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教科版科学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word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春教科版科学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word说课稿

ID:1081623

大小:15.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上科学说课-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七课的内容。这节课继续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使学生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二、学情分析: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因而在高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们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3)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4)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圆底烧瓶、试管、2个温度计。四、教法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谁选择了它们》这堂课,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教学的伊始,将为学生创设情景:课件出示他们最喜欢的恐龙图片和小螳螂图片,提出问题,问:这两种动物谁厉害?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谁选择了它们?点燃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2、引导-探究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五、学法: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我们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查阅资料、实验验证等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六、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观察—猜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实验验证— 归纳结论—延伸探究”的教学结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上课伊始,课件出示恐龙图片和小螳螂图片,提出问题:这两种动物谁厉害?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谁选择了它们?此时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设计说明:恐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物,上课伊始,从出示恐龙图片,激发探究兴趣。称霸地球的恐龙消失,小小的螳螂却存活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问题抛出去,学生满怀疑问,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1.青蛙的去与留(1)首先老师出示黄色和绿色的两只青蛙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2)然后用课件播放两个不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哪只青蛙更容易生存下来。(3)然后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找到黄色青蛙的形成过程。(4)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还知道哪些生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事例,并说明形成原因。(设计说明:看图根据青蛙的颜色特征,推测它们适合的生活环境,这项活动,学生较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让学自己查阅书上提供的图表文字资料研究问题,形成正确认识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对资料的使用方法做一些要求同时也是有必要的。)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首先,通过观察一组狐狸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猜测、记录、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可能叫什么名字?三种狐狸的比较观察1号狐狸2号狐狸3号狐狸 不同的特征可能生活的环境可能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利用“圆底烧瓶,试管,温度计”等材料设计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验证“北极狐的体型又大又圆,最有利于保温。”这个猜想。模拟实验记录单  圆底烧瓶试管放入冷水前  放入冷水后  降低的温度 我发现:______________降温慢。(圆底烧瓶,试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得出:恐龙的消亡,青蛙的去留,不同的狐狸,都是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3.选择改变着生物通过“原鸡—家鸡,野猪—家猪,野鸭—家鸭”的图片欣赏,以及“金鱼、杂交水稻的培育”等实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三)应用出示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根据需要改变着生物,但现在人类的活动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毁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拓展延伸: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板书设计:谁选择了它们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自然选择生物的多样性 人工选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