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版必修5学案:第4单元 17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版必修5学案:第4单元 17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ID:1147073

大小:998.0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7游褒禅山记一、读准字音舍于其址()庐冢()褒禅()音谬()....仆道()窈然()何可胜道()王回深父()....[答案]shèzhǒnɡchánmiùpūyǎoshēnɡfǔ二、一词多义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始舍于其址()退避三舍()2.舍客舍青青柳色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良乃入,具告沛公()3.乃乃不知有汉()家祭无忘告乃翁()何可胜道也哉()沛公不胜杯杓()4.胜予观夫巴陵胜状()战胜而得者()此予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5.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 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6.然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独其为文犹可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7.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而予亦悔其随之()既其出()视其左右()谬其传()咎其欲出者()非常之观()8.常常在于险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9.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1.名词,道路动词,说出名词,风尚名词,道义名词,道理2.动词,居住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名词,房舍动词,停止3.副词,表判断,是连词,于是副词,竟然代词,你的4.副词,尽动词,禁得起形容词,优美的动词,胜利5.名词,心得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7.代词,那,指褒禅埋葬地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那些,指好游者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他们,指古人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8.形容词,平凡副词,常常9.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 表修饰连词,因为三、词类活用1.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_.3.莫能名者()_________.4.有泉侧出()_________.5.而其见愈奇()_________.6.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_.7.入之甚寒,问其深()_________.8.常在于险远()_________..9.至于幽暗昏惑()_________....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11.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名词用作动词说明,说出4.名词用作状语从侧面5.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6.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7.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8.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僻远的地方9.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10.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11.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四、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基数词,表数目。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异乎寻常的。3.此所以..①学者..②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所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学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答案]1.十分之一。2.不平凡。3.①相当于“……的缘故”。②泛指求学的人。4.两个词。于,介词,译为“对”。是,代词,代“这件事”。5.到……。五、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予之所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孰能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的屋舍。2.判断句现在把“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3.判断句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命名。4.判断句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5.判断句这就是读书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6.状语后置句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7.省略句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8.固定句式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9.状语后置句唐代僧人慧褒开始在此筑屋定居。六、文白对译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僧人慧褒开始在此筑屋定居,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庐冢也。慧褒:唐代高僧。卒距其院东五里,的屋舍。葬之:死后葬在这里。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现在把“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华山洞: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据下文“华山之阳”,应作“华阳洞”。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其文漫灭:碑文磨灭,模糊不清。文,指碑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 的意思。谬:错误。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甚众,所谓前洞也。其:指前洞。记游:指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在游览处题字留念。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后洞。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则:余与四它“后洞”。即使。穷:尽,达到尽头。我和同游的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劲懈怠想要退出去的伙伴说:“如果出,火且尽。”拥火:举着火遂与之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把。拥,执、持。于是跟他们一起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退出洞来。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少。