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仁者爱人》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仁者爱人》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ID:1181884

大小:44.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仁者爱人》阅读理解(二)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2012年浙江高考真题)《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对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1.(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他主张在“亲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入。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注释】(1)出门如见人宾,使民如承人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忠”“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答案:“忠”指对人尽心蝎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矛盾。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Z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答案: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仁德爱民。四、阅读下而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1)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1)喘己及人”是实行匕的重要原则。(2)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纽二”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3)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3)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五、怎样理解孔子的“钓而不纲,弋而不宿”?这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孔子主张不用渔网或大绳多钩的方式捕血,意思是人类纵然迫于生计,也只能取自然界中该取的一部分;孔子主张不要射杀在巢穴孵化幼鸟的大鸟,为的是避免殃及幼鸟,以保护鸟类的繁衍。孔子这一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 理想,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人类的欲槊是无限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巨人的。要知道人类绝不是地球资源的独占者,若没有与万事万物共存共荣的心态,终有一天大自然反扑的力量会吞噬一切。现在该是重温孔圣人的教诲的时候了。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5,口「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姑,管氏亦有反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乃子路口: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乃子口: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口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2)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3)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一(4K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3—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J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的标准是,而不是O(2分)(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2)孔子否定管仲铁山/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 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站T、“塞门气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睬『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S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3)由此看来,孔子的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力、信。。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也,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4)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O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15了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了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噌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了的仁爱观是怎样的?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耍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屮不妨从小处着手。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了更看重人节人信。(注意两点:(1)对待管仲的评价上(2)比较墨了的兼爱)o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