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ID:1113007

大小: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007年广东省新课标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邹金辉教学设想苏轼的《定风波》通过描写在路上遇雨这件小事,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全词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在学习中应从鉴赏与感悟词的语言入手,进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哲理。教学中,第一步重在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接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在听中悟;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诵读,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感受作者的形象。第二步重在探究与讨论,方法就是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与讨论交流,将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第三步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与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基于以上分析,确立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2)学会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与情感。(2)通过分组讨论,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苏轼及其词做出自己的评价。(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与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教学实施一、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词引入新课)师:人们常说苏轼就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余秋雨先生更称苏轼为“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她的许多词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词有哪些?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当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就是哪一句?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师: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生:兄弟情深的苏轼。师:还学过什么?生:《江城子·密州出猎》师:开头的一句就是什么?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师: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生: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师:高一时我们还学过她的什么词?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师:作者最后感叹什么?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师: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生:壮志难酬的苏轼。师:这就就是苏轼的整体形象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定风波》,一起来感觉苏轼的另一面。二、诵读感悟(提出朗诵要求,通过朗诵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师:我们常说学诗词“七分朗诵,三分鉴赏”,那么,朗诵有哪些要求呢?生1:要读准字音。生2:要读出节奏。生3:还要读出情感。师:瞧来同学们都掌握了朗诵的要求,特别就是读出情感就是就是朗诵诗词的关键。如何读出情感呢?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诵,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组指出本组认为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示范朗诵一句。(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边朗读边讨论)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强调,特别应重读“任”字,因为这个字表现了作者任由风吹雨打都无所畏惧的心情。(范读)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写出了作者经历风雨后的一点伤感,可以读得平缓低沉一点。(范读)小组3:我们小组认为“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表现了作者经历风雨后的乐观,可以读得欢快一点。(范读)小组4:“我们小组认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也表现了作者不怕风雨,无论风雨还就是晴朗都无所谓的心情,很潇洒,很坦荡,应该强调。可以拖长“风雨、晴”字的读音来达到强调感情的效果。(范读)(学生鼓掌)师:这个小组的合作结果与范读效果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很不错,还有不?小组5:我们组认为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一句,它直接抒发作者不怕风雨的心情,应该强调“谁怕”,这就是问句,应该用升调来强调。(范读)(学生鼓掌)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名家的朗诵,瞧自己的理解与名家就是否相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欣赏朗诵视频)师:同学们提出的朗诵要求都很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根据刚才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全班集体朗诵)师:朗诵得很好,通过朗诵我们初步把握了词的内容与作者与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圈出词中具体描绘的自然景物,圈好了请举手。(幻灯片展示问题)生: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料峭春风、山头斜照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不?(有同学回答同意,有同学回答不同意)师:不同意的同学请说出理由。生:我认为“竹杖芒鞋”就是作者的穿着装扮,不就是自然景物。师:大家认为穿着装扮就是自然景物不?生:(齐答)不就是。师: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与下片的内容。(幻灯片展示问题)生: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与随想。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与感受。师:苏轼的人生中遇到过“风雨”不?生:遇到过。师:苏轼的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场大的“风雨”就是什么?生:乌台诗案。师:谁来简明地介绍“乌台诗案”?生: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招致改革派的不满,当时有人故意曲解她的诗句,大做文章,说她做诗讽刺新法。最终,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坐牢103天,濒临被杀的境地,史称“乌台诗案”。师:说得简洁准确。这首《定风波》就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被贬黄州时期就是苏轼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就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师: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幻灯片展示问题)生1:我用的就是“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作者既有的步伐,她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生2:我用的就是“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认为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您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生3:我用的就是“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认为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生4:我用的就是“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作者都听其自然。