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

ID:1181387

大小:2.6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2-07-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导入新课林语堂是大师,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苏东坡则是大师中的大师,一个一生充满传奇故事的人。当林语堂遇上苏轼,于是就有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苏东坡传》。 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林语堂 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及掌握苏轼被贬黄州的政治背景。2、学生通过探究研习体会苏轼如何面对挫折,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3、从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及创作看时代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介绍苏轼生平及相关作品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他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林语堂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方方《喜欢苏东坡》 当我们真正走近东坡时,会发现: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与程朱比,他多了一分童心,少了几分刻板。东坡是中国文人完美个性和品格的化身。东坡是人类的骄傲……——黄玉峰《说东坡》 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苏东坡 湖北——黄州赤壁被贬至黄州之后,苏轼曾与好友泛舟赤壁,对酒当歌,写下了前后两篇《赤壁赋》,名扬千古。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杭州——苏堤 惠州西湖东坡制造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林语堂《苏东坡传》 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若能嫁于苏轼,花前月下,与他品诗论词,此乐何及!敛袖研墨,看他潇潇洒洒地写字,此乐何及!待他离去,仿他字迹,狗尾续貂,拊掌而笑,此乐何及!闲来无事,与他闲敲棋子,探讨食谱,此乐何及!苏轼是值得一个女子用一生的时光相陪伴的男人。——《嫁给苏轼还是李白》 1.林语堂和苏东坡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一生著述盛丰,主要著作有《我的话》《京华烟云》(曾四次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林语堂随笔》等。本文是其著作《苏东坡传》的节选。《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的呕心沥血之作,历时20年之久。英文原著题为《TheGayGenius》,直译为“快乐天才”。“快乐天才”一语,既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总结,也是他借苏东坡对自我人生的一次总结。 林语堂说:“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这也是林语堂自己的人生理想。两颗灵魂超越千古时空,走到了一起。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立传,一颗灵魂书写另一颗灵魂,《苏东坡传》展示给我们的是两颗伟大心灵的碰撞。该书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是因为其灵魂的参与和个性化的写作。书中史料详尽,气势恢宏,幽默诙谐,写出了苏轼在接踵而至的困难面前不改乐观本性的人格魅力。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节选的是苏东坡哪个时期的经历?明确: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的经历。 “乌台诗案”简介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前途险恶,生死未卜,苏轼一度相当悲观。在押往汴京的途中,他曾想跃入江中自尽。入狱后,他将许多青金丹埋在土内,准备一旦得知自己将被处死,就先行自杀。苏轼与儿子约好,每天往狱中送饭,都要有菜和肉,如果听到自己将被判死刑,就撤掉菜和肉,改送鱼。他儿子每日给他送去肉菜。有一天家里粮食不多了,他儿子去郊外买粮,托亲戚代为送饭菜,但忘了关照不要送鱼。亲戚正巧送了鱼。苏轼看到鱼,以为这回完了。就写了两首绝命诗,嘱咐狱吏转送其弟苏辙。他知道狱吏不敢擅自为犯人送信,必然会将此事上报。果然,神宗皇帝读到此诗,心中不免有所感动。苏轼名满天下,连宫中的皇室成员也喜欢读他的诗文。仁宗皇后病重时,神宗为了祖母病势的好转,打算进行一次赦免。仁宗皇后说:“不须赦天下凶恶,只要放了苏轼一个人就行了。”她还对神宗说:“过去仁宗举贤良,回宫时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又为子孙得到太平宰相两人,他说的就是苏氏兄弟,现在难道你要把苏轼杀掉吗?”仁宗皇后边说边掉泪,神宗也在一旁陪着下泪。 理清文章的脉络林语堂说,苏东坡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我们可以领略到他是如何从忧患中取乐的。第一部分:(1-7)苏轼在黄州“逍遥自在”的生活。第二部分:(8-18)“自由”的生活带来了写作风格的变化。 1、第一部分从几方面描写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明确:饮酒、夜游、下棋、酣睡等方面思考题尽管此时他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尽管他的夜游两度引起谣言,但他始终不改其乐观的本性。随遇而安,自由洒脱,自得其乐。 