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飘端午节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粽香飘飘端午节

ID:1134991

大小:133.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课粽香飘飘端午节端午节的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止匕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天向》等不朽诗篇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端午节的习俗回,等,国”略在威海地区,端午节除了蒸粽子之外,还保留着“拉的习俗。“露”多为桃枝、艾蒿、菖蒲或整株的麦穗其中,桃枝必不可少。“露”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家家户户把拉来的“露”挂在大门上或门楼底下,以驱邪避灾,祈愿物早年丰。节后风干的“露”用来煎水熏洗身体,可治疗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症,是一剂民间验方。相传,“拉露”习俗与黄巢造反有关。唐朝末年,赋税苛重,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高举义旗反抗。唐僖宗年间,曹州冤句(今范泽市)盐贩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义军,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却说,黄巢所部一日行军途中,先头部队捉住仓皇逃命的母子三人。只见那妇人怀抱着一个稍大的男孩,手里领着一个较小的孩子。就在军士夺过妇人怀中男孩正欲举刀的当口,妇人毅然牵着年小的孩子声泪俱下地恳求道:“要杀就杀了我母子二人,求军爷留这孩儿一命!”正在此时,黄巢打马来到近前,问那妇人何故?原来,妇人怀抱的孩子是其丈夫前妻所生,手里领着的孩子则是她的亲生骨肉。妇人所以舍弃母子性命保全丈夫前妻之子,只为不负亡夫的重托。自起义以来,不知滥杀了多少无辜的这位“冲天大将军”,深为妇人的仁义所感动,当即对妇人说:翌日寅时三刻,义军将血洗一方,你可在自家大门插上 桃枝,以为标记,本帅将传下号令:但有犯者,格杀勿论好心的妇人回家后,连夜通知左邻右舍,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方圆百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了桃枝,使一方生灵免遭涂炭。那一天恰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人们为纪念那仁义贤惠的妇人,每年这天,便纷纷在自家大门插上桃枝等物。而“拉露”所以要赶在太阳未出山之前,兴许与黄巢当年“寅时三刻”的军令有关。像我们威海这里端午节早晨粽子、鸡蛋、鸭蛋是必备的,然后,大庆早期来到山上去拔些蒿草(可能就是南方说的艾草)插到门上。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要给他说晚上系上五彩线,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摘下来随着雨水一起流走,这就预示着小孩子的疾病和霉运随着雨水一起消失第八课六月六,请姑姑六月节,俗称过“六月六”。“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六月六的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 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庆丰收,接女儿回娘家,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另外还有“六月初六,家家晒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说法。农历六月气温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六月六的习俗在我们这里,阴历六月初六,时值麦收刚过,为庆贺丰收之节,家家用新麦 蒸面兔儿,有的用百合花粉将面兔儿染成黄颜色,中午食用。这种风俗的起源有二种说法,一说蒸“玉兔”让月宫嫦娥关照人问平安;二说境内古代野兔多,庄稼常被野兔吃掉,家家于此日蒸面兔食之,祈求除掉野兔保护庄稼丰收。旧时这大,农家均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盛情招待,俗传“六月六,请姑姑”。至今,境内农村仍沿袭蒸面兔儿之俗。家家户户蒸悖悖和包子,改善生活,俗语说“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六月六,看谷秀,一口悖悖一口肉”。山里人说这天是山神的生日,到山神庙祭祀;渔民则说此日是海蛰的生日,天上下个雨星儿,海里就长个海蛰。第九课年年七夕今又至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被外国人称做:中国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阅读链接°oO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大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大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大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大。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 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七夕节的来历及风俗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我们这里的农村在七夕节有烙火烧、巧果子(又称烙巧花)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风俗。有民谣:“七月七,烙花吃”。“花”,又称“巧果子”,就是用模子印出鱼、鸡、狗、兔等和各种花卉图案的面食。烙熟后用线穿起来,给儿童挂在脖子上,既可食用,又可观赏。邻居互相分食或馈送亲戚朋友。青年妇女各拿自己的针线,相聚在星光下展示针线活儿,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现在的乞巧节的习俗虽然不那么讲究了,但是人们吃巧果的习惯却更盛行,而且巧果的质量也不是以前的所能相比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