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必修1

ID:1156308

大小:4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1《离骚(节选)》参考资料1.课文解读⑴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参加过起草宪令和从事外交活动。他学识丰富,“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他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谗害。怀王不辨忠奸,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把他放逐到汉水以北。后来,怀王受秦国欺骗,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屈原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到沅、湘一带。这时候的楚国,内政腐败,外交失策,日益走向衰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郢。屈原痛心于祖国陷入败亡的绝境,自己的政治主张又不能实现。他满怀忧郁和悲愤,大约就在这一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日自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境内)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划龙舟、吃棕子,渐成习俗。屈原的家乡秭归从唐代就有屈原祠、屈原墓,二十世纪70年代末,因葛洲坝蓄水,屈原祠已经搬迁,几年后又因三峽大坝蓄水而迁坟迁祠。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他留存下来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屈原的作品是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来的,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想象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它在诗歌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宋代洪兴祖的《补注》、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是比较通行的注本。⑵基本解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写于屈原被楚王疏远之后。作者在诗中申述了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共373句,2490字。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对于诗题“离骚”,从西汉司马迁以来就有不同的解说。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平疾王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一段话对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及《离骚》的篇名作了解释。司马迁认为:“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东汉的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与司马迁的见解大致相同。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将“离骚”解作“别愁”,意为“离别之愁”。现代有的学者则认为:“离骚”是联绵词,意义与“牢骚”二字相同。课文节选的是《离骚》中开头的第一、二、三节。第一节: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字余曰灵均”,共8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是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称号。颛顼是楚国的先祖,也是屈原的先祖。《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王逸《楚辞章句》:“屈原自道本与君共祖,俱出颛顼之子孙,是恩深而义厚也。”“苗裔”,指后代。朱憙《楚辞集注》:“苗裔,远孙也。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也。”全句是说: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朕”,第一人称代词“我”。东汉末年蔡邕《独断》:“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至秦天子独以为称。”上古的先秦时期,人无论尊卑贵贱,对自己都可称“朕”。至秦始皇,“朕” 才成为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一直沿用。皇考,对亡父的美称,王逸注:“皇,美也。父死曰考。”伯庸,屈原父亲的字。清代王夫之《楚辞通释》:“伯庸其字。古者讳名不讳字。”全句是说:我已故的父亲表字叫做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王逸《楚辞章句》引《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即指干支记年法中的寅年。贞,正好,正巧。孟陬,夏历正月。夏历的正月是寅月。全句是说:太岁在寅那年的寅月。惟庚寅吾以降:惟,句首语气词。庚寅,庚寅日,是正月里的一天。又称“寅日”。降,降生。全句是说:我在庚寅日那天降生。以上4句,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屈原降生的年月日,各家推算不同。东汉王逸认为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游国恩在《屈原?诗人的诞生》中也肯定此说。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认为是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林庚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中认为是楚威王五年(前335年)正月初七日。浦江清在《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中认为是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还有另外一些说法。皇览揆余初度兮:皇,上文“皇考”的省称。览,观察。揆,王逸注为“度(duó)也”,即揣测、估量。初度,初生时的容貌气度。