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简介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李清照《声声慢》简介课件

ID:1141972

大小:82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李清照《声声慢》的教学设计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设计大纲教学过程导入语结束语 《声声慢》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该词的创作背景2、从意象、用字、章法、结构等方面对该词进行解读3、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对本词的字、音、翻译的掌握2、通过意象、意境来体味词人的“愁”思教学难点: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婉约派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发愁的事吗?发愁的时候你们往往会怎样做呢?(可提示:是闷闷不乐的胡思乱想,还是向朋友倾诉?是乱发脾气还是用笔记录下来?)生:。。。师:在清朝,有一位女词人,她年轻时貌美如花、生活富足,而到晚年之时,她的国家被外敌侵占,她的丈夫染病身亡。她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她,又是如何表达自己愁绪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一起来欣赏她的词——《声声慢》。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音频来感受一下她的“愁”思吧! 二、教学过程1、介绍生平与创作背景师:通过刚才一段音频,想必大家也能感受到李清照的愁绪,那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我,李清照的愁思来自哪里呢?她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生:。。。师:是的,大家都讲得很好。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声声慢》就是其后期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年事来具体了解一下李清照创作该词时的背景。 《声声慢》创作前后的经历:1、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2、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3、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4、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5、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6、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7、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8、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9、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2、对生字、音、译文的掌握师:通过对李清照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比较坎坷,尤其是中晚年时期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愁”的基调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在诵读一遍,将词中的生字标注出来,并且试着翻译全词。板书生字:觅(mi)凄(qi)戚(qi)还(huan)盏(zhan)乍(zha)词语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5)怎敌他:对付,抵挡。(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7)损:表示程度极高。(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9)堪摘:可,可摘(10)次第:光景、情境。(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12)晚:一作“晓”。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和学生一起将生字与翻译做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中国的古典诗词都是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那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a、淡酒师:你喝过酒吗?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生:。。。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3、从意象、用字、章法、结构等方面对该词进行解读 B、秋风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生:。。。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c、过雁师:我们接着看下一句,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生:。。。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d、黄花师: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生:。。。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e、梧桐、细雨师: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4、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愁师:刘乃昌在《宋词三百首新编》中评价: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可见,意象的确是传情达意的好方式,将李清照当时的无限愁思体现得淋漓尽致。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淡酒秋风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象孤寂愁苦梧桐细雨师:通过对意象的解读以及对李清照生平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像先前早期时的闺怨离愁,而是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的苦恼与悲愤,总的来说就是: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三、结束语:“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作业:1、在网上搜索有关李清照的作品,将该时期的作品与前期作比较,看有何异同?与同时期的作品比较有何特点?2、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教学后记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