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习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鸿门宴》习题1

ID:1138794

大小:5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鸿门宴》习题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游说(shuì)  飨(xiǎng)士卒鲰(zōu)生美姬(jī)B.参乘(shèng)当(dāng)项王戮(lù)力樊(fán)哙C.刀俎(zǔ)奉卮(zhī)酒玉玦(jué)交戟(jǐ)D.不胜(shēng)加彘(zhì)肩披帏(wéi)瞋(chēng)目解析 D项“瞋”读chēn。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不然,籍何以至此C.所以遣将守关者D.再拜献大王足下解析 A项婚姻: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再拜:古义,拜两拜,表示敬重;今义,再拜一次。答案 B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道芷阳间行素善留侯张良解析 D项“间”为名词作状语,“善”为形容词用作动词。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 D4.下列句中“者”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B.亚父者,范增也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解析 B项D项都是在判断句中,表停顿。A项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补充音节的作用。C项“者”字结构的名词性词组。答案 BD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⑦/⑤/⑥ B.①⑤/②④/③⑦/⑥C.①/②④/③⑦/⑤/⑥D.①⑤/②③④⑦/⑥解析 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⑦动词,是。⑤动词,成为,结为。⑥介词,表被动。答案 A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张良是时从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亡去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跟随,跟从(2)逃亡,逃离(3)抵挡,抵抗 (4)本来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不如因善遇之B.君安与项伯有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C.吾得兄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D.具告以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解析 C项代词,代项伯。A项动词,结交,交好/副词,好好地。B项名词,旧交情/连词,所以,因此。D项介词,把,将/介词,用来。 答案 C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沛公居山东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今义:指山东省。(2)古义:足够用来;今义:完全可以,够得上。9.翻译下列句子。(1)具告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之奈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将全部情况禀告给了(张良)。(2)如何对付这件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①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史记·留侯世家》)【注】①桡:通“挠”,削弱。10.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莫不向风慕义 向风慕义:仰慕陛下道义B.楚必敛衽而朝 敛衽:整好衣冠C.表商容之闾  表:表达D.以示不复输积 输积:运输、积聚粮草解析 C项表:表彰。答案 C11.选出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A.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C.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解析 B项副词,果真,如果确实。A项凭借,借助/趁机。C项助词,放在表时间的词后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无义/与前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地方”。D项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连词,表并列,并且。答案 B 12.张良在分析汉王的若干不可削弱楚国势力的原因时,共提出八种不利因素,其中全部表现“德义”方面因素的一组是(  )①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 ②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③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 ④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 ⑤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⑥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                  A.①②④B.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解析 D项①②⑥说的是其军事方面的不利因素。答案 C13.选出分析概括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A.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B.汉王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张良却列举了种种不利因素,坚决表示反对。C.张良认为,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汉王就失去了一起夺取天下的势力。D.汉王听了张良的分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郦食其破口大骂,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解析 D项“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中“立刻”“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不合文意。答案 D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2)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面前向他致敬吗?(3)(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参考译文】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急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面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 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