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 沁园春长沙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必修一专题一 沁园春长沙课件

ID:1167658

大小:4.1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写“秋”之作《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秋”之作 写“秋”之作《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写“秋”之作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关于“词”词的产生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原是配乐歌唱的,故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称之为“诗余”或“乐府诗”。又因句式长短不一,被称为“长短句”。词的类别词依据字数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牌就是曲词的名称,词牌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和声韵。词牌后作者往往另作标题,标题体现了词的内容。 解题沁园春·长沙词牌·标题词牌《沁园春》创始于晚唐,调名相传源于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特点:长调,分为上下两阙。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1925年的毛泽东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一、听诗歌诵读,注意字音。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四幅图画:1.独立寒秋图2.湘江秋景图3.峥嵘岁月图4.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上阕赏析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头三句有何作用?(1)交代了时间——寒秋(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3)交代了人物——作者(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 “湘江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 “湘江秋景图”: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 “湘江秋景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湘江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 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景物: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水底的游鱼。特点:(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2)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3)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万”写出山之多,“遍”写出红之广;“层”写出了山势的起伏和林木的高低,“染”写出山林之红,秋色之深;“漫”写出湘江水面的深广宽阔,“透”写出江水的澄澈清透;“百”写出船只之多,“争”写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击”写出雄鹰的矫健强劲,“翔”写出鱼儿游动的轻快自由。“竞”写出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远眺——仰视俯视远景近景高景低景静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近观—— 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下阕赏析思考:“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两句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过度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阕的提问,可谓衔接巧妙,浑然天成。 峥嵘岁月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层由哪个字统领?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恰”字统领,直贯而下,气势磅礴。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与豪迈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①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②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③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④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⑤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讨论: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怎样理解?观点一: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观点二:认为“浪遏飞舟”时“到中流击水”。你同意哪一种理解,请说明理由?前一种理解,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同学少年在风浪中劈风斩浪,生龙活虎,气势如虹的精神风貌,与作品的主旨相契合。按后一种理解,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这些同学少年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与时代精神相切合,也与词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形象吻合。 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思考: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上阙与下阕有何关系?下阕侧重抒发(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上阕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主旨的升华。 沁园春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景动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英姿勃勃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战斗风貌中流击水(搏击风浪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造像写意,游人;借景抒情,诗人;深沉发问,哲人;怀人忆事,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准备默写。2.复习《劝学》《师说》。3.完成《红楼梦》练习前五回。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