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

ID:1167631

大小:13.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周恩来、朱德)年9月9日,享年83岁.诗人介绍 毛泽东诗词记载了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思想博大精深。诗词雄浑豪迈,气势宏伟,堪称当代豪放诗风代表,也是用旧体式反映新时代生活的光辉典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领袖,毛泽东具有极为宽广丰厚的创作题材,他的身世经历、情怀感悟、思想境界和阅历视角都有别于往昔的诗家词人,这就为其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诗词共有43首,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一代词宗柳亚子曾对他的诗词高度评价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贺敬之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整体感知 字音(1)沁园春(qìn)(2)峥嵘岁月(zhēngróng)(3)百舸争流(gě)(4)怅寥廓(liáo)(kuò)(5)挥斥方遒(qiú)(6)浪遏飞舟(è) 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沁园春》词牌特点分为上下两阙,属于双调。上阙56字,押韵(头、流、由、浮)下阙58字,押韵(游、稠、遒、侯、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人时地鉴赏上阕 1.词句中“看”总领后面哪几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这几句重在写景,都写了哪些景物?3.诗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景物的特点?4.欣赏图片,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色彩绚丽色彩斑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生机勃勃 概括画面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方法:描摹翻译+特点+时、地概括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提示: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炼字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写出了色彩浓烈百舸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鱼翔浅底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竞自由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总写 参考答案①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先写“万山”“层林”再写”“漫江”“百舸”;视角由高到低,先写“鹰”再写“鱼”;②注重色彩。写“山红”、“林染”、“江碧”,色彩绚丽。③动静结合。“万山”“层林”“漫江”为静景,“百舸”“鹰”“鱼”为动景。写景的角度和写景的顺序分析写景的手法?1、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分别从色彩、动静角度写景。 2、从写景的顺序看,作者分别由远及近、从高到低角度写景。 词的上片直抒胸臆的是那几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背景提示: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忧虑民族前途的情感.(面对着宇宙的广阔,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归纳写景手法1.注重层次(注重时、空)2.注重色彩(明丽、绚丽、斑斓,明亮、暗淡)3.注重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4.注重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5.大处着墨,工笔细描。6.点面结合。7.注重虚实。答题注意:①分条答题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意象”简释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 小结上阙内容: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峥嵘岁月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鉴赏下阕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年龄气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精神状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战斗行动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2)“恰”字统领了哪几句?这几句中表现出早期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气概?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词的下阙突出什么人的活动?由哪个字领起?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国家责任感。蔑视功名利禄的豪迈气慨。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3)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象征: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中国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冰心《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5.迹象;特征。叶紫《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下阕小结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下阙追忆往事,借事抒情,巧妙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雄姿英发,志向远大,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感的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主题总结景:色彩绚丽、生机勃勃豪情壮志: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写法技巧:1、容情入景,情景交融------入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主人公:立--看--问--忆(景)心情:昂扬之情--忧思之情--意气风发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2、对比手法颜色对比:“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动作对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明比:“同学少年”——“万户侯”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现状”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精品中的精品。郭沫若先生曾经撰文赞扬:“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何况乎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情感,更不用说那吞吐宇宙的伟人人格。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的宝石,继承和发扬古典诗词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学以致用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本诗在写景方面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层次分明。视角由低到高,由“黄鹂”到白鹭”;由远及近,先写“千秋雪”到“万里船”,富有层次。②注重色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写四种颜色,色彩明丽。③动静结合。前两句“黄鹂鸣”“白鹭上”为动景,后两句“千秋雪”“万里船”为静景,相映成趣。 直击高考---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晨,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