王逸注:“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美善之名也。”而朱熹则注为:“初度之初,犹言时节也。”解为“初生的时节”。全句是说: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容貌气度,或:父亲观察和揣测我的生辰年月。肇锡余以嘉名:肇,开始。闻一多《离骚解诂》认为“肇”是”“兆”的假借字,指占卦所得的征兆。锡,通“赐”,赐给。以,介词,把。嘉,美好。全句是说:开始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或:根据占卦的征兆而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名余曰正则兮:名,这里用作动词,取名。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含有“平”的意义。全句是说:给我取名叫做“正则”。字余曰灵均:字,这里也用作动词,取字。“灵”,善;“均”,均平。“灵均”,地之善而均平者。《尔雅?释地》:“广平曰原。”“灵均”含有“原”的意义。全句是说:给我取表字叫做“灵均”。 以上4句,叙述得名字的由来和名字美好的意义。第一节:作者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生辰名字。第二节: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到“来吾道夫先路”,共16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王逸注:“纷,盛貌。”繁盛的样子。在句中修饰“内美”。提到主语“吾”之前,这是《楚辞》中常见的句法。此,这些。指代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全句是说:我已经具有这些繁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又重之以修能:重(chóng),加上,增加。与上句的“既有”相对而言。修能,朱熹注:“修,长也。能,才也。”指“优秀的才能”。一说“修”,美好。“能”,“态”的古字,容态。修能,指“美好的容态”。全句是说:又增加了优秀的才能,或:又增加了美好的容态。扈江离与辟芷兮:扈,王逸注:“扈,被(披)也,楚人名‘被’为扈。”“扈”是楚方言,“披”的意思。江离,香草名,生长于江边。辟芷,王逸注:“辟,幽也。”辟,通“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辟芷,长在幽僻之处的芷草。全句是说:披上江离与白芷这些香草。纫秋兰以为佩:纫,绳索,这里作动词用,用绳索连结。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草。王逸注:“兰,香草也,秋而芳。”佩,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佩带芳草,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习惯。全句是说:把秋兰连结起来作为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以上4句,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又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讲求整饰,通体芳洁,成为内外完美的人。汩余若将不及兮:汩(gǔ),一读(yù),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若将不及,似乎将赶不上。全句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我似乎赶不上了。恐年岁之不吾与:恐,恐怕。不吾与,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式,即“不与吾”,不等待我。与,等待。王逸注:“又恐年岁忽过,不与我相待。”全句是说:恐怕年岁不等待我。朝搴阰之木兰兮:朝(zhāo),早晨。搴(qiā n),拔取。阰(pi),土坡。木兰。香树名,去皮不死。王逸注:“木兰去皮不死。”全句是说:早晨拔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夕揽洲之宿莽:夕,晚上。揽,采摘。洲,水中可居的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宿莽,一种经冬不枯死的草。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全句是说:晚上采摘小洲上的宿莽草。以上4句,叙述恐怕时光易逝,自己修身的情况,并用去皮不死的木兰和经冬不死的宿莽来表明自己志向的坚贞。日月忽其不淹兮:日月,指时光。忽,迅速的样子。淹,久留。全句是说:时光匆匆而过,不会久留。春与秋其代序:代序,王逸注:“代,更也。序,次也。”替代更换次序。全句是说:春去秋来,更替时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动词,想到。零落,飘零坠落。王逸注:“零落皆坠也。草曰零,木曰落。”全句是说:想到树木花草的飘零坠落。恐美人之迟暮:恐,恐怕。美人,指理想中的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迟暮,晚岁暮年,指年岁衰老。全句是说: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以上4句,是过渡句,在此之前是描述屈原努力进修,在此之后是勉励君王上进。因此中间用“时光匆匆,年华易逝,草木零落,美人渐老”的道理作为过渡,使前文顺当地转入后文。不抚壮而弃秽兮:不,“何不”的省文。抚,持有。把握。壮,指壮盛之年。弃,抛弃。秽,指污秽之行。王逸注:“秽,行之恶也,以喻谗邪。”全句是说:君王为什么不把握壮盛之年的时机,抛弃污秽的品行?何不改乎此度:改,改变。度,法度。指行为的准则。一说是态度,指“不抚壮而弃秽”的态度。全句是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法度(或: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良马。王逸注:“骐骥,骏马也。以喻贤君。”驰骋,马跑。全句是说:乘坐良马快跑。来吾道夫先路:来,召唤之词,来吧。道,通“导” ,引导。夫,语气助词。先路,做先驱带路。王逸注:“路,道也。言己如得任用,将驱先行愿来随我,遂为君导入圣王之道也。”全句是说:来吧,我愿在前引导开路。以上4句,诘问楚王:为什么不立志改革,改变法度(或:态度)呢?如果能够任用贤士,自己是愿为前驱,引导走上正确之路的。第二节: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第三节;从“昔三后之纯粹兮”到“伤灵修之数化”,共24句。昔三后之纯粹兮:三后,指传说中的三位古代贤君。所指何人,说法不一。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认为是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王夫之《楚辞通释》:“三后,旧说以为三王,或鬻熊、熊绎、庄王也。”认为是指古时楚国的三位国君。纯粹,王逸注:“至美曰纯,齐同曰粹。”没有杂质,比喻德行纯正、完美。