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9-10《春末闲谈》《汉家寨》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3.9-10《春末闲谈》《汉家寨》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5)

ID:1166743

大小:5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末闲谈汉家寨一.本周教学内容:《春末闲谈》《汉家寨》二.本周学习目标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理性散文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继续进行现代文阅读题的解析和训练。三.知识归纳总结1.词语积累:《春末闲谈》:衔窠蜾蠃螟蛉瞥见宛转解剖麻痹棘手奏效中枢流弊显著委屈头颅勋章毕竟旷达至道嘉猷返璞归真作威作福别开生面《汉家寨》:坂麓充斥山坳褶皱风蚀晕眩怔怔脚踝憔悴嶙峋磅礴怅怅咀嚼肆虐白炽戈壁砾石瞬间瞭望峥嵘俯瞰决绝轮廓揣测马缰伤痕充盈天衣无缝蜃气溟濛2.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在定义上就有所区别。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即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散文的写作:第一,精于立意。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的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感悟。依靠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是诗意。这诗意,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去努力捕捉这个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点。第二,善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如何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六种常用的线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厌恶到喜欢,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的《荔枝蜜》。二是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五是景物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散文应该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巧于布局: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善于断续,才能使散文在行文上挥洒自如。第四,感情具体。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情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中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指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散文和记叙文的最大区别: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像、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即所有的材料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都指向了 同一主旨。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3.鲁迅杂文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不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先河者,也是现代白话杂文的伟大开拓者。“五四”时期,他结合社会斗争的需要,创造了一种人们称之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感合论文。包括“五四”前后的《热风》《坟》(其中一部分是世纪初写的论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因北方反动势力的迫害而南下,先后在厦门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而已集》。1927年年底定居上海后,他将生命的“最后十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文创作上。先后出版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它们广泛地涉及他在小说里所接触到和没有接触到的问题,成为另一种参与社会思想斗争的武器。它是鲁迅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载体,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作为一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大胆地正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他创造了诗和政论相结合的新形式——鲁迅式的杂文。他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鲁迅的杂文将艺术性、思想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在一起,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作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重要形式。鲁迅杂文的幽默感,既有英国随笔的滋养,又有中华民族的智能;既是直接解剖社会、抨击敌人的艺术武器,又犀利活泼,不拘格套,审美和艺术水准极高。四.课文分析1.作者简介 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济南。1948年出生于北京。在高中毕业后于1968-1972年在内蒙古乌珠穆沁插队当牧民。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搞考古工作。1978年以突出成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翁独健先生的学生,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87年调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当专业作家,现辞职为自由作家并作油画。1983—1984年曾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定地区研究计划”合作人及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搞中北亚历史研究,其后几度应邀赴日本搞学术研究和讲学,并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蒙古等国家。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信仰伊斯兰教。会使用数种外语。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的编委。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一贯奉行“为人民”的宗旨,真诚地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存在于生活的底层。他把热情和理想投之于草原牧民和北方的大自然,寻求与现代化的都市文明趋向相异的价值坐标。1984年后,他走进茫茫的大西北,声称他远远地离开了“中国文人的团伙”,“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张承志用这样的语言断绝了他与文坛的关系,成为一名边缘性的民间知识分子。这以后他的创作风格骤变,他的长篇叙事《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的发表,无一不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论。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语言形式还是写作观念,都呈现出一种与其他作家完全不同的立场,他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展示一个特殊地域、特殊的民间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特殊的民族的精神文化。2.写作背景《春末闲谈》选自鲁迅1926年10月30日编写的论文集《坟》。1925年4月17日至24日,鲁迅组织文学青年创办了《莽原》。关于创办《莽原》的目的,鲁迅后来说:“我很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作为发言之地。”4月22日,他先写了《灯下漫笔》,在第二、五两期上连载,后都收入《坟》。1989年冬至1992年,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大“漂泊”了两年,1993年9月,他发出了“今天需要抗战文学”的迫切呼声。这一段异国经历,直接构成了他“抗战文字”吁求的导体,并对其“抗战文学” 写作(主要见于《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两部散文集)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写道,“中国面临的危险形势,以及我在北京感到的中国文化可怕的堕落,这种形势,使我无法挣脱近乎暴怒的一种激动”。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这两本散文集。《汉家寨》就选自其中的《清洁的精神》。3.文本品读鲁迅的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虽然题为“闲谈”,但文章从论点的鲜明、论据的充分到论证的严密,都足以说明它不是一篇普通的“杂感”,而是一篇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并符合文体要求的“论文”。