师:瞧来同学们都能理解词的内容与作者的形象。接下来,我们朗诵时就要读出作者的情感。请班上朗诵水平最高的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范读一遍。(学生推举代表朗诵)师:读得很好!听着她的朗诵,我们面前仿佛浮现了一个沉着、豪迈、旷达、随遇而安的苏轼。三、重点研讨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到解读本词的钥匙)师:如果我们想把全词作者的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您会选哪个字?为什么?(幻灯片展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小组1:我们组选的就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字。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就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就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就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认识水平,所得的感悟结果就是不同的。没有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就是不可能有这种领悟的。小组2:我们组选的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任”字。因为“任”字表现出作者平生任由风吹雨打,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有一种很洒脱,很豪迈的感觉。小组3:我们组选的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无”字。当时作者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作者不畏惧风雨,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这令我想起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大气,有一种不计得失的潇洒。小组4:我们组选的就是“归去”中的“归”字。苏轼受到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影响,道家讲究出世、避世,所以苏轼在受到挫折时想到归去,远离官场,做一个老百姓也就是正常的。小组5:我们组选的就是“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迎”字,因为“迎”字最能体现作者面对风雨的乐观态度。小组6:我们组选的就是“料峭春风吹酒醒”中的“醒”字,因为“醒”字表达了作者遭受挫折后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师:同学们能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与词的背景去作有价值的探讨,做到知人论世,说得都很有道理。在这些字当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真切感受呢?(学生争论不休)师:请同学们安静,各人有各人的经历,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所以“横瞧成岭侧成峰”啊,但我们大家一起来瞧原文,瞧瞧作者最终想干什么?生:(齐答)“归去”。师:“竹杖芒鞋”一个怎样的形象?生:就是一个“隐者”的形象。师:在古代,骑马的一般就是怎样的人?生:达官贵人。师:作者用了了一个什么词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生:用了“胜”字。师:作者为什么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生:可能就是作者一心渴望退隐、归去,所以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师:作者为什么能在风雨后觉得“山头斜照却相迎”?生:因为作者有退隐之心,宠辱不惊。师:作者“醒”后的结果就是什么?生:(齐答)归去。师:那么,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真切感受呢?生:(齐答)归!(老师点头,选“归”的小组高兴地鼓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师:其实刚才各小组选的字都能表达作者情感,只就是相比较而言“归”字更能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其她小组的同学也为我们最终确定“归”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让我们用掌声表示感谢!(学生齐鼓掌)师:“归”让您想到谁?生:想到陶潜。师:苏轼的“归”与陶潜的“归”一样不?生:不一样。陶潜的“归”就是归隐田园,就是归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苏轼人生态度就是入世而非出世。她宦海沉浮一辈子,她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与仕途生活。师:陶潜就是归往田园,苏轼要归往哪里呢?生1:应该就是归往心里。人生就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就是一种宁静与旷达。生2:她从来就没有像其她隐士一样“归隐”,就是因为没有必要。她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就是“庙堂之高”,还就是“江湖之远”,对于苏轼来说均就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她最后的归宿只能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师:我们还可以从苏轼的哪些诗句中瞧出苏轼想要归于宁静的内心呢?请每个小组选苏轼的一句诗词简要分析。(幻灯片展示问题)(课前已布置各小组搜集自己喜欢的、能代表苏轼形象的风华典型诗句)小组1:我们组选的就是苏轼的另一首《定风波》中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就是吾乡”。作者的“乡”何在?在她的内心深处!小组2:我们组选的就是《与子由渑池怀旧》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像什么?像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就是痛苦灾难,故欢乐不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就是解脱。小组3:我们组选的就是《临江仙》中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据说有一个官员瞧到这首词后,以为苏轼要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她在呼呼大睡。她的“江海”就是什么?就是她的内心!小组4:我们组选的就是《蝶恋花》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天涯处处芳草,心中处处芳草。只要内心宁静与旷达,何处不可归?师:同学们都能结合诗句来分析作者的情感,都分析得很好。苏轼将盛衰瞧透,将人生瞧清,所以通达。四、拓展探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评价苏轼及其词作,或表达对苏轼的情感,或谈苏轼对自己的影响)师:学习了苏轼的《定风波》,请您写出一句最想对苏轼说的话,可以评价她的人或她的词,可发以表达您对她的情感,也可以谈她对您的影响。(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用3分钟写,老师巡视)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句子在组内交流,每组选最好的一句在全班交流。小组1:选择您喜欢的,喜欢您选择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小组2:人生就就是一场雨,您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小组3:多想与您共享清风明月,共迎山头斜照,共享东坡肉,共同饮酒唱与!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学生鼓掌)小组4:您的“旷达”其实就是一种无奈,您的“突围”其实就是一种逃跑。小组5:我选李白的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您共勉!小组6:像您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被贬黄州的下场,就是不正常的,而您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心平气与地接受,那就更不正常了。(学生发出一片惊奇之声)小组7:如果命运强加给您的这种风雨就是不公正的,您就应该愤怒,高兴了您就喊,痛苦了您就哭,这才就是人的本性!(学生鼓掌)师: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生就是复杂与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您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就是您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五、课外延伸刚才同学们都写了最想对苏轼说的一句话,课后请继续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进行心灵的交流,以《苏轼,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