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滕王阁序》隐逸文化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2.5《滕王阁序》隐逸文化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5

ID:1102063

大小: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隐逸文化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束缚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的,主要是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各种功利的、庸俗的价值观念,传统社会里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解放或叛逆行动主要是对此发动的。在成功或者失败间,中国便产生了强大的“出世”的隐逸文化。的确,隐逸生活可以把人的精神带向一种纯粹解脱的境界。像武侠小说里的众侠们,多数选择隐逸的都得以逍遥。然而,绝非所有的隐士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也不是所有的隐士都愿意过自己选择的生活。特别在政界。他们的世界是十分复杂丰富的,正可谓“红衣脱尽芳心苦”,隐逸生活的内里不仅有解脱的宁静,更多的是无奈、愤懑、辛酸乃至血泪。1.道隐孔子隐逸思想的核心是“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实质上就是“道隐”。道隐无形,既是无形,就不受拘泥。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圆融宏大的人格,就不会拘泥于一时、一世、一人、一地,而可以“独善其身”地求得超越尘俗的精神解脱。2.朝隐当我们翻读史书时就会发现,那些奔走于仕途的有识之士并不都能实现抱负。其原由大多来自当时的朝政。但他们不甘心退出政界,不为权势富贵,也不为功名利禄,只因他们要在其中寻求即便狭小的平衡,坚持正义。这就是朝隐,在朝但不混于污浊的主流,而用人格维系着清澈的泉溪。3.林泉之隐这种生活正与朝隐相对。后者身在朝廷以妥协为隐;前者则身在林泉以冷漠为反抗,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得解脱的解脱。林泉隐士不都是些胸怀大志甚至是“志深轩冕”的人。他们生逢无道之世,文化的发展把他们推向了怀疑君主专制的阶段,同时,他们又处于进不能功、退不能守的尴尬境地。于是在心灵忍受着撕裂的痛苦时,即使平淡如陶渊明,也还是写出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魏晋士人欲做直臣而不能,欲做真正的隐士也不可得,但他们在这种痛苦中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价值。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4.中隐白居易曾把隐士分为大、中、小三者。他决定取舍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三种隐士各自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而完全取决于三种隐逸模式对隐者的世俗的实用价值。这就是中唐多数隐士的选择。不做京官,做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那一份不薄不厚的俸禄;不再以隐作为实现独立和价值的途径,也不抛弃隐士的名称,以隐逸作为虚幻的精神寄托;过一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讨一份不喜不忧的心情。中隐便是隐逸的中庸风格。5.酒隐说到酒,就不能不提起李白。酒入盛唐,首先是浇开了浪漫的青春之花,成为其时代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李白。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唱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抽象的,李白与诗、李白与酒、李白与青春才是生动的,由此而构成的盛唐的象征、民族活力的象征是值得永久留恋和怀念的。但李白之后酒便于愁结缘了。“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愁非彼愁,酒入愁肠,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向往的境界。梧桐夜雨、芳草斜阳、断鸿声里,烟波江上,唯酒与愁才堪与此情此景相配。但当李白的青春浪漫过后,传统文化的浪漫激情也随着盛唐之世一去不复返了。在宋代得酒隐模式鼎盛之前,这一阶段的酒不仅未能有效的消解悲剧意识,倒真是酒入愁肠愁更愁了。时代精神虽然变得柔弱,但内心世界却变得更为细密精致,感于这一时代风气,苏轼提出了酒隐。酒隐的精神指向仍然是积极进取的,是注重现实功业的,但同时又绝不忽视对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人格修养的加强。可以说,宋代酒隐模式的出现是隐逸文化发展的结果,是对早期众隐的综合和升华。苏轼的酒隐赋予了酒一种“醉生梦死”相反的价值。在那里,酒把虚幻与现实的鸿沟弥合起来,搭起了一座让人自由出入于精神与现实中的桥梁。这座桥梁不是把人引向泥潭,而是把人超生到了理想的云端。6.壶天之隐壶中天地被用作精巧细腻的园林的别称,壶天之隐也往往是指隐居于园林中的隐士。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宽泛得多。但隐居于什么地方或寄情于某种技艺只是壶天之隐的外在标志,其内在标志应当是人格的萎缩和消弭。只是在这股风潮中,中国的园林文化逐渐趋向了成熟。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终结隐逸文化发展到壶天之隐已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它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吻合伴生的。当隐逸文化完全走到自己的反面时,产生它的中国封建史也便耗尽了最后的能量,连同隐士一起彻底沉入了自己建构的壶中天地,新世纪的曙光也就同时诞生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