在这篇致力于文化批判的长文中,作者从揭露旧时统治者精神控制术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一直把利用各种手段使人“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机器”作为“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但“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即使“不准集会,不许开口”,“文章自灭”,甚至像“刑天”一样没有了头颅,却依旧“猛志固常在”,因此,他总结道“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了”,不管治人者的手法如何高明,被治者的反抗都会战斗不息,任何控制术都会失败。文章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又酣畅淋漓,激情澎湃,把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与生动的形象说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旁征博引,层层递进,说理清晰。讽刺是鲁迅杂文的重要特色,这同他的整个创作思想有关。人在对于某个事物痛恨之至时,在发出谴责、抨击、揭露时,往往产生讽刺的感情,这是一种感情的升华,一种以利刃代替鞭子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含有彻底的否定和决绝。讽刺的火花,是愤怒的火花所变成的。《春末闲谈》中的反语、讽刺和仿词就是他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汉家寨》追忆途经汉家寨的情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下,在“三道裸山之间”,寸草不生的地方,汉家寨“从宋至今”,“至少已经坚守了一千多年了”,作者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懂得了坚守的可贵。用坚守来抵御外在生存的苦难与甜蜜,都是不易的。“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作者指出,坚守“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汉家寨”在这里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地名,二是指有关“汉” 文化的所有的内容。坚守在这里不光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还包括对家园、故园、文化、信仰的执着保护、怀念、追求,不离不弃。正是因为坚守,人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了下来,也正是因为坚守,几千年的汉文化长久地保留下来,有多少人在坚守中忍受了多少的辛苦已经不为今人而知,但坚守却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不离不弃的。这篇散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描写景色,更在于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思考和探究,使坚守超越了生存本身,上升到对人类精神世界坚守的层面,从而散发出灼热的人性光芒和血性力度。五.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接上一讲)题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题目类型:“具体内容”/“完整含义”/“哪些特点”1.(06全国2)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2.(06重庆)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参考答案:(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3.(06福建)12.“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参考答案: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百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意思答对即可。备忘录:摘引→提取合并→提炼归结(三)分析文章的结构:题目类型:文章构思/如何逐层表现例1:(06湖南)1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例2:(06重庆)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参考答案:(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例3:(06江西)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粗分与细分参考答案: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备忘录:抓住层次标记,理清内容版块,粗分与细分相结合 【模拟试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A.瞥(piē)见奏(zhòu)效勋(xūn)章脚踝(huái)B.解剖(pāo)麻痹(pì)山坳(ăo)咀嚼(jiáo)C.晕眩(xuán)揣(chuăi)测褶(zhě)皱伤痕(hén)D.白炽(zhì)怅怅(chàng)蜃(shèn)气戈(gě)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棘手砾石瞬间瞭望宛转别开声面B.俯瞰风蚀勋章必竟旷达至道嘉猷C.嶙峋磅礴怔怔决绝轮廓返璞归真D.马缰充盈肆谑山麓峥嵘作威作福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20山东卷)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文,完成4—7题。扳着指头数到十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说:“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爹就去了。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娘也会做一些好吃的给爹吃。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够三个十了。”娘说:“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娘也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爹就嘿嘿地笑,娘也笑了。那个鸡蛋是我偷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4.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狗娃:娘:爹:5.文中画横线的叙述性句子删掉行不行?为什么?6.“狗娃”偷泥,偷偷多做小狗,还偷了鸡蛋烧着吃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7.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盼望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盘点日子的方式:狗娃捏小狗,数小狗;母亲喂鸡,数鸡蛋;父亲省馍馍,数馍馍。写得很有震撼力。B.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就是尺幅波澜的佳作,情节迷离跌宕多姿。C.本文给人一种意境美,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独特的情趣,一种可感的温馨,读罢耐人寻味。D.小说中不仅具有一家亲情的重笔描写,而且还有乡情友情的点染。E.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首先, 人物个性和细节描写都饱含深情,为读者展示一幅清新、朴实、纯真的亲情图;其次,还运用了比拟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http://www.Ks5u.com1.答案为B剖(pāo)应改为pōu;痹(pì)应改为bì;坳(ăo)应改为ào;嚼(jiáo)应改为juéA奏(zhòu)应改为zòuC眩(xuán)应改为xuànD炽(zhì)应改为chì;戈(gě)应改为gē2.答案为CA“声”应改为“生”;B“必”应改为“毕”;D“谑”应改为“虐”3.(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的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4.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用几个细节来支撑整篇小说的构架,来抒写人间的真情。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应从细节描写中分析出来。答案:“狗娃”:天真、幼稚、调皮、可爱、诚实、爱父母。“娘”:善良、勤俭、朴实。“爹”:充满亲情、乐于助人、朴实厚道、勤劳爱家等。5.解析:前面的描写为后面作铺垫,这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环境艰苦,日子艰难,“爹”这个朴实的劳动人民才会表现得如此勤俭。答案:不行。因为这一句既表现了“爹”工作的艰苦环境,又为下文“爹”攒馒头回家作了伏笔,更突出了“俭朴和勤劳”的性格。6.解析: 狗娃盼爹回来的那份亲情、那颗童心写得很感人。他“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他用泥捏小狗计数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他招供“那个鸡蛋是我偷的”……几个“偷”字,让一个叫狗娃的孩子活灵活现地站到了读者面前,招人喜欢惹人爱,足以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的功力。答案:细节描写刻画了“狗娃”盼爹回家的急切心情,折射出了童心的幼稚和纯真,流露亲情的方式不乏笨拙和顽皮。细节描写使狗娃的个性更鲜明,文章更富生活气息。7.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情节十分单纯,谈不上“跌宕多姿”,故B项错。小说也没有运用象征等手法,E项的分析也不妥当。答案:BE【励志故事】乘热而入一位叫帕特的美国推销员,经过很长时间的推销动作,终于就一套可供一座高层办公大楼使用的空调系统,与买方达成了买卖意向书,面临的最后一关需要买方董事会的同意。帕特一出场,几位董事就提出了一连串尖锐的问题。帕特急中生智,说:“今天天气酷热,请允许我脱掉外衣。”董事们仿佛也受到感召似地纷纷脱去外衣,有的董事甚至抱怨:“这里怎么没空调,闷死人了!”恰逢此时,帕特才开始介绍他的空调系统,生意立马拍板成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