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1

ID:1132028

大小:0 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杜甫诗三首》和《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分析——《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以工整的格律形式,遣词炼句营造萧索苍健之秋景,重在抒发羁旅之愁。《咏怀古迹(其三)》以怀古诗的形式,借昭君远嫁异域、客死他乡的悲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登高》则以旷远、博大的意境,抒发深沉抑郁的情怀。 教材分析——《杜甫诗三首》杜子美漂泊西南未断肠,故宫离黍最凄凉。夔州绝响存天地,惆望千秋泪几行。 教材分析——《杜甫诗三首》精读篇目,需落实的知识点是:1、品诗方法:知世论诗,知人论诗(巩固)咬文嚼字——品味诗歌选取的意象与所抒发感情的内在联系2、诗歌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巩固)3、常识:格律诗的特点;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材分析——《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马嵬(其二)》是一首怀古诗,借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讽喻统治者牢记历史教训。 教材分析——《李商隐诗两首》李义山幽深微渺义山诗,心象交融物象迷。不恨莺啼清晓梦,花红雾里最高枝。 教材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略读课,我们将《马嵬(其二)》放在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后,作为“怀古诗鉴赏方法”的迁移训练,《锦瑟》重点引导学生赏析中间两联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加强学生对李商隐艺术风格的感受。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精讲第二课时:《登高》——略讲《咏怀古迹(其三)》——精讲《马嵬》——迁移训练第三课时:《锦瑟》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七律的相关知识了解杜甫对七律的贡献培养学生对话文本,挖掘语言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品味诗歌意境,揣摩抒发的感情,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的羁旅之愁,故园之思教学重点:通过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品味诗歌意境,揣摩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参见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写景抒情诗和怀古诗各自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鉴赏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掌握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重点:《咏怀古迹(其三)》通过昭君悲剧故事的解读,感受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进而掌握掌握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登稿》中选取特定景物,描写的开阔、博大意境,抒发感情深沉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登高》——略读《咏怀古迹(其三)》——精读《马嵬》——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登高》1、思路启发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登高》2、教学设想第一步,初读诗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本诗抒发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学生活动:根据颈联和尾联的阅读可以有下面的答案:常作客——漂泊异乡百年多病——年老多病独登台——孤独艰难苦恨——国运和自身命运坎坷潦倒——衰退、失意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登高》2、教学设想第二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这种感情在首联和颔联中是怎样表达的?启发学生采用“咬文嚼字”的方法理解首联和颔联中景物描写的开阔、博大,抒发感情深沉的特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创设平等对话氛围,在合作讨论中实现本课的教学重点的突显。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咏怀古迹(其三)》1、思路启发2、教学设想第一步:弄清史实,把握感情第二步:明确感情抒发方式第三步:思考写作目的,明确诗歌主旨3、总结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下注释,认真品读诗歌四联,思考:作者怎样评价昭君出塞?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诗句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首联:江山灵秀,孕育才人——绝代佳人颔联:远嫁异域,客死他乡——悲剧颈联:画图省识,环佩空归——悲剧原因尾联:千载琵琶,分明怨恨——昭君遗恨 教师启发学生精读诗歌,揣摩技巧:作者是如何抒发对昭君悲剧的咏叹的?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评论——互相补充——总结:首联:炼字:“赴”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烘托出昭君颔联:1、“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4、“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工整的对偶,表现丰富的内涵: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用典(画图省识)和炼字(空)尾联:直抒胸臆 教师启发:杜甫借昭君悲剧抒发自己什么情怀呢?启发学生运用“知世论诗,知人论诗”的方法思考。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畅所欲言,合作探讨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内容:写历史事件、历史古迹、历史人物目的:感慨兴衰、借古讽今、寄托哀思方法:明确史实,把我感情,鉴赏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锦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的反复阅读,体会李商隐诗意境凄迷、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教学重、难点:意境的赏析、情感的把握和表现方法的明确 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过程:1、温故而知新首先,粗读2、诵读而入境其次,精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再次,整读3、对比中提高 教师启发:通过阅读首联和尾联,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活动:参照书下注解,粗读诗歌,重点研习首联和尾联,掌握诗歌大意。明确感情基调:伤感。 教师启发:从你喜欢的角度(意境,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等)赏析诗歌,组织语言写一段鉴赏性文字。学生活动:自选角度,自由赏析,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教师启发:整读全诗,品味各句意境的内在关联,感情的关系,思考本诗抒发作者什么感情?(对诗歌的主题我给一个总体的研究方向,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只要知人论世,对主题的研究提出言之成理的观点,都会得到肯定。)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小组交流(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对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等) 不同点:李诗:心灵情感的载体——潜心描写心象的同时,又着意将其客观化,借客观物象经过改造之后可以诱发多种联想的优长,将本难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依托于物象之中。比兴、寄托、用典和象征的融合,营造朦胧的诗境和凄艳的色调。杜诗:情景交融——多寓情于景物或叙事之中,主观感情尽量通过对景物或事件的忠实描写加以体现。相同点:都有沉郁的特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