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第二课时)教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3—6段,掌握文言知识。2、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3、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学习重、难点:积累重点词语,句式,特殊用法等文言现象;背诵课文4、5段。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其次诎体受辱 “诎”同“屈”,弯曲其次剔毛发 同“剃”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同“抢”,撞击 及以至是 同“已” 及罪至罔加 “罔”同“网”,法网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3—6段,小组合作探究。1、通假字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同“磨”,磨没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同“抵”,都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同“现”,显露 放失旧闻 “失”同“佚”,散失 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同“债”,欠债 2.词类活用。[m]以污辱先人 使动用法 3.被动句。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4.省略句、判断句。《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5.状语后置句。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6、异义词(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意;今:主观情绪)“勤勤恳恳”学习指导即时感悟独立思考;积极探讨。
(古:诚挚恳切;今:勤劳的样子)(2)念父母,顾妻子(古:妻子儿女;今:丈夫配偶)(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不同寻常;今:表程度的副词)(4)下流多谤议(古:地位卑微;今:不文明)(5)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立身处世;今:建立)(6)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文章;今:文艺方面的才华)(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说话;今: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三、当堂达标:1、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什么?不为父母妻子并非激于义理让文章流传于后世2、司马迁写“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一段话的用意何在?相信自己也能成功,进一步表明“隐忍苟活”的原因。3、第五段交代《史记》的内容、体例和创作《史记》的目的,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隐忍苟活”著《史记》)4、第六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第6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四、巩固提升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背诵课文4、5段。五、拓展延伸本文的艺术魅力:1.气势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2.纵横开阖、起伏迭岩。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3.行文流畅,语言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汲取精神食粮。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