深思。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霉,这是时机不对。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做人家的下属,在长官那里碰了大钉。回来一肚子牢骚。其实那个长官今天也许有件别的事情,心里正在烦,做下属的跑进去,报告不相干的事,乃至与他心里的事有关联,就正好触上了霉头。所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说话真难。这是要有许多人生经验累积起来,才会了解的。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社会上同事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说的不是时候,13 结果意见相左了。♣14.4这一章说“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还是14.25这一节有意味。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很想少犯错误,但未能做到。这里包含了伯玉老先生做事谦虚谨慎,事后省自身克己的思想品德和自怨自艾的愧疚心理。这是怎样的高风亮节啊!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践履笃实,光辉永驻,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使者的话既谦虚又简约,家臣越是这样,越能见主人贤德的修养。使者是个既了解主人人格又善于辞令的人,所以使者走了以后孔子反复赞美道:“是个好使者!”“是个好使者!”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做人与做事”“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拥有良好的品德”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一、基础知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笾豆之事(biān)三愆(yán)谓之瞽(ɡǔ)B.润色(lùn)鲜矣仁(xiǎn)仁而不佞(nìnɡ)C.御人以口给(ɡěi)踧踖如也(cùjí)恂恂如也(xún)D.便便言(pián)侃侃如也(kǎn)訚訚如也(yín)解析:选D。A.愆(qiān);B.润(rùn);C.给(jǐ)。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请教)13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主管人员)B.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侍于君子有三愆(美德)C.辞达而已矣(言辞达意)巧言令色,鲜矣仁(少)D.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鲁莽)仍旧贯,如之何(怎么样)解析:选C。A.问(探望,慰问);B.愆(过失);D.瞽(没眼力)。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A.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B.雍也仁而不佞C.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D.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解析:选D。D项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其余与例句均是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下列各句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夫人不言,言必有中B.行人子羽修饰之C.世叔讨论之D.正颜色,斯近信矣解析:选C。A项,“夫人”应是“这个人”;B项,“行人”指“古代的官员”;D项,“颜色”指“脸色神情”。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B.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聪明人不会失去人缘,也不会说话不当。C.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个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必定切中要害。D.雍也仁而不佞——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解析:选B。B项应译为:聪明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子曰:“辞达而已矣。”(15.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13 焉用佞?”(5.5)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10.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雍也仁而不佞  佞:________________(2)御人以口给   口给:______________(3)恂恂如也    恂恂:______________答案:(1)有口才 (2)应对敏捷,能言善辩 (3)恭顺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辞达而已矣。译文:                                                                                                            (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                                                                                                            (3)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译文:                                                                        答案:(1)言辞只要达意就行了。(2)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3)上朝的时候,跟下大夫说话,温和欢悦的样子。应该怎样看待孔子在乡党、宗庙与朝廷的表现?答:                                                                        答案:这是孔子慎言的表现。他在与不同对象交往时,都能说话讲究,表情适当,言语得体,符合礼制的要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13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雠:同“仇”,仇恨解析:选C。C项,贱:轻视,看不起。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A。③说的是尊贤的前提条件;④说的是简主尊贤,没有提到兴国;⑥说的是子路的困惑。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13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解析:选B。B项对弦章的话理解有误。弦章不是说“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而是说如果有了桓公,那么到处都是管仲。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译文:                                                                        (3)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译文:                                                                        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2)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事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3)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事奉国君,13 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就被治理得很好了。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三、语言表达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过40字)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说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是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傅雷的观点是:                                                                        答案: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也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示例: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答:                                                                        答案:一丝清风,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缕清风,是一声轻轻的问候;一阵清风,是一次真诚的会晤。