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六)[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终老不复取B.贱妾留空房C.蒲苇纫如丝D.箱帘六七十B[A项,取,通“娶”;C项,纫,通“韧”;D项,帘,通“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故:故意.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书信.D[“信”,这里指媒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A.若属皆且为所虏.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C.伯乐学相马.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都是介词,和,跟,同。A项,副词,暂且/副词,将要;C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动词,观察;D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动词,会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卿当日胜贵B.手巾掩口啼...C.交广市鲑珍D.朝成绣夹裙..C[市,名词用作动词,采办、购买。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C.否泰如天地..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否:坏运气;泰:好运气。A项,偏指“姥”,婆婆;B项,偏指“作”,劳作;D项,偏指“母”“兄”,母亲、哥哥。]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B[A项,今义:成人,区别于小孩;古义:婆婆;C项,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古义:处理;D项,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古义:教养。]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府吏见丁宁B.还必相迎取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大王来何操C[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六合相应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即年月日的天干相连,地支相连。A[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本诗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B[B项,“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曲解诗意,联系后文可知,战争悲惨残酷,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实是沙场哀怨。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带来的痛苦。]10.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分为三层,开 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借景抒情,表现征人怀乡之情;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以一幅边塞征战图表现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征戍者;最后四句,写征人望着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勾勒了一幅戍客思归图,写尽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一幅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是一幅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画是由最后四句描绘的,是一幅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此处谓无人传言。②欹: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D[D项,“语言典雅,感情奔放”错,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朴。] 1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正确地理解该词。题干已经提示了该词的情感是“恨”,即思妇念远的愁情。全词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无踪—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深刻、凄绝,其中“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梦又不成”都是“恨”的原因。[答案]①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②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信全无。③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芳草渡贺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①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①雁: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它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撚青梅”中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情态。C.词的下阕“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 耳目一新。C[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错,“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表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并非“幽怨”。]14.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和分析表现手法是紧密相连的,可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词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袁现手法。本词中,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道几时回”“君去也”“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泪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女子要求远方的行人(他),寻个方便将“烦恼”寄送给她,说明她愿意为他承受精神重负,具有牺牲精神,十分痴情。[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它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留”“送”“泪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