盖: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不能盖其又深,已经少了。十一:不到十分之一。不能,不到。大概洞越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中退出来的时候,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加少:更少。方: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当。是时:指决 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明:照明,用作动词。悔其:后悔自己。其,这里表示第一人称,指自己。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叹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而无不在也。叹:感叹。得:心得,收获。求思:深入,而且无处不在。探究,思考。无不在:没有不到的地方,也就是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致、周密的意思。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人之所罕至焉,夷:平坦。以:而。故非有志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观:值得观赏的景象。所以,没有志向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令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随以止: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盲从别人而停止前进。昏惑:迷惑。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有悔: 有所悔恨的。其:岂,难道。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这类情形)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读书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而慎取之也。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悲:感叹。谬:弄错,使……错。其:指古书。名:说明,说出,用作动词。胜道:说明白,说清楚的意思。学者:读书人。之:代传闻材料。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庐陵:现在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江西吉安。长乐:今福建长乐。王回,字深父。宋代理学家。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字平父,排行第四,《宋史》说他“以文章闻于世”。王安上,字纯父,排行第七。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至和元年:公元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氏王安石记。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临川:现在江西抚州。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来。根据书稿编的文集,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资料链接]改革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1054年4月,辞官回家探亲,在归家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丽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了此文。写作此文时,王安石34岁。[文本鉴赏]本文是游记,作者先后参观游览了慧空禅院、华山洞、仆碑三个景点,其中以记游华山后洞为主,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答案]①志、力、物三者关系②治学要深思慎取[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为什么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2.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之深对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对比。作用是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3.第三段着重写什么?这一段可分几层意思?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段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2)共有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3)在本段中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四、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4.在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 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五、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是王安石在游山时的深刻感触。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本文的主题是“有志才能成功,立志乃成功之秘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论断可以为证。(观点二)王安石的“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症结在于一个“随”字。韩愈“行成于思,毁于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思”而舍“随”,做到“三思而后行”。(观点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我们个人来说,攀得越高,认识就越深远。我们若充分运用“志”、“力”、“物”三个条件,就不会像王安石那么后悔了,一定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铺垫本文一开始介绍山名“华山”,记仆碑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记游山,不记别的,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指出路近、地平、游者众,为后面的写作做了铺垫;后洞详写,突出路远、奇险、深寒、游者少,和前洞对比,并交代退出情况,为后文议论做了有力的铺垫。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作者观点的提出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或文章主旨的基石,能增加情节的张力或文章主旨的影响力。 2.写法指导(1)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2)可从情节发展的方向进行铺垫。(3)可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铺垫。如运用伏笔铺垫、悬念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3.迁移运用请你运用铺垫的手法代某电视台向观众介绍某一著名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朋友们,看过《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你好,太平洋!》这几部影片的观众,可能会对演员把领袖人物说话学得活灵活现而感到惊奇。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这几部影片中为饰演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演员配音的竟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演员周贵元。[素材采撷]1.