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译注〔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孟子选读》译注〔一)

ID:1091394

大小:37.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孔子到孟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自立成人,四十岁有智识,五十岁知道上天赋予我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心里怎样想便能怎样做,而不会超越规矩。”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释】①季路:即子路。侍:侍立,地位地的人陪伴在长者的身旁。②盍(何hé):何不。尔:你们。③裘:皮衣。④敝:破,坏。⑤伐:夸耀。⑥施:表白。【译文】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袄与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老年人使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只要在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忠心和诚信像我一样的人,不过不如我那样爱好学习罢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粗粮。②曲:弯曲。肱(公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枕,枕着,动词。【译文】孔子说:“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面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注释】①叶(社shè)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故称叶公。②女:同“汝”,你。奚(西xī):何。【译文】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知道怎样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呀,发愤得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如此而已。”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译文】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自我表述哩。”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注释】①仪:卫国的地名。封人:镇守边界的长官。②斯:这里。 ③二三子:诸位,几个人。丧(sàng):丧失,这里指没有官职。④木铎(夺duó):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摇它来召集听众。这里用来比喻孔子是宣扬政教的圣人。【译文】仪地的边防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不能会见的。”孔子的从者请孔子接见了仪封人。从者出来后说:“你们何必操心没有官做呢?天下失去正义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你们的老师作为先知先觉的导师。”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注释】①畏:这里指拘囚。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匡地。匡地的群众曾经遭受鲁国阳虎地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因而匡地的群众误认孔子为阳虎,把孔子拘禁了五天。②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的父亲。③后死者:孔子自称。与(育yù):与闻。④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译文】孔子被拘禁在匡地,说:“文王死了以后,文化传统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能够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毁灭这种文化,那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注释】①接舆:楚国人,当时人称他为疯子,实际上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士。②凤:鸟名,即凤凰。传说凤鸟是一种灵禽,在有道之世才出现。这里以凤鸟比孔子。③何德之衰:你的德行为什么如此衰微?这句讥讽孔子在无道之世出来奔走游说。④谏:劝阻。⑤已而:罢了。已:止。而:语气词。⑥ 殆(代dài):危险。【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前,唱道:“凤鸟呀,凤鸟呀,您的德行为什么这样衰微?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未来的还赶得上。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人物太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同他交谈。接舆赶快避开,孔子不能够同他交谈。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释】①长沮(聚jù)、桀溺(逆nì):指两个隐士,不是真实性名。沮:沮洳,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桀:同“杰”,魁梧的意思。溺:浸在水中。长沮:站在泥沼里的高个子。桀溺:浸在水中的大个子。子路当时看见他们,无暇问其姓名,故以他们的形象称呼他们。耦而耕:两人并耕。②津:渡口。③夫:那。执舆:执辔,拉着马的缰绳。这本是子路干的,因为子路下车去问路,暂时由孔子代替。④是知津矣:这句话讥讽孔子周游列国,应该熟悉道路;又讥讽他应该认识政治形势,知道迷途而返。⑤滔滔者:大水奔流的样子,比喻社会的纷乱。⑥以:与。⑦而:同“尔”,你。辟:同“避”。辟人之士:指孔子,孔子要避开无道之君。⑧辟世之士:指逃避现实的隐士。长沮、桀溺自指。⑨耰(优yōu):用土覆盖播下去的种子。辍(龊chuò):停止。⑩怃(舞wǔ)然:怅然若失的样子。⑾鸟兽不可与同群:指孔子不愿隐居山林与鸟兽同群。⑿斯人:指世人。【译文】长沮、桀溺二人在一起耕地,孔子经过那里,叫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说:“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他就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他就是。”长沮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于是子路去问桀溺。桀溺说:“您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您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社会纷乱如洪水,天下都是这样,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从“辟人之士”,哪里赶得上跟从“辟世之士”呢?”一边说,一边耕作不停。子路便回来将这些话告诉给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我们不能在山林中同鸟兽在一起相处,我不同世人在一起而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跟你们一起来改变社会了。”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的遗风,(“泽”,影响,流风余韵。)影响五代以后而中断;小人的遗风,五代以后传统中断。我没有能够作孔子的门徒,我是私自向别人学取孔子之道的。(“淑”,通“叔”,取,获益。)”[评说]孟子阐述传承的一般规律。讲述自己对孔子学说的学习历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那恶劣的脸色,耳朵不听那难听的声音。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君主不事奉,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百姓不使唤。政治清明就出仕,政治混乱就隐退。暴政所出的国度,横行霸道者所住的辖地,他都不堪忍受。推想他和乡里俗人相处,就像穿着朝服坐在烂泥地上。当殷纣王的时候,他隐居在北海之滨,以等待天下的清平。所以学习伯夷风范的人,贪利者可廉洁自爱,(“顽”通“贪”,顽夫指贪婪无厌逐利者。)怯懦者也能树立不屈的意志。”“伊尹说:‘事奉谁不都是事君?使唤谁不都是使民?’政治清明即出仕,政治昏乱也出仕,说:‘天生下这些百姓,要让先知的启发后知,先觉的觉悟后觉。我,是天生之民中的先觉者,我要用正道去引导这些百姓。’他思念天下的百姓,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受到尧舜之道的雨露恩惠,就像是自己加害的把他们推到了深沟里,他自觉担负起解救天下的重任。” “柳下惠不以事奉昏君为羞耻,也不拒绝卑微的官职。出仕不掩饰自己的德行和主张,一定按所信的正道行事。被撤换也不怨恨,受穷也不忧愁。和乡里俗人相处,坦坦然然舍不得离开:‘你是你,我是我,即使赤身裸体在我旁边,又怎能玷污我!’所以学习柳下惠的风范,狭隘的人也会心胸宽广,浅薄的人也会变得敦厚。孔子离开齐国,等不到作饭就走。(“接淅”,捞起水中正在淘的米。)离开鲁国,说:‘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国的道理。’可以快就快,应该慢就慢,可以隐居就隐居,应该出仕就出仕,这就是孔子。”孟子说:“伯夷,是圣人中的清高孤独者;伊尹,是圣人中有使命感者;柳下惠,是圣人中的随和豁达者;孔子,是圣人中因势利导的人。孔子,可以说是集大成。所谓集大成的意思,就像演奏乐曲,从金声开始到玉振结束,(“金声”金属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玉磐收尾的余韵。)有始有终。金声是敲钟,乐曲开始;玉声是击磐,乐曲终结。使乐曲开始,是智者的事业;使乐曲完成,是圣者的事业。智,就像是技巧;圣,就像是有力气。犹如百步之外射箭,(“由”,同“犹”。好象。)箭射到靶,是你有力;射中靶,单凭有力就不行了。”[评说]孟子评论先圣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的处世态度。他推崇孔子,称其是集大成者。值得深思的是,他把圣人开创的事业比作一首乐曲。开始是智者,完结是圣者。又比为射箭,智是技巧,圣是力气。这就是说要成就一番事业,“智”和“圣”两者缺一不可。“智”是选择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圣”是坚定意志,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