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劳晓玲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教案 劳晓玲

ID:1159845

大小:5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教案劳晓玲[归园田居教案劳晓玲]《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汉语言文学劳晓玲科目:语文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探究讨论式的审美鉴赏课教学时数:一个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诗歌语言的分析,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鉴赏陶潜田园诗的基本方法;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思想感情的领悟,体味陶潜淡泊名利、复归自然的乐趣,归园田居教案 劳晓玲。教学重点:感悟本诗的诗情(作者的思想感情)画意(本诗的意境氛围)。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意境营造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预习要求:预习《归园田居(其一)》,根据自身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不懂的生字词以及词语解释;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古诗大意。教学内容及步骤:1、课文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陶渊明先生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饮酒》以及《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先生一首新的田园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全班学生朗读一遍课文(通读),老师播放背景音乐。3、正音、字、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课前就已预习好),由学生提出重点的字、音、义。按照一个小组提出疑问,另一些小组回答的形式进行。4、老师提问:陶渊明的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生活场景?(分组课上讨论,大约3分钟时间,然后以小组推选学生出来回答。提问两、三组,5、6分钟时间)5、老师点拨:这些同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非常优美宁静的农村生活场景,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试着思考:这些那么简单、生活化的意象为什么能够营造出这么优美的意境呢?比如:狗、鸡、柳……(分组讨论,以小组回答,大约3个组回答)6、老师对以上小组同学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出陶渊明诗歌的一些艺术特色,进行板书,接着提问:相信大家现在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那么请问你们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个句子呢?为什么?7、学生自由回答,每个学生回答一次,就让全班同学饱含深情的语气跟着读那个学生回答的那一句诗,最后老师再总结,点出这首诗的经典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诗句。8、我国古代诗歌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诗言志”,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这首诗刚刚让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画意”,现在我们就再来感悟一下它的“诗情”(在黑板上先后板书“画意”和“诗情”),提问: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默读一分钟,老师提问两三个同学),教案《归园田居教案 劳晓玲》(..)。9、老师总结学生回答,再加入知人论世,点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得出诗歌的情感主题。10、齐读课文11、老师对这节课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课后学习《归园田居》其他几首,背诵这首诗歌。教学参考及点拨:1、提示语:“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2、略3、正音:韵(yùn)羁(jī)墟(xū)暧(ài)樊(fán)正字(提示重点字、易错字):羁、榆、檐、暧、墟、颠、樊、一词多义:适:①适应②适合复:①又、重新②重复4、描绘了自由自在、宁静优美的田园舒适农村生活场景5/6、简单、生活化的意象之所以能够营造出这么优美的意境,主要在于诗人在诗中所采用的一些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结构特点。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的角度上看:大量使用比喻。如“羁鸟和池鱼”比喻自己、“旧林和故渊”比喻大自然,“尘网和樊笼”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杂尘”比喻公文。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写田园的生活,他笔下的农村,是宁静的,恬美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毫无矫饰造作,这些景物虽不美丽,简简单单,但它们特有一种“美意” ,因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悦之情融入了这些物象中,田园是诗人精神的田园,是游子回归之乡从表现方式来看:描写角度的更换。如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从视觉描写的角度上看:由近及远;从听觉的角度上看:由静到动。总的来说是由视觉转换到了听觉。全诗的结构特点:首尾呼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应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语言特点:朴实、自然、凝练、平字见奇、淡中有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语言自然朴实,意境幽雅和谐。艺术特点:情景交融。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附:板书设计情景交融,语言平淡、自然朴素7、学生各抒己见后,点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本诗中最为出名的一句,也是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句。8、通过对农村平淡、自由、舒适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也是陶渊明归隐诗歌中的永恒的主旋律。)9、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陶渊明:(365— 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10、略11、拓展延伸(多媒体显示)阅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答下面问题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义是什么?此时此地的田园生活蕴涵着人生的真正意义,也寄寓了诗人对归田隐居生活的情趣。2、开篇的两句诗刻画出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动作包含着诗人的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附板书设计:归园田居诗情画意厌恶官场、自由自在、追求自然宁静优美情景交融归园田居教案劳晓玲2  第2篇求全却失了“全”——《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  〖预览〗求全却失了“全”——《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延川县永坪高级中学贺娜《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时的一组重要的诗歌作品,写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厌倦了官场的繁缛礼节,迎来送往,向往山川田园的陶渊明,最终结束了时仕时隐的生活,选择在挚爱的田园中度过余年。《归园田居(其一)》更是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要回家。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本身的特点,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来预设问题,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提出四个问题:“缘何归”、“归何方”、“从何归”、“归如何”在课堂上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并在中间穿插了陶渊明身世简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尤其是从“ 抓意象、辨角度、明白描”等入手去体会陶渊明笔下淡泊宁静的田园之美。领悟诗人对真实的追求与坚守,考到陶渊明的那份纯真、自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太过依赖于自己预设的问题,教条地只会按着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顺序上课,却忘了学生是活动的,他们的思想是与我不同步的,因此当学生的思想跳跃时,我却未能跟上他们的脚步,有点手忙脚乱。其次重点不够突出,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突出。为了“全”却失了“全”也是此堂课的最大的缺点。虽然我的教案写得密密麻麻,课件做的认真、仔细,学生也由于是赛教……归园田居教案劳晓玲3  第3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预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本文发表于《学语文》2017年第1期。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名篇,也是各种教材必选的诗歌名篇。中学语文教师对这篇课文的研讨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本文将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情与文本体式两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淡化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归园田居学情文本体式两个世界美学观照  一、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