四、高考突破(一)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13 【《论语》选段】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名家评点】程子曰:“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周旋中礼,暴慢斯远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集注》)尹氏曰:“养于中则见于外,曾子盖以修己为为政之本。若乃器用事物之细,则有司存焉。”(《论语集注》)钱穆:“曾子为学,盖主谨于外而完其内。孟子乃主由中以达外。要之,学脉相承,所谓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新解》)请联系名家评点,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怎样的言语交际观。答:                                                                        答案:儒家认为支配个人言谈举止的是“道”,即礼仪。礼养于中则行于外,认为经过“礼”的熏陶,粗暴傲慢的仪态能变为谦和安详;傲慢或虚假的神情态度能变为诚信,粗野乖张的言辞能变为高雅得体。打好“礼”的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道。这是修身之要,也是为政之本。(二)阅读下面有关《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在“言”与“行”之间,孔子更看重“行”。他很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认为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于人的样子,这种人里没有真正的仁者。在孔子看来,一个君子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呢?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由此可见,在孔子眼里,一个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对于孔子的这种言行观,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100字左右)答:                                                                        答案:孔子的这种言行观体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慎言践行的主张。孔子的这种观点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伟大的思想只有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否则永远只是虚夸的浮言。(三)阅读下面四章文字,完成17~18题。13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己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④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在《论语》中有关“仁”的论述出现105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表述,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对“仁”的定义。答:                                                                        答案:仁的根本在于孝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符合礼的规范;能够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可。)根据材料,请说明孔子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仁”?答:                                                                        答案: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能近取譬”,以自身类推别人,能够从自己身边做起,关爱自己的家人就是“仁”的实践。(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可爱的孔子董本友13 文人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就是他们永远难以消解的命运。孔子是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最多的文化名人了,他们把孔子当成道德承担的一个文化符号了,当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时,就把孔子当作神灵高高供奉,顶礼膜拜,虚名虚衔,一直加个不止;当被利用价值不大,或对孔子不感兴趣时,便一脚踹开,孔子也就堕落成一个教书匠,成为一个臭老九。世事人情反反复复,孔子地位也就挪腾跌宕不止,从孔子生身在世推行自己的学说开始到“满街都是圣人”的现在依然如此。孔子真累啊。其实读遍《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关孔子最权威的文献,在文字行间重回那个言论高度自由,人口自由移迁,人才流动相当大的时代,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具有鲜活个性出色的人才,孔子是一相当可爱的人。我们不会觉得他是神,不会觉得他是圣之大者,孔子是那么的亲切可爱,就像是一位从教书育人岗位上退下来,满腹经纶的老爷爷,一位老邻居,有时他还惹得你会心一笑。不信,你看。孔子对待儿女婚姻可是相当的前卫可爱。孔子把他的女儿和侄女,都嫁给了曾经坐过牢的人。公冶长在蹲监狱时,孔子依然坚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孔子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不仅如此,孔子还把自己的侄女也嫁给了一位蹲过监狱的人——南容,理由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就是说,南容反复诵读《诗经》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孔子便把侄女嫁给他。孔子也会戏弄懒惰弟子。宰予,字子我,他应该是孔子印像中最懒惰的弟子。一次,孔子见他白天睡大觉,调侃宰予,说他“朽木不可雕”。宰予白天睡懒觉,还出名了,而且有人模仿。《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叫“先生昼寝”,说一教读先生最喜白日睡觉。一日东家问先生现讲何书。答曰:“《论语》。”东家曰:“请先生将《宰予昼寝》一章讲与学生听。”乃讲曰:“宰是宰杀之宰。予者,我也。寝者,睡也。”东家曰:“先生讲差了。宰予乃人名,分开讲岂不割裂语气?”先生曰:“东家倒不必如此费心。我与你说明了罢,你就是宰了我,我也是要昼寝。”就此,孔子说宰予改变他对人的看法,孔子以前听人言便相信其行,现在孔子要听其言观其行。改变孔子对人的看法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叫澹台明灭的学生,容貌极丑,孔子便以貌取人,以为他不会有大的成就。但后来,事实证明,澹台明灭为人正派无私,发扬孔学,名闻于世,孔子后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澹台明灭的字。孔子是位可爱的性情中人,经常毫不掩饰表露自己的情感。他最得意的门生颜渊死了。孔子作为一个大男人,哭得相当悲,哭得真情流露,别人劝他节哀,孔子像个孩子似的,13 实话实说:“对他不悲伤,对谁还能悲伤啊。”颜渊以一箪食,一豆羹,身居陋巷,一生以简朴为乐,但他的同学却大操大办他的葬礼,给他购置了棺还有椁,有毁他的名节之嫌。孔子自责道,这不怨我啊,我劝阻他们不要这样,他们还这样,违背你一生的行为操守,虽然我是你的老师但没能给你帮上忙啊。孔子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论语》中许多话都是一语道破,他古道热肠,对人好像没有一点城府,该表扬的及时表扬,该批评的直言相告,尤其对自己的学生更是如此。孔子也是一可爱的老顽童。原壤是鲁国孔子的一位老朋友。一次,大概是这老哥俩想出去玩儿,到底是去钓鱼,还是去爬山,还是在太阳底下唠嗑,就不得而知。原壤就在路边叉开双腿等孔子。孔子柱着拐杖就走过来,开玩笑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你啊,从小不尊敬长辈,长大以后又无所作为,连本书也没出,现在老了还不死,真是祸害。孔子边说边“以杖叩其胫”,用拐杖敲他的小腿。夕阳下,一对老哥儿俩这样嬉闹,可爱不?如果你碰巧走过那里,一定会停下来会心一笑,孔子不就是一老顽童吗?这样可爱的人谁不喜欢,怪不得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这样火,名扬海内外。[赏评] 这篇文章简约的文字中蕴含着无限的张力,如电影切换场景一般,使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作者认识孔子的阶段性画面文化。作者以独有的魅力,穿越时空,或轻或重地撞击着世人的心灵,或浓或淡地点染着人们生活的色彩。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并非有板有眼去写孔子思想的伟大,而是抓住了他可爱性情的一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孔子。1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