全句是说:往昔三位贤君德行纯正完美。固众芳之所在:固,确实。众芳,王逸注:“众芳,喻群贤。”比喻众多的贤臣。全句是说:确实有众多的贤臣。杂申椒与菌桂兮:杂,动词,杂聚。申椒,椒的一种。王逸注:“申,重也。椒,香木也。”现代学者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中认为:“申椒,大椒也。申字本有‘大’意(王逸训‘重’,亦大也)。”椒,花椒,落叶乔木。所结之子称为“花椒”,是一种香物。菌桂,桂的一种,香木之名。椒、桂比喻贤良之臣。全句是说:杂聚了花椒和菌桂的香物。岂维纫夫蕙茝:维,同“唯”。只,仅仅。蕙、茝,蕙草和白芷,香草之名。王逸注:“蕙、茝皆香草。”这里也比喻贤臣。全句是说:哪里只是把蕙草和白芷连结起来?以上4句,举历史事实说明,在贤明君主时期,贤士就会为国君效力。彼尧舜之耿介兮:尧、舜,唐尧、虞舜,相传是远古的圣明之君。尧名放勋,舜名重华。王逸注:“尧、舜,圣德之王也。”耿介,光明正大。王逸注:“耿,光也。介,大也。”全句是说:那尧帝和舜帝光明正大。既遵道而得路:遵,王逸注:“遵,循也。” ,道,正道。路,比喻治国的正确途径。全句是说: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何桀纣之猖被兮:何,多么,何等。作“猖被”的状语。桀、纣,夏桀王、殷纣王,传说中的暴君。王逸注:“桀、纣,夏、殷失位之君。”猖被,又做“昌披”、“昌被”,王逸注:“昌披,衣不束带之貌。”本指穿衣不系带,引申为猖狂放肆。全句是说:夏桀王、殷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夫唯捷径以窘步:捷径,王逸注:“捷,疾也。径,邪道也。”捷,快速。径,邪出的小路。窘,困迫。窘步,举步困难。全句是说:只走邪路,以致举步艰难。以上4句,举尧、舜光明正大的做法与桀、纣的狂乱失足以相对照,给楚王作取舍的参照。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指当时结党营私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偷乐,苟且偷安,贪图享乐。王逸注:“偷,苟且也。”注意:偷,在先秦没有“偷窃”之义。全句是说: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路幽昧以险隘:路,比喻国家的前途。幽昧,昏暗不明。王逸注:“幽昧,不明也。”险隘,危险狭窄。朱熹注:“险,临危也。隘,履狭也。”全句是说:国家的前途既黑暗又危险。岂余身之惮殃兮:惮,害怕,畏惧,殃,灾祸,灾难。全句是说:难道我害怕灾祸吗?恐皇舆之败绩:皇舆,本指帝王的车子,这里指国家。王逸注;“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败绩,原指打败仗,战车翻倒。戴震《屈原赋注》:“车覆曰败绩。”全句是说:恐怕国家遭受灭亡。以上4句,指出小人走错路,陷国家于倾危;自己不避灾祸反对他们,是为了国家免受祸患。忽奔走以先后兮:忽,匆匆忙忙的样子。奔走以先后,在国君前后奔走。这是说为国君效力。全句是说:匆匆忙忙地在国君前后奔走。及前王之踵武:及,赶上。前王,指上文的“三后”和“尧舜”等贤君。踵武,足迹。朱熹注;“踵,足跟也。武,迹也。”全句是说:赶上前王的足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荃,香草名,比喻国君。王逸注:“荃,香草,以喻 君也。”察,体察。中情,内情,本心。全句是说: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反信谗而齌怒:信谗,听信谗言。齌怒,盛怒,暴怒。王逸注:“齌,疾也。言怀王不徐徐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谗言而疾怒己也。”全句是说: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火。以上4句,申说自己为国君效力,希望赶上前王的足迹。不料楚王全不了解我的内心,反而信谗怒己。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固知,本来就知道。謇謇,正直敢言的样子。为患,造成祸患。全句是说: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要造成祸患。忍而不能舍也:忍,忍耐(祸患)。舍,停止。全句是说:我忍耐祸患不能停止忠谏。指九天以为正兮:九天,高天。传说天有九重。朱熹注:“九天,天有九重也。”正,通“证”,证明。全句是说:指着苍天作证。夫唯灵修之故也:灵修,指楚王。朱熹注:“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夫之称,亦托词以寓意于君也。”“灵修”本是妻子对丈夫的美称,《楚辞》中常用夫妇关系来比君臣关系,借“灵修”来用作臣对君的美称。全句是说:我只是为了楚王的缘故。以上4句,说我明知忠言直谏对己不利,但为了国君,不得不忍受祸患而不断进谏。我敢对天发誓,我只是为了楚王的缘故。有的版本在“夫唯灵修之故也”之后,还有“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两句。洪兴祖补注:“疑此二句后人所增耳。”查《九章?抽思》篇有“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之句,疑后人将其中句子窜入《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初,当初。成言,即“定言”,彼此约定的话。全句是说: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后悔遁而有他:悔,反悔。遁,变心。他,另外的,别的。注意:先秦时的“他”,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全句是说:后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余既不难夫离别兮:难,以…… 为难事。离别,离开楚王。全句是说: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为难事。伤灵修之数化:数(shuò),屡次。化,变化。数化,王逸注:“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全句是说: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以上4句是说:楚王当初已经和我约定要走正确的路线,后来又反悔而有别的打算。我已经不把与楚王离别看为难事,只是伤心楚王的屡次变卦。第三节:作者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⑶精华鉴赏①象征手法的运用。屈原在他的诗篇中,把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带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③灵活的诗歌体式。将“兮”字放在单句末尾,两句一韵。诗歌容量增大,节奏优美。由此形成以屈原诗歌为代表的诗体——“骚体”。⑷参考译文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子孙,我已故的父亲表字为伯庸。正好在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日出生。