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6.哀江南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6.哀江南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ID:1163469

大小:8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哀江南名师说课教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涵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句式既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教法1.自读法:结合鉴赏提示和注释自读。[2.鉴赏法: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板书设计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蒿莱(hāolái)坏槛当潮(jiàn)枭鸟(xiāo)诌一曲(zhōu)丹墀(chí)砌砖(qì)饿莩(piǎo2.字形辨识3.文学常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用10年时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名剧《桃花扇》。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升并称“南洪北孔”。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重难突破1.谈谈《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存者。场上歌舞,句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试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灭的历史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2.“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将“剩”改为“留”或“见”好不好?为什么?【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这是其中的后两句。长板桥本是歌伎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将“剩”改为“留”或“见”不好。“剩”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用“剩”字比用“留”字或“见”字更能贴切地表达出唱曲人的故国情怀。典题链接阅读下面的一首曲子,完成1—4题。【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1.“山松野草带花挑”一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扣住“挑”这个动词,可推知唱曲人的身份。参考答案:“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2.“猛抬头秣陵重到”一句中“猛抬头”和“重”字分别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3.鉴赏“残、废、瘦、空”几个词语的妙处。解析:此题考查炼字。答题时要紧密联系背景及文章主旨。参考答案:“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辞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4.“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解析:此题考查对艺术技巧的理解。全曲借哀景抒哀情,把浓浓的黍离之悲寄托在凄惨的景物之中,气氛压抑低沉,情感抒放缓慢有序。参考答案:“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只是剩 “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宋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本课小结借景抒情成佳品这套曲子自开篇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涵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