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说课稿

ID:1088861

大小:11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说课稿这节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单元围绕生物怎样繁殖后代这个话题展开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动物的繁殖之后进一步学习人是怎样进行繁殖的,从而认识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人的繁殖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陌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一个惯例,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是学生通览教材、自由交流、质疑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我基本上能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我就发现学生在这节内容上停留的时间长,而且窃窃私语,当发现我注视他们的时候还不好意思,欲言又止。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父母的爱远远多于对父母的汇报,根据这种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2、  整理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收集到的资料。科学知识:1、  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2、   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会收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用的材料。三、教学流程: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所获,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程序,这是教学成功最关键的一环。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设计。(一)课前准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由此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分两部分,都在一星期前进行。第一部分:布置学生就关于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个话题对家长进行一次正规的、正式的访谈。访谈是一种科学调查式的谈话,通过访谈使学生认识到访谈可以让自己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设计问题,使访谈有目的,从而学会访谈的方法。这样做能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收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用的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个别家长的不配合,部分学生不能按计划进行访谈。我准备采取通过教育一线通事先告知家长我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我的教学,提高访谈效益。中间对学生的访谈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对做得好的学生全班表扬,还可以将其访谈结果进行展示,对没有完成的学生了解情况,督促、鼓励。第二部分:进行“负重”体验。教材安排此活动在课上进行。我考虑课上时间紧,体验效果不会明显,决定将其安排在课前。具体要求是学生利用双休日,将书包挂在胸前,(书包一般有十几斤重)后背用带子卡住,像妈妈一样做3件家务事:扫地、抹地、倒垃圾。最后将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尝试当一回妈妈,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负担和行动的不便,体会父母养儿育女的不易,进而升华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感情,有效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书P82活动记录单可以使用)(二)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是这节课课上的重头戏,用时25分钟左右,为了使学生交流有序、高效,这一程序分成两步进行。1、  四人小组生生交流。组长整理出交流提纲,教师要进行巡视,重点进入某个小组倾听交流,指导记录。2、  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集体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分享快乐,达到生生、师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成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做到1、对学生的进行学会倾听的养成教育。2、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要有反馈,及时肯定或指正。3、通过启发、引导性谈话,深化拓展学生交流的内容。4、对学生谈到的敏感话题,教师的态度要自然、大方。(三)出示资料,讲解胎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播放录像资料,内容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用时约6分钟。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人的繁殖过程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神秘感;同时教师提炼出板书内容,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四)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教师给出话题后,给学生思考分钟时间,然后指名汇报,用时7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具体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再次使孩子理解父母养儿育女的艰辛,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对孩子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板书:第3课 我是怎样出生的精子   受精         280天左右受精卵         胎儿          卵细胞四、对本节课的预评估整节课的设计能以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师的适时介入,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启发、指导,充分体现了“四边”精神,预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1、教材的体系、内容《地球的内部》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内部》属于“地球与宇宙”中“ 地球的概貌”部分。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地球的内部》有三个教学活动(PPT),其中认识地球内部构造是本课的重点。下面我就分下来说一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先看第三课: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情感与态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3、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4、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5、教学安排:1课时6、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暗盒、沙子、玻璃球、泡沫、熟鸡蛋、橡皮泥等。学生准备:橡皮泥。二、说教法、学法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并且,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这对六年级的学生,并不困难。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探究暗盒里有什么”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法: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并补充材料;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合理的假设;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制作“地球构造模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三、说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四个步骤:(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1、(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玻璃球、泡沫,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要探究出盒子里面是什么,并不容易,前几个同学只能猜测,于是我多请了几个同学,并提示允许他们将盒子拿起来,而且把钻孔的钉子放在旁边,学生很快便通过摇晃、钻孔等方法探究出暗盒里有什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2、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3、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老师请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做准备。(二)讨论,认识地球内部构造这是本课的重点,着重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我打算分四步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1、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2、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是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学生讨论,教师出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提示钻井、地震波等也是进行地球内部探测的方法。并把刚才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3、预测。学生根据以上的现象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画在记录表格上。[设计意图]:这部分我教学以后调整了一下顺序,把第2、3两步对调了一下,原来的第2步让学生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进行预测没有必要,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先让学生看火山等图片,因为这些学生很少见到,再用上面研究暗盒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来推测,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也符合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下面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将科学家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足的可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提问: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第21页的内容,形成简单的认识。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补充材料: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腾堡发现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腾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名称范围物质的组成厚度与特征地壳地表到莫霍面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平均厚17千米大洋底地壳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青藏高原)地幔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铁、镁、硅酸厚为2900千米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地核古腾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铁厚3478千米内核:1278外核:22005、师:其实地球内部就像一个鸡蛋,你能用鸡蛋作一个类比吗?[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大胆的预测,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 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老师适时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学生兴趣盎然。(三)拓展,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1、(出示教材插图)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识,知道了地球的构造,你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2、(出示老师做好的模型。)这就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可以讨论。3、讨论交流方法,确定方案。(重点说清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的厚度关系等)4、分组合作。(提示如果小组同一色的橡皮泥不够,可以和周围小组调换颜色)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主要从外形、内部颜色、各部分的厚度比例几方面来评价)[设计意图]: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而且还要通过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学生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计算各部分的厚度),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最后切开评价。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巩固了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总结,课后延伸1、总结: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结合板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2、作业课后请大家查找资料,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设计意图]:我认为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探究,我们都是科学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0页共10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