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美——以《锦瑟》为例浅析李商隐诗中的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唐诗的美——以《锦瑟》为例浅析李商隐诗中的美

ID:1132039

大小:0 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诗的美——以《锦瑟》为例浅析李商隐诗中的美高一9余瑞麒【关键词】:唯美主义锦瑟意象并置言尽而意不尽【内容摘要】:从“庄生……”一句一直到“蓝田……”一句,两句之间对仗工整巧妙。“沧海”对“蓝田”,既是地名,“沧”指暗绿色又可以对上“蓝”,“海”对“田”,海对山。两句之中,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阴一阳,一珠一玉,处处都是工整的对偶,让人读起来不仅啧啧称奇。除却形式美,这几句中透露的意境美也是令人感叹的。浩淼的沧海上高悬一轮明亮的月,晶莹的珍珠仿佛流淌的眼泪;玉之气淡淡地萦绕在蓝田上空,和着温暖的阳光,愈加温润。远望时依稀似有,近观时茫然却无,写景写境之妙,全在远近这数步之间了,全在这似有似无之间了。这,就是李商隐诗中最标志性的美,也是唐诗中最标志性的美。在源远流长的我国古典诗歌长河中,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美的音律,美的色彩,使古往今来无数的读者为之沉醉、情随梦迁。而唐诗的美,却又是最扑朔迷离,难以演说的。李商隐是唐诗之美最有力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诗歌善于文采,充分地代表了唐诗的绮丽。在此,我想以李商隐和他的一篇《锦瑟》为例,浅析诗中的美。1.李商隐与其诗(一)生平: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开成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县尉、秘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等低级职务。一生都受党争影响,饱受排挤,政治上落寞失意。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二)其诗特点李商隐是唐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句中处处用典,若非饱览诗书的人,很难看懂。李商隐的诗句,既有杜甫浩瀚千古般喟然叹史,又有李贺精雕细琢般深情缠绵,这些便一齐构成了李商隐诗的特点:沉郁顿挫、华丽浓艳,有时有些缥缈的幻想,有时有融入些绮丽的辞藻。更令人赞叹的,是他用典的能力。他可以运用各种典故,隐晦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的一些想法和态度。李商隐的诗中,写作手法也很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诗歌写作所涉及到的各种象征、赋比兴的手法,使每句诗既有用典带来的历史的沉重感,又有读起来的美感与意境,让人能感受到最细微的感情。因为我们如今很难再对李商隐诗中每一个典故做最精确的阐释、分析,所以很多李商隐的诗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难确定诗人最初的写作目的为何。我们更多的,则是欣赏李商隐诗中一种唯美的意境。所以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有学者将李商隐的事抬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而不只是局限于诗歌本身,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典故的认识和翻译。他们用“唯美主义”这个来自西方的现代标签贴在李商隐的身上。(三)其诗评价褒贬不一,几经沉浮1.李商隐的诗并非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以近代为例,在提出李商隐的诗歌是一种“唯美主义”时,恰逢那时提倡现实主义和阶级斗争,所以唯美主义这一路的诗人不是接受批判,就是遭到冷落。在历史上,受“诗必盛唐”的影响,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再加上他的诗本身晦涩难懂,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清朝,李商隐的诗才被上层主流社会所重视,不过到 新中国后又遭遇了三十年的冷遇。可以说,李商隐的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几经沉浮,难寻归处的。2.为什么李商隐的诗歌大部分时间饱受冷落?(1)不合儒家正统,他的作品有很多过于凄凄婉婉,沉溺于男女之情。(2)根据以人品论诗的传统,人们都觉得李商隐人品不好,属于“文人无行”的那种。(3)李商隐的一些诗写得太“前卫”,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被主流社会接受综合以上几点,我想以《锦瑟》为例略作浅析,因为《锦瑟》恰恰突出了李商隐作诗各方面的特点。二、《锦瑟》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是我就是觉得美,读起来感觉很愉快。要知道美是多方面的,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篇《锦瑟》解人难”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1.从诗题看诗的类别与主旨李商隐写诗,常有一些有题目的无题诗,就是把首句的前两个字当作题目,并没有特殊的意思。正所谓“无题”胜“有题”,李商隐不想直接地把诗歌的主旨表现出来,而是迫于社会、政治的情况,隐晦地寄托一些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或执着的追求,凄婉迷离、静谧深邃;有时还会讽刺当时社会或含沙射影地讲述男女之情,让读者能够有所猜想。