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

ID:1130918

大小:0 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幽州台歌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六小学蔡雪冰古诗诵读: 当我们仔细阅读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的浩瀚如海的诗歌佳作,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从古至今,诗人们都对“登高”这件事情有独钟。对此,我们不禁想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远方有什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方有亲人 远方有什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方有朋友 远方有什么?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方有美景——远方有理想 也有人登高的原因比较奇怪,比如……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去一个人发呆要坐为什么不去朋友家里坐?喝杯茶、聊聊天? 有一个人更奇怪,他登高,却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他干什么去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为何而哭? 解诗意 学习任务: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思考:他为何而哭? 知诗人 陈子昂生平重大事件列表少年时期慷慨任侠,后因击剑伤人,弃武从文。19岁、22岁两次科举落第。24岁考中进士,但因直言进谏,在朝廷多年没有出头之日。26岁、36岁两次从军北征,不遇良将,建议不被采纳,无战功。34岁因“逆党”株连下狱,出狱后锐气大减。38岁辞职还乡,写下《登幽州台歌》。42岁冤死狱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你认为陈子昂在写《登幽州台歌》时心情如何? 少年骑马负剑,豪情万里行侠仗义,却江湖滔滔无处容身。后来,这些终成回忆,他在幽州台上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弃武勤而上学,胸怀大才满腹经纶,却无人可知连举不第。后来,这些终成过去,他在幽州台上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终于官拜拾遗,直言上谏济世治国,却位微言轻无人愿闻。后来,这些终成梦幻,他在幽州台上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最后弃文从武,雄心如铁快意戎马,可不遇良将壮志不酬。后来,这些灰了他的心,他在幽州台上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的哪些字、词、句打动了你? 既不见古人,又不见来者,意味着什么?生命短暂个体渺小 整个画面,你看见什么?一个孤独的个体他只是陈子昂吗?还有谁?每一个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通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再来感受一下这短短二十二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的价值这首小诗,道出了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之中,在永不停息的时间河流之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孤独感,道出了人类共同的困境,短短的二十二字,成为了千古绝唱。“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黄周星《唐诗快》 观自身 如何变渺小为伟大、化短暂为永恒?这正是诗人所念、所思考的人生哲理。小组讨论:反观自身,我们该怎么与飞逝的时间对抗呢? 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人类从未停止追寻人生意义的脚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生命越短暂,个体越渺小,越应该珍惜、进取! 学法小结这节课,我们一直在寻找联结,寻找诗与诗、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点。从诗句出发,走向诗人,在理解诗句和诗人的基础上,解诗意、知诗人、观自身。我的精神是不是与诗人产生了共鸣?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我该怎么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