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课件(上课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课件(上课版)

ID:1159723

大小:2.44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测测你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19岁,遭遇淝水之战;21岁,司马父子擅权;35岁,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岁,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40岁,刘裕杀桓玄,弑晋安帝,立恭帝;56岁,刘裕逼恭帝禅位,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真是“乱看惯了,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相机而动,委曲求全,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陶渊明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孟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返回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关于作品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yìnàizhuōfá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气质,本性束缚尘网:愚拙覆盖、遮盖排列昏暗不明的样子虚空闲寂的居室樊笼:韵:羁:拙:方宅: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字词积累荫:罗:暧暧:虚室:住宅方圆四周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整体感知诗请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整体感知诗情《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笼中鸟池中鱼水潭理解诗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村落动词,遮蔽罗列、排列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生活①田园生活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题眼:“归”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官场尘网、樊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羁鸟、池鱼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久在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情-厌恶悔恨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情境复原官场生活-喻尘网樊笼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B、守拙归园田: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      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所感:3.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 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①田园生活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说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感受意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恬静空阔幽雅朦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见听静动衬白描手法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见听静动衬景语情语清幽优美安定和谐和平宁静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身居田园的作者感觉如何呢?体会感情 作品链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比较阅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作者为何刻意隐去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思考讨论 把握思想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归恋厌弃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官场:尘网闲适、幽美归园田居恋归黑暗总结并试背课文总结:樊笼爱丘山自然无尘杂有余闲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作品链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三)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 如何见出厌恶官场之情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误: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3、羁鸟、池鱼:这是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樊笼”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拓展——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 守着自己心中那个与世隔绝的淳朴美丽的边城沈从文 思考: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古代文人的可悲命运——要么变节,要么屈节;要么毁没,要么埋没。 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渊明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的官场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追寻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杂诗》中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等。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思考文本 教师寄语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作业:1、背诵本诗。2、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题目:从陶渊明看中国文人的二难选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