这类无题诗的题目,例如李商隐的《为有》中,首句是“为有云屏无限娇”,选出“为有”二字作诗题看起来没有什么单独的意思,和诗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说法是解释得通的。《锦瑟》这首诗的首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所以选出“锦瑟”二字当作题目是很符合李商隐的一贯做法的。但是,“锦瑟”确确实实指一个物体,那么取这个题目,有没有可能是一首咏物诗?1.咏物诗苏轼就赞同《锦瑟》是一首咏物诗,并以此解:锦瑟这种乐器有五十根弦,也有五十个弦柱,《古今乐志》上说锦瑟这种乐器奏出的音乐有“适、怨、清、和”四调。而“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为“适”,“望帝舂心托杜鹃”则为“怨”,“沧海月明珠有泪”为“清”,“蓝田日暖玉生烟”为“和”。(《靖康缃素杂记》)可是,若按照这样的理解,看似能很恰当地梳理全文。但尾联两句却和整首诗格格不入了。2.怀人诗又有一种说法,认为“锦瑟”是一个人名,可能与李商隐有很多感情、恩怨的纠葛(刘放《中山诗话》)。如果按照这样理解,“锦瑟”确实有点像侍女或是歌妓的名字。但鉴于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太少太薄弱了,很难成立。3.自伤年华金代人元好问提出,说《锦瑟》是诗人自伤年华之作。甚至还写了一组《论诗》绝句,涵盖了对李商隐的评价。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一面感叹李商隐的诗风晦涩难懂,一面说《锦瑟》意在于自伤年华。这一说法是我们最为熟悉的。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锦瑟锦瑟,其实就是瑟,加一个“锦”字是为了华丽,给人以高贵华美的感觉。譬如一个“玉笛”,并非指笛子一定是玉做成的,而是代指君子情怀。这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这些就是诗歌中的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2.无端“无端”一词在唐代用得是比较特殊的,在唐代最普遍的意思和现在一样,表示“没来由”、“无缘无故”。这一点颇有李商隐以老来者自居,感叹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往往比较简单,高兴是什么、伤心是什么,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说得清、道得明。可人一上年纪,情随事迁,经历的坎坷多了,情绪和事情便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了,正所谓“中年心事浓如酒”。于是高兴与伤悲,都是“无端”的,就像琴瑟为什么一定要五十弦?没有什么必要缘由的。3.柱“柱”是琴瑟上系弦、调弦的小木棍,和提琴、吉他上的小旋钮是一样的。如果把“柱”粘住,弦就不能调了,这件乐器也就不能演奏了。这就是后来“胶柱鼓瑟”的来由。4.整体两句联系上句,诗人从锦瑟没来由的五十根弦里联想到自己已然行年五十;“一弦一柱”指代一音一节,是说诗人从锦瑟奏响的复杂旋律里勾起对青春往事的浮想联翩。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一句用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庄子》中讲到:庄子一日睡觉,梦到自己化为蝴蝶,翩翩起舞,完全忘了自己是谁了。忽然醒来后,惊奇地发现自己还是庄周。这恍惚的一瞬间,庄子竟分辨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一只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诗人在这一句运用这样的一个典故,是用它来形容一种似梦似真,亦真亦幻的感觉。当诗人沉浸在锦瑟的音乐中,想起联翩飞逝的年华与岁月,还依稀在眼前流连而过。到底是老成的自己梦到青春韶华,还是青春的自己梦到老来听琴?这迷离间,恰犹如庄周梦蝶,诗人竟也分辨不清了。梦蝶,在此其实也是一种意象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似真似幻的迷离间,透露出一种岁月似水,年华远逝的悲哀。2.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句用到的典故是:望帝是传说中的古蜀国的国君,后来国破身亡,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啼声悲切哀恸。于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杜鹃”便成为了一种固定意象,来表达“归去”、“凄厉”、“亡国之痛”、“命途之痛”的意思。比如文天祥的《金陵驿二首•其一》中的“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一句;又如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还有“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舂归”,都是运用到了这个典故。但是,无论是“归去”还是“啼血”,都是一种极其悲恸的感情,和“春心”这个看起来阳光明媚、欣欣向荣的词很难和谐地放在一起。“春心”一词,一指春天一般阳光明媚的心境(骆宾王《蓬莱镇》:“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二指男女相思的情怀(李白《江夏行》:“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越女词》:“卖眼掷舂心,折花调行客”)。也可以一语双关,兼含两种意思,即望帝托春心于杜鹃,佳人托春心于锦瑟。可是,望帝又何来“春心”?这是这首诗里最难解的部分之一。