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8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8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ID:1147169

大小:1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弄清因事说理叙议如何有机结合,及辨析词类活用。[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中立意不同凡响,写法别具一格的一枝奇葩。它的主旨不在于通过记游表现山川之美,景物之胜,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即事明理,最终以精警独到的理趣取胜。这篇游记,由此及彼,拓宽视野,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规律性启迪。二、指名背诵二、三段三、集体朗诵课文1.思考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提示:可以从过渡、衔接,前后呼应,游山与治学处世三方面联系上思考)明确: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再一是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正因为回家探亲途中游山探胜,却因轻信随从,失诸检察,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作者悔之不已,感慨系之,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因为游览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由此发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前后照应的句子体现了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2.指名学生汇报完成文后练习四的情况。(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补充订正)(1)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好处。3.看课文,指出加点的字古今词义不同或词类活用情况。(1)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完毕。(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ll。(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常用作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5)长乐王回深父这是一个通假字,“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6)问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三个词都可以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为深度、到达的人、险远的地方,也可以把“其至”“险远”看做是后面省略,后面分别省略“之人”“之地”。 (7)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说出,说明,动词。(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形容词用作动词。4.指名回答下列句式的特点。(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明确: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1)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2)、(3)个句子是因果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四、讨论总结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特点讨论、归纳,学生补充,教师订正明确:(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作比喻,引发出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内涵启发,使完美的形式和思想和谐统一。文章前部分记游山,后部分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呼应。文中记游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全文即事明理。记游,处处为议论埋下伏笔;议论,句句与记叙相呼应。游踪交代完整清晰,见闻却言约而事丰,未尽的游兴在议论中得以宣泄,强烈的感受在议论中尽情地倾吐。“记”为“议”提供形象依据,“议”是“记”的最后升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平中见奇,别开生面。(2)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并“深思而慎取”,为此选材游褒禅山从略,游华山洞详写,记仆碑文字从详,其余从略;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游后洞从详,又以写心情“悔”从详。五、课堂练习(出示投影)指出“乃”“盖”在句中的意义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是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3.自古有战,非乃今也只、仅仅4.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7.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由于9.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超过lO.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11.盖云归哉通“盍”,何不(云、哉:语气词)六、全文小结《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 。文章以游山为喻说明无论治学、立业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意志不坚,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结构谨严,可以从前后叙议的紧密联系,行文的上下呼应和写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体会。七、布置作业归纳、整理多义词“道、名、然、其”四个词的义项。●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植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扶不过十。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凳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③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教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粜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注: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D.瓮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B.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C.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莫敢至乡落——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B.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一一贫苦民众即使是平价也不能买进C.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于是按时价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人官府D.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①九思擿其奸,论如法②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③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④巡抚发仓谷数百石⑤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⑥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②④⑤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赏赐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D.徐九思注重水利建设。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参考答案:l.D(A项“视事”与《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意义用法相同,无误。B项“惴恐”在《促织》学过“惴惴恐不当意”。C项“雨雪”中的“雨”作动词,在《论积贮疏》中学过:“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项解释不对,“行旅”即旅行,行走,“旅”不是旅游)2.D(A项的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给、替”之义。B项两个“以”都是省略了宾语“之”的介词,“用”的意思。C项两个“而”都是表承接的连词。D项,前一个“则”表假设关系连词,后一个“则”表转折关系连词)3.C(A项“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的“袖”字用法同。B项“食”读sì,名词活用作使动词,“使……食,给……吃”之义。C项中“就”没活用,它本身就有“就近”的义项,如“金就砺则利”。D项“全活”是使动用法,“使……保全、活了下来”,不是“全都活下来”)4.B(B项译文有歧义。“不能买进”是有人不让他们买,还是没钱买不起呢?因此当译为“贫苦百姓即使是平价也买不起这些粮食”)5.C(“为民谋利”这个中心。首先①不足,①是说徐九思指出了这个小吏的罪责,依法论处。有①的A、B项均可排除。②也不是,②是说过期不交租税的,让乡里长老把他们逮来就得了,与“为民谋利”无关,D则排除,至此可认定C。再考查④,也可以看出其不足,巡抚不是徐九思)6.A(A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郡吏”并非“郡中上司”,再者上司也不会为一个窃印的小吏给下属叩头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