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8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8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ID:1147111

大小:41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8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一、课文析读1.词语集注2.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l~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于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利公。元祐元年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王安石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3.“记”的特点和分类记:有许多文章因事因感而发,或叙或议,或抒情或说明,不拘一体,不便归类,于是称“记”,实为杂记。一般说来,唐代及以前的杂记大多以叙事为主,到宋代,抒情、议论乃至考证的成分日渐增多。唐代及以后的“记”大体分三类:①亭台楼阁多胜记,多记建筑物或名胜的地理位置、修建过程及景观特点,又常借题发挥谈作者的感慨。如《岳阳偻记》《醉翁亭记》。②山水游记,往往要按作者的游踪依次写山水的风光。如《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③杂物书画记。如《核舟记》。4.文章赏析《游褒禅山记》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作者34岁,任舒州通判时。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县西二十里,山势雄峻,众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褒禅山在县北十五里,旧名华山,又北三里曰华阳山。亦名兰陵山,俱有泉洞之胜。这是一篇游记体的文章,但因作者这次游山没有能“极夫游之乐”,故文章不以记游为主,而重点在发议论。本文通过叙述游褒禅山的经历来发议论,阐述了两点意见:其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必须有“力”,必须有外物“以相之”,方可达到目的。实际上,作者是以游山为喻,因事推理,说明一个人要追求远大的理想,要在研究学问方面有所建树,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还必须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帮助,才能取得成功。只要这样做了,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可以说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改革家的气质和精神状态。其二,由于古书的散失。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甚多,故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之”。强调对任何问题都必须深入研究,慎重地作出判断,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以谬传谬。这充分表现了王安石对待前人留下来的东西的正确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两点是作者在本文中所强调的,他总结得很好,很深刻,在今天仍然是可取的。本文题为游记,其实是一篇游记式的议论文。文章叙述了游褒禅山的经过及所见景物,记下了同游者及出游时间,确是游记的写法,就文体而言,也确为游记体。但因这次游山并末尽兴,故记游不多,而重点是在据游山的感想而大发议论。议论占了文章相当大的篇幅,成为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这篇游记的一大特色,这也是对柳宗元在游记中发议论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具体的记叙和抽象的议论紧密结合,脉络清晰,前后呼应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本文前一部分记游,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线,提供事实依据;后一部分发议论,紧扣前边提供的事实。由游山说到游而未能尽兴,又以游山未尽兴展开议论,从叙述到议论,转折十分自然,叙述和议论结合得十分紧密,以游山为喻发议论又十分贴切。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突出重点;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足见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清代浦起龙云:“此游所至殊浅,偏留取无穷至深之思。真乃赠遗不尽。当持此为劝学篇。而洞之官渺,亦使人神远矣。”二、类文荐读墨池记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东汉书法家),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方羲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槛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耶?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耶?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志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阅读提示:本文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从勤学苦练得来的。并借此勉励求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第一段叙事:介绍王羲之的墨池。议论:要学好本领深造道德,必须努力学习,不要相信天才。第二段叙事:学舍教授题字求记。议论:勉励后人学习并发扬光大前人优秀的道德品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