父亲观察估量我初生的气度,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为“正则”,给我取表字为“灵均”。 我已有了这些繁盛的内在美质,又增加优秀的才能。披上江离和长在幽僻之处的白芷这些香草,连结秋天开花的兰草作为佩饰。时间过的很快,我好像将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早晨摘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晚上采摘水中陆地上的宿莽草。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想到草木的飘零凋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也会衰老。不把握壮年而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乘坐良马而驰骋,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往昔三位古代贤君品德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贤臣聚集在一起。杂聚着申椒和菌桂这些香木,哪里只是连结蕙草和白芷?那尧帝和舜帝光明正大,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夏桀王和商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致难以举步。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前途黑暗,险恶狭隘。难道是我自身害怕灾祸吗?我是恐怕国家颠覆。我匆匆忙忙地在君王的前后奔走,想君王赶上前王的脚步。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感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气。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是忍耐着不能舍弃。指着苍天作证,我是为了楚王的缘故。国君起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我已经不把离别看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2.习题解说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作用。参考答案:诗人佩带香草的句子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些句子描写屈原对香草的癖爱,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行高洁。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诗人佩带它们,就是博采众善,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语句对表达诗人感情的关系。参考答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不畏惧自身遭到灾祸,只担忧国家遭到颠覆。这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的思想感情。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翻译诗句,增强语言迁移能力。参考答案:①我已经具有这么繁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又加上优秀的才能。(或:又加上美好的容态。)②乘上骏马快跑,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③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而危险。④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而不能停止⑷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背诵诗篇的第二节,体会屈原的志行高洁以及决心为国前驱的精神。提示:这一节共16句,其中有几句是表白屈原内心活动的,例如:“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担心君王如果不能及时发愤图强,举贤用能,那么将年华老大,一事无成。背诵时要让学生领会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3.相关资料(1)《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摘自王逸《离骚经序》(2)《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和他自己的作品,而编成的一部总集,这名称也是刘向新加上的。《屈原赋》二十五篇,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凡《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除了文艺价值外,还蕴蓄着崇高的理想和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 节选自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1版第48页(3)《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租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4)端午节习俗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年,长沙欧回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见祭甚善,常苦蛟龙所窃,可以菰叶塞上,以采丝约缚之。二物蛟龙所畏。”唐代徐坚《初学记》卷四引《续齐谐记》中华书局出版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宋代陈元觏《岁时广记》《十万卷楼丛书》本旧传屈原死于汨罗,时人伤之,竞以舟楫拯焉,因以成俗。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四刘禹锡《竞渡曲》题解文学古籍出版社宗懔《(荆楚)岁时记》言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卷三十五“楝”人民卫生出版社归州重五陆游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说明]此诗为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湖北秭归(古称归州)过重五(五月初五,端阳节)所作。屈平即屈原,角黍即粽子。此诗显示了秭归龙舟竞渡的悠久历史,俗称竞渡是因抢救投江的屈原而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