2、第二部分中苏轼被贬黄州后,写作风格有哪些变化?(用原文回答)明确:他讽刺的苛酷,笔锋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作者将叙事、描写与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重点解读了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从他的作品窥探其内在旷达乐观的性情。 3、苏轼在黄州期间出现了哪几起谣言?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苏轼在黄州的处境,苏东坡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的?明确:(1)一次谣传他写了告别词逃走了;另一次苏轼因生病几个月不出门,谣传他同曾巩同一天死了。(2)处境: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是被监视的,不得越出县境,人身完全没有自由。(3)乐观旷达,自嘲。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他的文字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入情入理。他用自己的“快乐哲学”来阐释苏东坡的“享受人生”,将苏轼的乐观无限放大了。 什么叫自嘲自嘲,即指自己嘲笑自己,自我解嘲,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法。另外有鲁迅的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诗作《自嘲》,其中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人们较为熟知的名句。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 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 苏轼当时的精神状态,是以自嘲来自救,即以自我嘲笑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作者说苏轼在黄州过的是神仙般生活,是美满舒服、快乐的日子,这是表面现象,是作者的主观看法,这与苏轼实际生活不完全相符。第一,从课文透露,“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是贫穷的日子。第二,从作者所阐释的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来看,苏东坡都有自嘲的意思。《前赤壁赋》中,朋友对“箫声如此之悲”的解释,感到个人的渺小;苏东坡安慰朋友的话,说明宇宙之中变化与不变化的道理;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东坡自称“闲人”,这些话仔细体会,实际都含自嘲。作者在课文中说,“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惟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苏东坡在当时就是沦落的人。因此,要说他的日子是“美满舒服”,并不准确。《赤壁怀古》词中“人生如梦”的感叹,就透露其内心的消极情绪。 4、从课文看苏轼在黄州的放逐生涯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影响,传记作者又是如何叙写这种影响的?明确:通过引用苏轼的作品;在前后赤壁赋中采用将叙事、描写与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5、文中大量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1)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2)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3)增加作品的幽默感。 艺术特色1、大量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轶事,增强文章的真实性。2、文字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入情入理。他用自己的“快乐哲学”来阐释苏东坡的“享受人生”,将苏轼的乐观无限放大了。3、主观情感的融入,文章醇郁殷厚,耐人寻味。林语堂心目中苏轼的样子,也是他理想的人生模式。有人说“他传即自传”。4、作者的引用并非一般传记单纯枯燥的解说,其流畅圆润的解读本身就是一篇美文。在文中,作者借对苏轼诗词的解读,评政治、论艺术、谈人生,文笔洒脱,名言警句随时闪现。 苏轼政治失意,积极面对,精神升华,创作精品。政治上的失意,反而成就了苏轼贬谪期间文学上的巨大艺术成就,这就是拥有大人格,大智慧的苏东坡。主旨:表现苏轼能从忧患中取乐,乐观旷达的心态。 6、课后练习四明确:采用第三人称语气,将原文意思用白话传达出来,既不是原文的呆板翻译也不脱离原文的意思。好处:与原文若即若离,既尊重原文的意思,又可以发挥作者引文的主动性。 讨论题:品读完《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那是谁?轻拄着青青的竹枝,踏着脚下的芒鞋,脊背上顶着风雨,发白的胡须上略粘着些酒气。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欲醉眠芳草的乐天派么? 是什么让他居于肮脏的小镇,仍痴迷着月夜和美酒?是什么让他能眠于脏泥路旁,忽蹶起,大唱“月明兮星稀”?是什么让他化惩处与官方的监禁为神仙般的生活,发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情感? 一定是深藏在他世俗躯壳下的神性灵魂吧!如神仙般的胸襟,自在而旷达!否则,他如何一洗绮罗香泽的柳词之态,使人扬首高歌,举樽邀月?如何挟海上风涛之气击碎文字之祸,撕裂政治上的不得意,获得自由旷达生活,做月下的漫步者,烧烛照红妆的闲人,荒诞夜行的幸福达人?这种神性的灵魂令他的文字,疏疏几笔,似到非到,悠扬而起,淡淡露情------ 你是千古风流人物。你以神性的自嘲,神性的“独骑瘦马踏残月”的情调,渲染了漫布天地的“凌万顷之茫然”之景。纵使脱去了文人的长袍,穿着农人的短褂子,也无法沉沦了你神性的灵魂啊——苏东坡!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