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word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word学案

ID:1156588

大小:1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孔雀东南飞》导学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2、理解铺陈和起兴的艺术手法。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自主学习     1、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元朝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冯惟讷辑《古诗记》,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纂的许多古代诗集里,也多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稍有出入,最常见的为三百五十三句,计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也说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它确是古代叙事诗里最长的一首。    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所叙之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时有发生,这也是完全正常的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2、“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的特点有,叙事性强,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艺术手段丰富,常用比兴,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和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3、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又有意义、气氛上的关系,接近于比。                                   4、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和《西游记》的神魔世界都较好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5、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一、预习任务1、初读课文,给画线字注音。公姥(    )    伶俜(     )     葳蕤(      )     玳瑁(      )       磐石(      )拊掌(     )  否泰(     )   赍钱(        )    踯躅(           )    明月铛(       )  纨素(       )  槌床(        )  箜篌(       )  自缢(       )  白鹄舫(     )婀娜(       )  幡旗(      )  便言(      )    鲑珍(      )   青骢马(        )2、再读文本,找出相应的通假字:   (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5)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   3、辨析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    (1)可怜体无比(古:     )(今:         )   (2)汝岂得自由(古:      )(今:            )  (3)处分适兄意(古:       )(今:         )   (4)便利此月内(古:       )(今:       )   (5)叶叶相交通(古:   )(今:                   )(6)承籍有宦官(古:       )(今:           )4、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偏义副词:“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其日牛马嘶”:“否泰如天地”:5、“相”,①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称代“你”“我”“他”等,读“xiāng”。②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读“xiāng”。③名词,相貌,丞相,读“xiàng”。④动词:审察、看、帮助、辅助,读“xiàng”。辨析下列各句中“相”的用法。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         还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      儿已薄禄相          嬉戏莫相忘        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二、整体把握1、“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内容?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引子第一部分:(  —  小节)开端:第二部分:(  —  小节)发展:第三部分:(  —  小节)再发展:第四部分:(  —    小节)高潮:第五部分:(        小节)尾声:(参考理解)1.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  开     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     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     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尾     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三、合作探究1、分组探讨刘兰芝、焦仲卿、刘兄、焦母的形象特点。2、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第二段从12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琐碎?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3、导致刘兰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理解)1.刘兰芝:年轻貌美、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焦仲卿:忠于爱情、善良孝顺、软弱无能刘兄:见利忘义、尖酸刻薄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2.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又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3.观点一: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观点二:焦母的“恋子情节”。从文中可推知,焦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他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所以,她不甘心自己儿子渐渐离他远去,不恩能够忍受儿子对她只言片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惠的兰芝是她眼中祸害的根源。观点三:仲卿的懦弱。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太难取舍。他尊敬他母亲,除了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母亲。然而,无论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是在无能为力,又不能喝母亲断绝关系。他是善良的,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观点四:兰芝是美丽、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是没有给焦家留有后代。对焦母而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的呢?四、深入思考 《孔雀东南飞》所具有的悲剧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预设一:悲在人物命运提示1: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提示2: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 提示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这场爱情悲剧?预设二:悲在艺术氛围提示1:如果删掉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句,效果如何?明确:提示2:怎样理解文章浪漫主义结尾的作用?明确:提示3:这首诗的很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明确: 预设三:悲在现实意义提示: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还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明确:预设一(略)预设二、1、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渲染了全篇的悲哀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2.(略)预设三、参考资料: 这首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是关于这件事的任何理性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孔雀东南飞》才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我们当代人的心灵。不论作者在当时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也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的思想高度如何,总之,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完成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理解了这一点,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五、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槌床便大怒(chuí,用拳头敲)②葳蕤自生光(wéiruí,繁盛的样子)③否泰如天地(fǒutài,坏运气和好运气)④踯躅青骢马(zhízhú,缓慢地走) ⑤晻晻日欲暝(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⑥赍钱三百万(lài,赠送)⑦君当作磐石(pán,厚而大)⑧耳著明月珰(dān,耳坠)A.①④⑤⑦B.①②⑥⑧C.③⑥⑦⑧D.②④⑤⑦2.下列全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B.C.D.3.下列句子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卿当日胜贵      手巾掩口啼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自名秦罗敷交广市鲑珍吾师道也范增数目项王C.足以荣汝身必固其根本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正身以黜恶D.逆以煎我怀项伯杀人,臣活之千万不复全吾得兄事之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嬉戏莫相忘B.共事二三年可怜体无比C.处分适兄意不久当归还D.叶叶相交通多谢后来人6.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精妙世无双。(2)举手长劳劳,________________。(3)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4)枝枝相覆盖,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戒之慎勿忘!(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7.上述选段中详细描写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指责,从创作方法看,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选段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共同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法一练——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县令遣媒来”的情节,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就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县令是地方的高官,特意遣媒来,侧面衬托了兰芝的美丽出众,多才不凡。,下面这首乐府诗也运用了侧面描写这种手法,试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东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0.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罗敷貌美的?都是如何描写的?(用诗中原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雀东南飞》1.A 2.B 3.D 4.D 5.A 6.(1)纤纤作细步 (2)二情同依依 (3)磐石无转移 (4)叶叶相交通 (5)多谢后世人7.误会法。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提示:答题时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回答。)8.焦仲卿:先讽刺怨恨,后发誓“吾独向黄泉”。刘兰芝:先体谅同情,后发誓“黄泉下相见”。共同点:既冷静又热烈。(提示:要考虑在情节的发展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9.我这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稳立千年;而你这蒲苇(不过是)一时坚韧罢了,就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10.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