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ID:1131834

大小:0 B

页数:20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琵琶行·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李凭箜篌引李贺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学习目标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检查作业:正音,划分节奏,标出韵脚,梳理字词。3.译读诗歌,疏通文意。2.听视频示范朗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时间:李凭演奏会高秋地点:中国(国都)演奏者:李凭 1.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2.请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小组互动要求:第一步,提出个人见解;第二步,达成共识;第三步,小组呈现。小组合作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伐树吴刚为之通宵不眠,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侧面烘托 陌上桑(汉乐府)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手法:侧面烘托,分析说明: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效果: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江娥啼竹素女愁 【描摹音乐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李凭箜篌引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侧面烘托主要是正面描写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但总体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现实主义琵琶行侧面烘托占绝大部分的篇幅。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侧面烘托浪漫主义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静物动容:玉碎凰叫荷泣兰笑空山凝云石破天惊动物共鸣:老鱼跳波瘦蛟起舞露湿寒兔感天动地:国都冷光倾倒皇上江娥啼竹素女愁容吴质不眠意象特点哀伤、凄冷的意境 知人论世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知人论世年轻时很有诗名,但因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而卒,年仅27岁。“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病骨伤幽秦”“秋姿生白发”“惊霜落素丝” 知人论世他只好骑着一头瘦驴,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孤独而苦涩。 诗歌主旨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凭的精湛技艺。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碎”“泣”“冷”“破”“湿”“寒”等表示消极情感的语汇来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诗歌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D.主要是侧面烘托。) 链接高考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以下问题。(2014年天津卷)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侧面烘托,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回顾目标 谢谢大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