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教师版 白孟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周而不比》教师版 白孟洋

ID:1182022

大小:13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者xxxx------------------------------------------日期xxxx《周而不比》教师版白孟洋 【精品文档】《周而不比》导学案组编:白孟洋审核:张同德审核日期:2018.03.20编号:00班级:_____姓名:_____使用日期: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文章,了解孔子的人际交往,了解其察人之道、交友之道和相处之道;2.结合实际生活,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课前预习】【知识链接】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分注重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就理想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而理想人格的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只有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基础梳理】1.字音字形 矜而不争(jīn)  人焉廋哉(sōu) 便辟(bì)  便佞(nìnɡ) 事君数(shuò) 2.重要词语 (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 (4)人焉廋哉:廋,隐藏 (5)友直,友谅,友多闻:友,名作动,跟……交友(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 (9)事君数,斯辱矣:数,频繁3.成语积累 (1)周而不比: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2)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以德报怨:用恩惠来报答仇怨。(4)以德报德:用恩惠来酬答恩惠。   (5)以直报怨:用公平正直来回报仇怨。 (6)以文会友: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 (7)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品行、地位等问题而不采纳别人的言论。 4.名句默写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课内探究〗【语段赏析】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君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庄重持己,然而又无乖戾之心;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又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为人处世,矜益于争,群益于党,因此君子会严格把持自己,不为私利与人斤斤计较,不为小利结党营私。孔子的这种人格期待,无论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启迪意义的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赏析 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本章是孔子告诉我们观察人的方法。真伪难测,“知人”不是易事。不论是交朋友还是选拔人才,均面临一个对人考察的问题。孔子识人有三法:“视其所以”,看他言论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观察他的经历;“察其所安”,考察他的习惯兴趣。选择或选拔一个人,要从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考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也可以是自己,用这个方法来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反省,这比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更完整深入许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赏析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从古至今,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一人不需要朋友。结交“益者”,就会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结交“损者”,就会彼此相残,吃尽苦头。可见,交朋友不可以不谨慎。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益呢?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是具有美德的人,同这样的人交朋友有益。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害呢?惯于逢迎谄媚的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耍花招、违背道德的人,同这样的人交朋友有害。 在广交朋友的时候,同谁交往,不同谁交往,应该好好考虑和认真对待。 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赏析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孔子不赞同“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重点研读】1.“晏平仲善与人交”章,“久而敬之”的“之”“事君数”“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答案: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 2.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答案: 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主要思想总结】1.关于“周而不比”(2.14)(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2.关于“矜而不争”(15.22)(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相关问题: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君子:以道义为重,心胸宽广,团结众人,和谐相处(公心)【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小人:以私利为重,钩心斗角,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私心)3.关于君子“择友”“处友”(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16.4)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篇》(2)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能好人、能恶人(4.3)相关问题:怎样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的含义?或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3)择友方法:视行为、观经历、察习惯兴趣(2.10)(相关事例:管宁割席)例子1:观过:知品行(是否仁)(4.7)相关问题: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答案:错因人而异,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例子2: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15.17)(4)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5)态度做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5.15)客观公正地待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交往要适当、适中。(4.26、12.23)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相关问题: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可以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是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课堂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君子周而不比比:以利合,可解释为“勾结”B.朋友数,斯疏矣数:多,指朋友数量多C.好行小慧,难矣哉慧:聪明D.君子以文会友文:文章学问解析数:shuò,频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的一项是(C)A.君子周而不比B.友直,友谅C.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D.老者安之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义合”。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C项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3.下列各句句式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B)A.君子不以言举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人焉廋哉D.何以报德解析B项“薄责于人”为“于人薄责”。A项为一般句式。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前置句。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观其所由由:原因B.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谅:谅解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责罚D.不可则止可:认可,听从解析A项由:经由,经历。B项谅:信。C项责:要求。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和方法的一组是(C)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朋友数,斯疏矣⑤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④⑥解析①说的是如何观察判断人,②说的是朋友的类别,⑥说的是交友的原则和目的,并且这是曾子的观点。6.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B.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责己严,待人宽,这正是孔子“孝弟”思想的反映。C.朋友之间应讲求“诚信”。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如果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D.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解析B项中“责己严,待人宽”应是孔子“忠恕”的思想反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译文:服事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频繁无度,就会遭到疏远。〖课后巩固〗课内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8.从材料(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达到的标准与孔子“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的择友标准相似。(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回答)答案:见原文(16.4)9.结合后三则材料,简析儒家在与人交往和对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则是什么。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材料(2)中,孔子认为与人交往,既要忠言相劝,也不必自取羞辱,体现了中庸思想中适度适中的原则;材料(3)(4)中,孔子评价君子因义而团结,非因利而勾结,并批评了乡愿式的好好先生表面忠厚,实则混淆是非,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出儒家中庸思想以义为标准的原则。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0~11题。②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0:根据第①则文字,总结一条交友原则。(10字以内)答案:严己宽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1: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答案:不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2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2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精品文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