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迷娘曲》的意蕴与色彩
加入VIP免费下载

解读《迷娘曲》的意蕴与色彩

ID:1166337

大小:11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读《迷娘曲》的意蕴与色彩  德国诗人歌德的《迷娘曲》是语文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标题为“番石榴飘香”,它是借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这是一个极富有拉美特色的比喻,香味浓郁,意在昭示本单元内容的文学意蕴与色彩。  《迷娘曲》(Mignon)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徐复观先生说过:“真正好的诗,它所涉及的客观对象,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之中,经过诗人感情的熔炼、酝酿、而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挟带着诗人的血肉以表达出来,于是诗的字句都是诗人的生命,字句的节律也是生命的节律。”而《迷娘曲》正是诗人歌德用灵魂歌咏的一首生命主曲。如何走进《迷娘曲》诗意境界,又如何走近迷娘这个神秘的人物,这是我们在解读这首诗歌的关键所在。  一、造境入情,直感文本意蕴的独特和色彩迷人  诗意语文的实践,始自对“文本诗意”的阐释。文本诗意,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言语秘妙。无论是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或者形式与内容两者兼得,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不朽的文字”中。13   经查史料:歌德的《迷娘曲》〉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是一部歌德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是一首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针对这样色彩迷人意蕴独特的诗歌,我的设计:媒体导入,唤起共鸣。插入PPT①  PPT①:歌德《迷娘曲》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这是一首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设计意图:  我选用四组“这是一首……的诗歌”排比句,易于朗读,又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迷娘曲》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这几组句子中涵盖了《迷娘曲》的内容美和音韵美外,还包含了文本的神秘感。我以为这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定调”。“造境入情”13 的导入一方面能瞬间捉住学生,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直感文本独特意蕴和迷人的色彩。  二、因声求气,体味意蕴婉转和色彩缤纷  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人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可见,感情是诗人的灵魂,诗的生命。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与诗人进行感情交流,产生诗情共鸣,才能读出诗人的喜怒哀乐,才能读出诗人的慷慨激昂,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接受陶冶和教育。  《迷娘曲》它抒发的是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向往,特别是其中诗句“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让多少倾听者为之动容!  其一,诗歌是具形的音乐,离开不了韵律、节奏。它通过分行、顿挫、音韵等艺术手段来表现感情的层次,情调情绪的效果。所以读诗要读出诗的格律情韵,古人的“一唱三叹”、“摇头晃脑”实际便是这种节奏和韵律的体现。读歌德的《迷娘曲》时应注意这一点,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整首诗歌运用复沓反复的形式,其中“走呵!走呵”随语言的节奏变化而变化,在第三小节时应该快读重读,把迷娘对故乡不可遏制的情感表达出来。此时,同学们若不是用满腔的激情与哀婉,又怎能读出那一份深深的渴望?13   其二,诗歌一直是作为一种可以唱和的语言形式,所以诗歌与音乐如连体同胞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读得好,读出意境,读出共鸣,除了朗读者主观情感的迸发之外,还需要客观背景的创设,这时音乐便是最佳的选择。每一首诗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有的风格情调,给不同情调的诗配上不同情调的音乐,让朗读在一种特有的萦绕于整个身心与周围空间的音乐背景中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朗读激情,迸发内心的共鸣与震撼。  针对这样缤纷的色彩,意蕴婉转的诗歌,我的设计:其一,读一读。  自由地散读――感受诗中的美  个性地诵读――体会诗中的情  深情地对读――走进诗中的境――配乐朗读(舒伯特的小夜曲)  ④倾情地齐读――融入诗中的界――配乐朗读  其二,思一思。  问题①:你从中看到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由什么构成?  问题②:你从中能听出什么样的旋律?这些旋律能否用一些词语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诵读是一种感知、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创造、一种寻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与作者“相逢”,也与自己“相遇”13 ,得到精神与生命的确证。《迷娘曲》曾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可以让朗读在这样大家的音乐背景中进行。可以在舒伯特舒缓的小提琴旋律,可以在贝多芬动人的钢琴旋律中相和而读。自由地散读,个性地诵读,深情地对读,倾情地齐读相互交融,让学生全方位走进诗歌的世界里。此时,诗融于乐,乐融于诗,优美的语句,深情的朗读,缓缓流淌的音乐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声求气,真正体味到色彩的缤纷,诗韵的婉转迷人。此时,读诗,便读出了一种品味,读出了一种享受,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文本诗意的内化和重构。  总之,“诗教”与其说是知识的传授,还不如说是个体生命之间的心灵交流,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审美的中介,即引导学生以赤子之心融入诗歌的境界和氛围中去,理解诗人的境遇和情感,进而寻觅现实生活中所残缺的人性人情美。所以就教学方法而言,入情的美读要胜于苍白的解说,入境的体验要胜于枯燥的传授。  三、举象会意,感触迷娘迷人的意蕴与神秘的色彩  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其中的思想感情。我们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希腊美神,爱神维纳斯――阿佛洛狄忒)、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神树,象征光明。阿波罗是希腊的太阳之神、文艺之神、真理之神、医药之神、预言之神)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  针对这样色彩饱和而神秘的意象,我的设计:微型讲座,串起诗歌鉴赏的线索。  品意象(拟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①,课件展示微型讲座意象)PPT②13   PPT②:歌德《迷娘曲》  ◎微型讲座一:  ◎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品意境(拟请学生回答问题②,课件展示微型讲座意境。)