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氓》(语文人教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氓》(语文人教必修2)

ID:1155787

大小:17.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段吕萍教材分析:《诗经》两首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一个单元学习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许多作品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其思想内涵,艺术成就高,并且有许多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叙事诗、抒情诗、民歌、文人创作,有鸿篇巨制,短小之作,四言,五言,骚体等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积累经典常识,提高对经典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把握古代诗歌创作的鲜明特色。《氓》是《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讲述了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再到决绝的过程,形象鲜明,情感丰富,语言生动,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于这首诗的教学,要以基础字词的梳理为出发点,在把握故事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把握典型意象,如“淇水”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味及与主人公的命运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现实主义风格。2.结合注释和语境揣摩语言,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赋比兴手法的含义及运用。3.体会《氓》的女主人公复杂又丰富的内心情感,理性分析不幸爱情遭遇的原因。4.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和语境揣摩语言,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赋比兴手法的含义及运用。2.教学难点:体会《氓》的女主人公复杂又丰富的内心情感,理性分析不幸爱情遭遇的原因。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梳理重难点字词,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能口头概述情节。 2、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本文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诗歌更是这悠久文明中的璀璨之光,体现着我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样式,体现着古人的生活、思考和智慧。《诗经》作为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谱写着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氓》。二、整体把握1.了解常识《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2.把握字音愆将垝垣于说咥隰3.疏通词句匪我愆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无与士耽言笑晏晏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梳理故事情节,找出能够表现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词语。《氓》是一首叙事诗,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行文思路: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5.诵读全文。三、文本研读(一)研读一、二章1.鲍鹏山曾说:在诗经中,我认为最完美的女性便是那卫国女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从哪些词句中体现出来的?请加以评析和品味。明确:向往爱情,痴情、纯情、勇敢2.女主人公回忆了自己的爱情生活,那么她是在什么心境下回忆的?明确:被抛弃、离婚、分手、被休之后,幸福、甜蜜的爱情回忆中深藏了心痛和懊悔。3.他们爱情的隐忧是什么?明确:①氓:无良媒(不合礼仪)②女子:义无反顾、私托终身③氓:怒(性情暴躁、喜怒无常)小结:欢乐、甜蜜的爱情总是令人神往,牵动着人的喜怒哀乐,难以自拔。如今想来,“想当初”的无限追悔和感伤让人受尽折磨,初见,总是美好。(二)研读三、四、五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可是人生并不是只有初见,结婚后的女子也并没有像恋爱时那样的美好甜蜜,我们一起继续研读。1.结婚后的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还是当初的“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吗?明确:“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经历了婚姻生活,女子发出了无限沉痛的感伤,这种沉痛之语是女子用自己的人生教训说出来的,她甚至把这种经历告诫给当下的所有的女子——不要沉溺爱情。2.这段文字充满着血泪的肺腑之言,让人动容,心碎,请加以品析。重点分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比兴手法的内涵和运用。 1.桑的变化暗示了女子容颜的衰老,婚姻的不幸,那么除了被抛弃,女子还经历了哪些不幸?明确:“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2.女主人公悲悔交加,那么在第五章中,那个字最能读出女主人公这种复杂的情感?明确:“矣”,语气词。3.“矣”在整章中共出现了五次,那么你分别读出了什么情感?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朗读?明确:①倾诉苦水;重而缓。②日复年复,怨情顿生;语气加重,语调上扬。③由怨生恨;语气更重,语调更高。④由恨生悲;语气语调高到极点,大放悲声。⑤静心反思,感慨万千。由激动到平静、平缓、低沉。4.面对如此不堪的婚姻,女子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与《郑风·遵大格》中的女子相比,她的吸引人之处在哪里?“已”,果断,决绝,坚强。她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自尊,不苟同,这决绝的选择让人觉得很可贵,很可敬。不过,人性的复杂,人心的复杂就是这样,“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让我们体会一下她决绝背后的矛盾和复杂,无助于无奈。四、拓展延伸你如何看待女子婚姻的不幸?五、课堂小结《氓》以女主人公的口吻,为我们再现了一场婚姻的悲剧,那个独立、顽强的迷人卫风女子已渐行渐远,但她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发人深省的,《诗经》留下的艺术珍宝远不止于一隅。六、作业布置1.背诵《氓》。2.结合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分析女主人公可能的命运归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