综合很多前人的看法,我比较同意这种理解:“春心”在李商隐这里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悲情式的相思,也有关于身世、抱负等的感慨与寄托。如李商隐另外一首《无题》中 所写:“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舂心既然托于了杜鹃,那势必是要飞过千里山河路而归去的,可归去哪里呢?是回家和家人团聚,还是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安于故土?春心托于杜鹃,也可以让人们想到发自肺腑的家国之情种啼血不止、无尽无穷的执念。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在整首诗中起到了一个转折的作用。上一句还是眼前模糊的近景,而下一句就仿佛站在山巅上俯瞰大地,从沧海月明,再到蓝田日暖,都是天地间的“大事物”。这些宏大、壮阔的景观,瞬间将诗人从上一句那种小小的、局促的悲情中解放出来,以致豁然开朗,境界为之一开。1.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句把两则有关珍珠的传说嫁接到了一起。第一则是说海里的珍珠,有同天上的月亮一般阴晴圆缺。每到月圆之夜,就是珍珠最饱满、闪亮的时候;另一则是说南海有鲛人,他们的眼泪会凝结成珍珠。2.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说,蓝田山生产玉石。玉光洁温润,蕴藏在山中,在日光之下,隐隐约约地有如一层光晕冉冉升腾(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古人相信所谓“气”,认为宝物都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在隐隐地发挥着作用。我们现在常用的“珠光宝气”其实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前句正好讲“珠光”,这句正好讲“宝气”。3.美从“庄生……”一句一直到“蓝田……”一句,两句之间对仗工整巧妙。“沧海”对“蓝田”,既是地名,“沦”指暗绿色又可以对上“蓝”,“海”对“田”,海对山。两句之中,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阴一阳,一珠一玉,处处都是工整的对偶,让人读起来不仅啧啧称奇。除却形式美,这几句中透露的意境美也是令人感叹的。浩淼的沧海上高悬一轮明亮的月,晶莹的珍珠仿佛流淌的眼泪;玉之气淡淡地萦绕在蓝田上空,和着温暖的阳光,愈加温润。远望时依稀似有,近观时茫然却无,写景写境之妙,全在远近这数步之间了,全在这似有似无之间了。(王应麟《困学纪闻》引戴叔伦论诗:“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就是李商隐诗中最标志性的美,也是唐诗中最标志性的美。4.意象并置其实这两句中,还用到了更高深的一种手法。“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看起来毫无缘由、毫无联系,为什么诗人就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除却字面上对仗工整、华丽炫彩以外,并不能说明任何意思。——它们并不“直接”说明任何意思。这种手法,我们称为“意象并置”,即将两个有冲突、有矛盾的意象并列放在一起,他们的特点互相冲撞,可以表达出特有的情感。比如,如果单独给你一幅少女的图画,会想到什么?单独给你一幅落花的图画,会想到什么?可如果把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图画,即意象,并置在一起,则一定与刚才分别放开的两种感受不同,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残酷无情和往昔的美好。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意象并置”。如果继续用这个例子很简单地说一下不同诗歌流派的特点,我觉得我们可以总结为:“啊!多么忧伤呵!花儿落了,我的青春也随风飘逝了!”是浪漫派;“我被卷入了落花的漩涡”是象征派;“青春捆绑在最高枝头的花瓣上”是抽象派;而面无表情地把一幅少女的图画和一幅落花的图画放在一起,这就是意象派。 “意象并置”其实是西方的学术术语,但我们中国的诗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能将这种方法运用的很好了。(叶嘉莹《迦陵论诗从稿》:“私意以为义山乃藉二种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人生中种种不同的境界和感受,所以这两句乃处处为鲜明之对比,因为唯有在对比中才能夸张地显示出境界之不同的多种变化之可能性;如此则无论其为明月之寒宵,无论其为暖日之晴昼,无论其为寥落苍凉之广海,无论其为烟岚雾霭之青山,无论其为珠有泪的凄哀,无论其为玉生烟的迷惘,凡此种种乃都成为了诗人一生所经历的心灵与情感之各种不同境界的象喻。”)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憫然”这一句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合”,要为全篇收尾。这句里的“可”借作“何”,所以“可待”就是“何待”、“怎待”。不过,在这里“可”也可以视作反意,理解为“不可”。只有这样理解,前一句的“可待”和后一句的“只是”才能呼应。那么,这一联的意思就是:此情难道要等到追忆的时候才觉得惘然么?只是在当时就已经这样觉得了。2.言尽而意不尽“此情”大概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等百感交集罢了,无由得说。诗句里有一种落寞的对宿命的喟叹:种种往事,当时当地便已然生出惘然之情,如今又被锦瑟勾起回忆,岂不是更加惘然么。这种惘然,却也是“庄周晓梦”似的亦真亦幻的感觉呵。诗人只是点出了当时的惘然,而当惘然之事已然成为了不可触摸的追忆,情绪上岂不是更消沉、更落寞、更悲苦么。这大概就是诗人的言外之意了吧!这首诗读完,“言尽而意不尽”,留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