PPT③  PPT③:歌德《迷娘曲》  ◎微型讲座一:  ◎意境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品意蕴(教师结合文本,课件展示微型讲座)PPT④  PPT④:歌德《迷娘曲》  ◎微型讲座一:  ◎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神,或者某种主旨。  设计意图: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的作用。”13 在课堂中穿插运用微型讲座正是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和精神,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由意象到意境、由意蕴到到结构,既温故而知新,又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  在穿插微型讲座时,如讲析意象、意境、意蕴时,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解析这首诗歌的意象,来帮助学生掌握《迷娘曲》中的意象、意境、意蕴。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可以丰富积累。  四、重温结构,体验迷娘情感的跌宕和变化的色彩  《迷娘曲》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针对这样色彩变化的情感和“一咏三叹”结构,我的设计:微型讲座,唤起诗歌结构的记忆。  创设问题,共同探讨诗歌内涵。  预设问题:(1)这首诗歌的结构有何特点?(2)体会这首诗副歌的作用。(3)体会对话的审美价值。(4)诗中的倾诉者是迷娘还是谁?而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  (课件展示微型讲座,以《蒹葭》为例再次体会复沓叠唱。)PPT⑤13   PPT⑤:歌德《迷娘曲》  ◎微型讲座二:  ◎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设计意图:  抑扬顿挫,是寻求理想的情感解读模式。“情感”和“节奏”,是解读《迷娘曲》的两把钥匙。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这“一咏三叹”,这抑扬顿挫,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三种节奏,而且还是文本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律动。无论是“抑”还是“扬”,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它们都朝着同一个一个方向,都是对迷娘感情色彩变化的一次穿越和体验。就这样,浓烈的思乡之情,深沉绵长的思恋之情,强烈难抑的对未来的憧憬,在全诗抑扬顿挫的节奏演绎过程中,得到酣畅淋漓的激发、宣泄和升华。  五、寻根问津,捕捉迷娘情感真挚和迷离色彩  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是一种必然。文化从一开始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化论视域下的诗意语文,对文字的文化意味自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追寻。  冰心说道:“13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迷娘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灿烂夺目的光辉。如果说亲情对于迷娘是一种深度,那么友情对于迷娘则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对于迷娘则是一种纯度。《迷娘曲》在歌咏爱情上则充满了神秘感,从诗歌的吟唱中可以给人一种使歌至忘情,使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  如何去捕捉迷娘扑朔迷离的情感色彩,我的设计:  链接背景材料,走进迷娘真实的世界PPT⑥  PPT⑥:歌德《迷娘曲》  ◎《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链接纵向资料,展现迷娘丰富的内心PPT⑦  PPT⑦:歌德《迷娘曲》13   ◎拓展阅读  迷娘曲(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  一切欢乐,  我仰望苍穹,  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迷娘曲(之三)  别让我讲,让我沉默,  我有义务保守秘密,  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  只是命运它不愿意。  时候到了,日出会驱散  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13   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  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  倾听他胸中的积郁;  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  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  链接相横向资料,比较迷娘情感的意蕴  对比阅读(课件展示进入美诗欣赏,找出两首诗歌的异同点。约5分钟)PPT⑧  PPT⑧歌德《迷娘曲》  ◎对比中国版的《迷娘曲》  田汉词_聂耳曲_话剧《回春之曲》插曲  __(一)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  嚼着那鲜红的槟榔,  我曾轻弹着吉他,  伴你慢声儿歌唱,  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  (二)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13   你曾坐在红河的岸旁,  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  送我们的勇士还乡,  我不能和你同来,  我是那样的惆怅。  (三)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我为你违背了爹娘,  离开那遥远的南洋,  我预备用我的眼泪,  搽好你的创伤,  但是,但是,  你已经不认得我了,  你的可怜的梅娘。  设计意图:  在文化论视域下的诗意语文,对文字的文化意味自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追寻。链接背景材料,我们可以理清迷娘扑朔迷离的情感色彩,走进迷娘真实的世界。通过比较阅读也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的进行阅读”13 的方法,这种阅读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或文体、或人物、或风格、或感情等。选择相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探求其中的奥秘,这种方法的适应性比较广泛。这种对比阅读,我采用的是链接纵向资料,选取的是歌德的《迷娘曲》(二)(三),可比性强,可以展现迷娘丰富的内心;链接横向资料,所选取的是中国版的《迷娘曲》――田汉、聂耳的《梅娘曲》,可以比较迷娘情感的意蕴。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会寻找梅娘与迷娘的异同;会探寻出中国版与原版的情感走向,这样会加深学生对迷娘的印记,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学生通过多角度地阅读,会寻找出迷娘在不同的背景下不同的情感意蕴与色彩,为我们展示多角度的迷娘迷人的形象。  诗意的境界,是一种“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诗意的境界,是自由自在,也是一种幸福的境界。走进《迷娘曲》诗意境界,也就是走进歌德与迷娘之间的精神契合,也就解读了《迷娘曲》的意蕴与色彩。而这种契合,是包括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在内的各自的精神被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是用生命阐释生命的意义,建构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同在。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民族中学。1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