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劝学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试题

ID:1162923

大小: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劝学》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    跬(kuǐ)步         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     骐骥(jì)         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课文阅读:“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1.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4.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                                                                         6.本段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                                                                                                                                                  7.本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