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1

ID:1167927

大小:6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强化训练题2一、语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⑴百舸()⑵寥廓()⑶峥嵘()⑷稠密()⑸遒劲()⑹浪遏飞舟()2.解释下列词语。⑴舸:⑵遏:⑶漫江:⑷寥廓:⑸苍茫:⑹沉浮:⑺指点:⑻挥斥:⑼激扬:⑽峥嵘:⑾中流:3.辨析近义词,并为其提供正确的例句。遏制:扼制:寥廓:辽阔:意气:义气:4.文学常识填空词,又称“诗余”、“”、“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词牌,“”是词的标题。二、课堂点击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形象?答:6.请分别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答:上阕:下阕:7.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答:8.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答:三、选段在线阅读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完成10—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为下列加点字注音A.描摹()橘()子洲激()扬文字挥斥方遒()B.寥廓()怅()寥廓百舸()争流浪遏()飞舟C.峥嵘()上下阕()绚()丽多彩秋风萧()瑟D.矫()健沁()园春漫()江碧透百侣()曾游10.解释下列词语。⑴寥廓:⑵苍茫:⑶沉浮:⑷激扬:⑸峥嵘:⑹中流:11.本词中的“词眼”是哪一句?请指出来。答:1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答:⑴遍:⑵染:⑶透:⑷争:⑸击:⑹翔:13.请说出对下列句子在全词中的作用。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四、延伸拓展(一)阅读毛泽东同志《水调歌头游泳》,完成16-20题。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编)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风樯(qiáng墙)〕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天堑(qiàn欠)〕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⑴极目楚天舒极目:⑵胜似闲庭信步闲庭信步:⑶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宏图:⑷天堑变通途通途:15.请分别概括出上下阕的大意,以及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阕:下阕:思想感情:16.作者联想丰富,调用了典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请说说这句话的原意,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这个典故在词中的作用。原意:内容方面的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17.作者想像瑰奇,活用了长江沿岸“神女峰”的神话故事,写道:“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大意及其在词中的表达作用。大意:表达作用: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上阕的头两句,形象地交待了作者的行踪,读来饶有情味;如果改写成“才到长沙,又去武昌”,便只有形色匆忙之感,情味大减。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句中的“舒”字,既是诗人所见,又是诗人自身所感,“情”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C.下阕开头“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三句,动静结合,描绘了江面与两岸的典型画面,又为宏图定了方位。D.“起宏图”一句领起以下五句,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写,既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又包括远景建设规划——在“西江”建立拦河大坝,以蓄水发电。E.“一桥飞架南北”中的“飞”字,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又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五、欣赏顿悟谁主沉浮《诗人毛泽东》解说词(4)(节选)  电影《毛泽东在1925》,说的是那年春夏,主人公在韶山发动农民运动的故事。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韶山支部,建立了国民党的区党部。他发动农民同地主民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大革命的时代洪流奔涌在了偏远的乡村。毛泽东在韶山的举动,惊动了省城。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幸亏有好心人通了消息,于是,在1925年8月28日那天,毛泽东趁着月色,扮作乡下郎中,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  离开韶山的毛泽东来到了赵恒惕的眼皮底下──长沙。旧地重游,他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在这首《沁园春·长沙》中,似乎为过去的书生意气,画上了一个句号。他告别了纯粹抒写个人情感的写作时代。从此,具体沉实的历史使命感构成了他的诗歌旋律。写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来到了当时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州,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政治家。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六、探究性学习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2.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七、网络学习1.http://www.mzdthought.com/sc/sx/changsha.htm2.http://news.cqnews.net/system/2020/12/25/000340319.shtml3.http://www.jsdj.com/luyou/lyzy/mao2.htm4.http://www.ht88.com/SoftView/SoftView_1216.html5.http://www.ywdx.net/daoxuetigang/03/qingyuanchun_changsha.htm6.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BoardID=32&ID=3830047.http://www.98yw.com/Soft_Show.asp?SoftID=108.http://www.oioj.net/blog/more.asp?name=qizehong01&id=7582&commentid=37779.http://www.pep.com.cn/202006/ca472994.htm10.http://www.ahsjdzx.net:8080/%D3%EF%CE%C4/%B8%DF%B6%FE/book3/qinyuan/xiangguang/qinyuanxg11.htm【参考答案】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语言积累1.⑴gě⑵liáokuò⑶zhēngróng⑷chóu⑸qiújìng⑹è2.⑴舸:大船。⑵遏:阻挡,阻止。⑶漫江:满江。⑷寥廓:高远空旷。⑸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苍茫:空阔辽远。⑹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文中指兴衰。⑺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文中是评论的意思。⑻挥斥:奔放。⑼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美好的。⑽峥嵘:不平凡,不平常。⑾中流:指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3.遏制:阻止。如:在我军将士的艰苦努力下,敌人的猛烈攻势终于被遏制了。扼制:把守,控制。如:他扼制住心头的怒火,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走吧。”寥廓:(天空)高远空旷。如:寥廓江天万里霜。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如:我来到了辽阔无边的内蒙古大草原。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如:意气昂扬;意气相投。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不要再耍什么哥们义气了。4.长短句小令沁园春长沙二、课堂点击5.毛泽东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诗人,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豪气冲天,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青年革命者形象。6.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7.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8.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三、选段在线9.A.摹—mó,橘—jú,激—jī,遒—qiú;B.廓—kuò,怅—chàng,舸—gě,遏—è;C.嵘—róng,阕—què,绚—xuàn,萧—xiāo;D.矫—jiǎo,沁—qìn,漫—màn,侣—lǚ。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0.⑴高远空旷。⑵空阔辽远。⑶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文中指兴衰。⑷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美好的。⑸不平凡,不平常。⑹指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11.“谁主沉浮”四个字。12.⑴写出了“红”之广。⑵富有表现力的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⑶表现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程度。⑷写出了人人争先恐后的竞争场面。⑸形象、准确地表现出雄鹰展翅有力地拍打以及劲飞的雄姿。⑹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13.⑴明确了主人公,交待了全文所写的所见、所感、所忆的特定时间、地点和环境。⑵“通过对“鹰”“鱼”等宇宙万物在秋天里自由舒展景象的描写,祖宗哦嗬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⑶表现早期革命青年蔑视权贵、奋发有为的革命豪情和斗争气概。⑷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用以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勇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四、延伸拓展14.⑴尽眼力去望最大可能的视域⑵在清静的院子里随意散步。⑶宏伟的规划。⑷通畅的道路。15.上阕:写游泳所见、所感,抒写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下阕:写改造、开发长江的宏伟图景,寄托奋发图强、快速建设国家的殷切期望。思想感情:通过写畅游长江所见、所感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我国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展示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壮志豪情。16.原意:孔子在河边说道: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啊!内容方面:作者赋以新意,激励自己也激励人民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加速国家建设。结构方面:绾结上下两阕,既总结上文,又开启下文,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7.大意:那巫山上的神女我料想还会健在,(她看到这巨大的变化)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这两句以绮丽的想像,化用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以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心情,赞颂了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18.C。(实际只分析了前两句的表达作用,而没有涉及到“起宏图”一句。)六、探究性学习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2.活动指导: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欣赏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诗人的豪情、书法家的狂放和政治家的浪漫是如何高度统一的。当前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可以组织班上同学在网上发起专题讨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同时,不妨动员学校语文老师参与其中的讨论,并以此为契机,让校园网进一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交流的园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