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标准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标准教案

ID:1087933

大小:7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标准教案作者:牟寿满邮编:116650电话:87901163一、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的第三课。本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活动展开,教学中虽然分了几个活动,但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检测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解释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碰到如此的暗盒,我们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本课学生的探究重点是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是从如何判断一根电线是否断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欲望。在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动手设计暗盒,提出判断暗盒的方法,在分组揭开暗盒之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一种解密暗盒的方法,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等等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本课是对前两课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2、能利用简单表格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到的现象做出假设性的解释。3、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4、学会一种解密暗盒的方法。5、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意识到讲究一定的顺序对探究有更多地帮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难点: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四、教学准备每小组:导线12根、电池(电池盒)3组、小灯泡6个五、教学方法猜测、分组实验、表格分析、讨论交流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问:老师手里握着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好办法找到断的那一根?板书课题。二、设计暗盒1、如果你有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让你组装一个暗盒电路,你认为你最少可以用几根导线呢?为什么? 1、学生讲述。2、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两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还有一些导线,请小组内商量好之后组装一个暗盒电路,然后给你们设计的暗盒确定难度等级,是初级还是中级或高级。3、小组设计暗盒并确定难度等级。[评析]这部分的活动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适当做好指导工作,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一、判断暗盒里电路的方法1、提问:这些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导线头,你认为要想知道暗盒里面的电路,可以怎样做呢?2、学生讲述。3、讨论:(1)怎样检测才算科学?(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灯泡不亮——不通?小灯泡亮了——通?小灯泡变暗了——通了,但是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是增加了电池?[评析]通过猜测,总结方法,为下一步去具体实现做好铺垫。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下一步的操作。 一、学生分组揭开暗盒之谜1、学生两个小组交换设计好的暗盒。2、小组研究。并填好表格。接点灯泡A-BA-CB-CB-D亮灭3、分组汇报4、小结二、整理活动记录,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1、整理活动记录,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2、小组内交流(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3、汇报结果(说出验证方法、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三、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1、各小组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2、各小组谈体会,查找错误原因,质疑解惑。3、教师小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去认识更多的事物,从中发现规律。[评析]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不同的电路连接有时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从预测到实验感知,符合小学生特点,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的重要过程。 七、教学片段赏析:师:老师手里握着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好办法找到断的那一根?生:老师,我有办法。我们已经学过简单电路和导体,知道了电线是导体,这样,我可以用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来判断出结果。生:对,我也是这样想的。利用电线、灯泡、电池,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灯泡不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时断的。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非常聪明,老师很羡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片段评析]教师设计一个小问题,学生很乐意去想办法。让学生动脑去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里,并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立体于下一步的教学探究。教学片段赏析:师:这些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导线头,你认为要想知道暗盒里面的电路,可以怎样做呢? 生:我可以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导线,组成一个断开的电路,把这两根线头与暗盒外的两个线头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暗盒里的电路通了,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暗盒里的电路不通。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生:我有补充。原来组成的电路时断开的,如果两端的线头相连,小灯泡也会亮。记住小灯泡的亮度,再去实验检测,如果小灯泡亮了,而且亮度变暗了,说明暗盒里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说明是增加了电池。师: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刚才的说法制是大家对实验的猜测,究竟能否可行,还得怎么样?生:动手实验。师:对,下面……[片段评析]先预测,说明自己的试验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带来的试验结果,使学生对实验的方向有所明确,从而更加有利于实验的操作。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八、教学反思1、科学探究在学生的“做中学”得以体现。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本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暗盒里的电路,接着进行猜测检测方法,再动手去检测。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动手、动脑,发挥了个体的聪明与小组的群体智慧,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学会与人正确交流。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在学生的“做中学”得以体现。科学课堂中,提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体现主体地位。本课中,教师的语言做到了精炼,而且起到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小组合作中、问题表达中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注重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达到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将科学课所提倡的体验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理论依据:以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体验学习,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的成因。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四、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教学方法梳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能力培养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器材学生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示意图或动画。问题: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在东升西落,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目的: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的思考,从而引入课题。二、活动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自已的想法。媒体: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任务:如果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如何借助它们证实自已的猜想?请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讨论:各小组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实验:各小组展开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媒体: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小结: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媒体:播放“昼夜交替”视频。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需24小时。导入: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问题:示图在P22的网页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学生读图并讨论。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吗?交流:学生汇报自已所知道的关于该问题的例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描述自已的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教师把真实的典型的罗列出来。三、阅读资料: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四、活动二: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导入:出示课本图,介绍典型的动植物受昼夜影响的现象。问题: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任务: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连续观察几天,了解其在白天和夜晚它们的生长活动有什么不同。讨论: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鼓励描述事实,讨论动植物的生长活动规律与昼夜交替现象有哪些关系。媒体:播放“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视频。小结: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规律与昼夜交替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的花或叶大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开放或闭合,动物也都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活动或休息。五、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2)对于“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教学评价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2、在“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3、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设计特色:“昼夜交替”是“白天和黑夜”单元的第三课。本课首先从“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进而了解人类认识昼夜变化的历史过程及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差异;通过对动植物进行定期观察,发现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拓宽学生对昼夜现象的了解。白天与黑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常引起学生产生一些疑问。本课从这些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了解自然规律。首先从“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进而了解人类认识昼夜变化的历史过程及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差异,通过对动植物进行定期观察,发现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拓宽学生对昼夜现象的认知。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学生画的示意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学生记录单设计: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各小组认真记录,实验完成后请各组代表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3页共13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