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纵深例题解析[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长沙》纵深例题解析[答案]

ID:1167664

大小: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纵深例题解析 能力素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试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遍”的作用:________;“染”的作用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透”的作用________;“争”的作用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的作用________;“翔”原是描写________,这里用它来描写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的对象________,“主”的对象________,显示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气魄。答案提示:“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富有表现力地画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透”字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争”写出了人人争先恐后的竞争场面。“击”字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劲飞的雄姿;“翔”原是描写鸟儿不扇动翅膀地盘旋的姿态,这里用它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地游动的神态,用得非常贴切、传神。“问”的对象是大地,“主”的对象是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点击思维 1.《沁园春·长沙》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这种体裁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思维提示:《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是有格律严格的词,但它的内容却是现代的。现代人可以写格律诗词,虽然这种格律严格的诗词,在语序和省略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却能以有限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并富有一种韵律美和典雅美。2.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一般都是萧条、肃杀的,本词的秋景具有怎样的特色?为什么?思维提示: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惆怅、沉重的心情,但他笔下却没有中国一般旧体诗词中的肃杀、伤感的“悲秋”情调,这都缘于词人心中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革命使命感。祖国山河如此美丽,词人更感到责任的重大、革命的必要,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是极其可悲的,“主沉浮”的必定是人民,必定是那些“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决心改造世界的革命青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风________,云可见而不可捉,水可捉而不可握,只有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但云是风的面貌,水是云的凝结,山是水的故乡。没有风,云便不再飘游;________;没有水,山便将要枯黄。(答案提示:①风可感而不可见②没有云,水便不再降下) 综合渗透 阅读下面有关“梅”的三首诗词,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对毛泽东的词,解说全对的一组是①《卜算子》是题目,《咏梅》是副题。②此词两段,前段叫前(上)阕,后段叫后(下)阕。③第1、3、5、7句句末不押韵,2、4、6、8句句末押韵,押同一个韵。④1、2句对仗,5、6句也对仗。⑤全词没有对仗的句子。[   ]A.①②B.②③C.③⑤D.①④(答案提示:B,①中“卜算子”为词牌,“咏梅”为题目;④中1、2句对仗,而5、6句不对仗。)2.试分析三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探究并写出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山园小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林逋以梅自喻,表现出作者品格高尚、不染俗尘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 的情绪;陆游在这首词中,用梅花来象征自己崇高的气节和孤高的品质,表现出一种不畏严寒、傲然屹立的斗争精神;毛泽东在这首词中,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以梅花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塑造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3.毛泽东在词中用了象征手法,“送春”“迎春”“报春”象征________;“山花烂漫”象征________;“她在丛中笑”象征________。(答案提示:以“送春”“迎春”“报春”象征革命者的革命实践,以“山花烂漫”象征革命事业的成功。“她在丛中笑”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高考巡礼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冯 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A.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被认识了的事物。 B.作者通过生活化的诗歌情境启示人们:轻车熟路固然不会迷途,但要有新的发现,就必须走出生活的惯性。C.作者通过“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表达了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这一深刻主题。D.这首诗写的是日常小事,却揭示了生活中熟悉与陌生的辩证关系。(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卷)答案提示:C,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诗人从生活现象入手,告诉我们,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方式之外,生活仍有很多的、不可知的存在方式,现实生活中许多看似熟知的事物,也具有值得我们探究和重新认识的价值。“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这正好深刻地表达了这一主题。分析诗句不能脱离诗歌整体语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