课内素材最好不付出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已经指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以,朋友们,不要再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之地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应用角度】“更上一层楼”、“努力”、“更好的风景”等。2.精彩应用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想要到达最高层也许很难,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己之志,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风景,永远在人迹罕至之处,险远之地。坐享其成,终将一事无成。欲有所获,唯有马上行动。从平地出发,一步步向前行进,向上攀登,在荆棘坎坷中历练自己,追求那片人生的美好。[群文阅读] 导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往今来,人们游览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都会发出感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揭示了“志”、“力”、“物”的三者辩证关系;《再游褒禅山》揭示了“态度决定一切”的主题;《游褒禅山》(佚名)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游褒禅山(一)王安石游褒禅山回来之后,心里总觉得不快,始终难以拂去心中的遗憾。他不想过多责备他人,却悔恨自己缺乏主见,随着出来,没有欣赏到奇伟、瑰怪的洞中奇观。(二)半个月后,安石、安上、安国在一起小聚,谈及此事都悔恨莫及。安国说:“没有走到洞的尽头,实为一大憾事。”于是兄弟三人商量决定再游褒禅山。因为王回、君圭二人前次游山打了退堂鼓,此次不再约他们同游。第二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兄弟三人备足干粮、清水和火把,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再次向褒禅山进发。进入山洞后,三人边进边谈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感觉到山洞的神秘。他们互相鼓励,喊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号子前行。片刻,来到上次退出的地方小憩,三人感慨万千,安上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安石也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刻钟后,兄弟三人继续前行,相互搀扶,借着昏暗的灯光,向洞内摸索前进。又前行数十步,山洞右折,乱石嶙峋,举步维艰,洞壁上留名的、刻字的已经寥寥无几,且寒气逼人。又行数十步,洞陡然变窄,三人只好猫腰前行。又行几十步,洞中豁然开朗,宽敞了许多。绕洞环行,发现已经无路可走。细细观赏:钟乳石倒挂,美轮美奂;用石头叩击岩壁,铿锵有声,雄浑处似洪钟,细微处似流水;洞底散布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似牛形,有的像羊形,还有一块石头,更像长啸的骏马,鲜活欲奔……安石三人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沉醉在洞中奇景中,流连忘返,嘘叹不已。忽有一支火把熄灭,他们方才想起需要返程。于是借着火光,慢慢地摸索着 向洞外走去。天色将晚,三人站在洞口,满脸惬意。虽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划伤,但他们因终于到了褒禅山的尽头,看到了罕见的洞中奇景而高兴。(三)几日后,安石恰好遇到君圭、王回,就情不自禁地把再游褒禅山的经历告诉他俩,王回听完后面露惭色,感慨良久说:“做事情要想成功,关键是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游褒禅山记⊙佚名我们到褒禅山的时候,正是秋末冬初,满山红叶,灿烂亮眼。踏着古人王安石先生走过的足迹,我们到此来寻幽探胜,发思古之幽情。慧空禅院经千年风雨,已荡然无存。山下有一砖瓦结构的平房,门扉虚掩,寂静无声。轻推,里面是一尊微笑着的红泥塑弥勒佛坐像,这种不伦不类的建筑,可能只是初拟,好待以后再作开发。但这绝不是慧空禅院的旧址,王安石说慧空禅院东五里才是华山洞,而此小屋距华山洞不过百米之遥,而且不在其东。书上所说的那个仆碑仍在,但早已断裂为数块,最大的一块也不过磨盘大小,其上干净无字。听随行的知情人介绍,这块曾经可识“花山”二字的仆碑毁坏于“文革”期间,一同被毁的还有山头的两座佛塔。大家听罢,一阵感叹唏嘘,半晌无语。前洞平平,中空无物,洞畔有清泉激石,泠泠作响,一路潺湲而下,环抱着山下美丽的小小村庄。村庄安静,一如遥远的宋代。其洞阴森,深不可测。入其洞,又一小洞,曰井洞。过井洞,另有一番天地。但身体稍胖者极难越过此洞,因王安石先生不曾记叙过这个井洞,所以大家都把兴趣集中在与前洞相对的后洞上。名人笔触所到之处,大有春水活物之势,自古以来,这种情形无法改变。“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谓之后洞。”其实,书上所说的五六里不过是一个虚数,我先目测而后步行,前后两洞的距离实际也不过百十米的样子。王 安石先生之所以说成是五六里,也实在有点虚妄,可能仅仅是行文的需要,“险以远,则至者少”,不突出远,后面无从发表议论。到了后洞,我们手持蜡烛、电筒,接踵而入。洞,甚大甚深,而路,亦甚难走,偶有水洼,加上脚下石头的磕绊,半小时也不过走了二三里路的光景,手上的蜡烛尚有四分之三,而洞绝没有穷尽的意思。估计早已超过了王安石当年走过的路程,大家心下逐渐懈怠,而头上汗如雨下,早已疲惫不堪。洞虽窈然,而实则无甚景象,除了偶有洞壁的滴水之声和三两蝙蝠的振翅之声以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引人入胜的地方。总体的感觉,仿佛是一条卧龙由此腾空而留下的一个空穴。其时,超前者亦已持烛返回,说前面的景象也不过尔尔。大家顿觉兴味索然。俗话说,要知海水咸淡,只取一瓢饮,大不可全将海水喝下,足见当年最初要求出洞的人还算是智慧的,再往下走,只能是白费气力。但我们一是不让后人耻笑,二是为了完成王安石先生未完的心愿,三是心中有志,身上有力,手上也有物,不往下走,定会留下笑柄,所以朝前多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可惜仍然如此,眼睛无可放处,而足下吃尽艰难。再不出去,人家恐怕就会笑我们是书呆子了。由此可见王先生所说的“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只为发表见解张本。而后学者多认为此处之“奇”不写,正是王先生的高明之处,而我觉得,王安石若能够写出洞中之奇,那才是出了鬼呢,洞中无奇,你叫他怎么写,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出得洞来,大家累得要死,坐于洞前,埋怨先生。好在秋飔悄起,山风微拂,浑身透爽。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一弯新月在天,景象如画。大家沿弯弯山路逶迤而下。想山因人名,而名人亦有谬处,后世以谬传谬者亦多牵强附会,不身临其境难解其谬也。建议阅读书目:1.《一篇文章成就一座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褒禅山》2.《游褒禅山》3.《夏入褒禅山》[积文化常识] 人物称谓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李白为李太白。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6.称籍贯如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诵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明理知义]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说什么不高兴呢?[成长启示]我们可以把“风雨如晦”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君子还可以指德高望重者。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守德守正,不改其度)自励,正如南朝梁简文帝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明理知义]修身处世小心谨慎,常怀恐惧警惕之心,犹如来到深水潭边,或者踩在薄冰上一样。[成长启示]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永远没大错。晋文公以诈谋大败楚国,退而有忧色。随从问他担忧什么,他说:“诈胜之徒,未尝不危,吾是以忧也。” 晋文公可谓“得志而恐骄”的典范。今天,有些人取得一点成就,便沾沾自喜,大吹大擂,这同样很危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