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案及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案及说课稿

ID:1079652

大小:111.7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案及说课稿教学内容分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编者意图是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谁先迎来黎明》是本单元的第4课,前面第3课,通过不断搜集证据探究出了地球在自转,但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它的自转,又将给我们生存的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本课接下来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质疑,学会从生活常见现象中思考与推理。2、能从科学现象中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激发探究地球运动的兴趣。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与推理力。2、在探究不同地区迎来黎明先后与时间差问题时,培养学生模拟、分析、想象、计算等科学技能。科学概念:1、通过了解相对运动现象,推导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2、运用地球的自转方向,分析世界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不一样。3、通过分析地球自转现象,探究不同地区迎来黎明先后与时间差问题时,学会正确认识与使用世界时区图。1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14页----------------------- 教学重点:通过相对运动,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地球自转现象,探究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差问题。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篮球一个、手电筒一只、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我也喜欢,今年暑假,我就到韩国去旅游了一次,可遇到一件事,大家能帮我解释下原因吗?我们是从长沙直飞韩国济州岛,我们刚一下飞机,韩国导游接到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我们把手表上的时间由当时的下午6点多,调到下午5点多,都调到提早1小时,你能帮我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吗?(生)这说明了什么?(生)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这样?学完这节课后,再请同学来告诉我,好吗?一、引入:(2)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的傅科摆,它向我们证明了地球在——(生:自转)。2、对于地球自转,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生⋯⋯)3、大家说得真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一个基本的问题:既然地球在自转,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地球自转方向)(2)二、新授:2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14页----------------------- (一)探究地球自转方向(16)1、为了便于研究地球,(出示篮球)用这个来模拟地球,行吗?(生)你觉得地球自转的方向可能会是怎样的?(生)你能上来演示下吗?(生)为了便于表达,我们利用地球仪的方位设置来描述。地球仪的方位设置是——(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板书)请你用方位词科学的描述下你认为地球自转的方向?(生)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生)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说说你的看法?(生)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生)(5)科学要用事实说话。老师这有几组生活中的实例:(1)、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你看到路旁的树、房子在怎样?(生)(师画)是树和房子真的在动吗?(生:不是)那是因为什么——(生:而是因为我们的车子在向前运动)。看上去在运动的物体其实并没有动,而是我们坐的车子在运动;并且看上去在运动的物体与实际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正好——(生:相反)。、假如我们坐在快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我们会看到电梯外的景物会怎样?(生:在往下运动)、同学们坐过转椅吗?我们如果在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转椅上时,你会看到周围的景物会怎样?(生)(师画)3、同学们,科学需要联想,如果我们把正在自转的地球看作成一把大转椅的话(画地球),你有办法判断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请大家小组讨论下。(6)5、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看法?(生: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看到的地球周围星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我们地球自转的方向)你是怎么来判断呢?(生: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判断?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未来的科学家就是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生:月球、星星也是东升西落)6、刚才,同学们用推理的方法,从生活中的小现象推导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生:自西向东)(板书)3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14页----------------------- (5)(二)探究谁先迎来黎明(5)1、既然地球在自西向东日夜不停的自转,那我国的北京与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出示课件:北京、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图)(生:北京)为什么?(生)老师这有些实验器材(标有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篮球、手电筒),你能上来给大家模拟演示下吗?手电筒用来做什么?(生:模拟太阳光)(5)(三)探究时差(16)通过刚才的模拟演示发现,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但到底早多长时间呢?(板书:?)能说说你的看法吗?(生)你的根据是什么?(生)2、科学讲求实证,老师给你两个提示(课件:1、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2、地球自转一周,相当于转了360度。从这两个信息中,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关联之处吗?这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下。说说你们组的看法?(生:相当于地球1小时转动15度;说明了地球每转动15度就用时一个小时;地球4分钟转动1度)(5)4、你进行了一个很棒的推理!是的,如果把地球转动15度所经过的地区就划为一个时区的话,地球可以划分为多少个时区呢?(生:24个时区)。真正的世界时区是不是分为24个时区?如果是,又是怎样给这24个时区命名的呢?(出示课件:)请1号同学拿出你桌内的地球仪,小组观察地球仪上的时区划分!5、是划分了24个时区吗?你怎么知道的?(生)是15度为一个时区吗?你从哪看出来的?(生)(鼓励表扬学生)了不起,你的设计和地理学家一样!有同学发现这24个时区是怎样命名的吗?(生⋯⋯)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生)谁还有什么发现与问题吗?(生⋯⋯)同学们真是小小观察家!地理学家正是这样来设计和划分时区的!(课件:世界时区图)这是一张把地球仪铺开的世界时区图,人们以经线为标准,每隔15度4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14页----------------------- 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24个时区。其中,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跟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叫东时区,分为东1-东12区;以0度经线为起点,向西180度为西经,叫西时区,分为西1-西12区;0度经线所在的时区叫零时区或中时区。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生:迎来黎明)同学们,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多少时间呢?比如:东1区和东2区?(生:1小时)跨4个时区呢?跨15个时区呢?(课件点击一个讲一个)(8)同学们,你现在知道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多少时间了吗?(生:2小时)北京与巴黎呢?(生:8小时)北京与纽约呢?(生:13小时)同学们,我们会正确认识和使用世界时区图了的话,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和发现那些秘密呢?(生)(3)三、总结:(1)1、同学们,今天,大家像科学家一样,用观察、分析、推理、模拟、计算等方法探究了地球自转方向,知道了谁先迎来黎明,并且能根据世界时区图,找出不同地区的时差,了不起!2、同学们,老师在韩国遇到的提早1个小时的问题,你能帮老师解释出原因了吗?(生)3、课后,(出示篮球)我们能在这样一个模拟地球的物体上,画上我们自己的世界时区图吗?(生)如果可以的话,课后再延续我们的研究!(若有时间和学生讨论下:你准备用什么来模拟地球,你准备怎么来画?)课堂预设:若有时间:当北京是早上8:00时,巴黎是什么时候?(生:晚上12点),纽约是什么时候?(生:晚上7:00)学会了正确认识与使用世界时区图,我们还将发现许多秘密⋯⋯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s(1)5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14页----------------------- 板书设计:⋯⋯○○纽约??巴黎?乌鲁木齐北早西东南北京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4谁先迎来黎明6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14页----------------------- 在科学的肩膀上开始真正的探究-----《谁先迎来黎明》说课亲爱的老师们: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在座的各位科学精英与同仁,交流我2013年5月23日在我雨花区科学名师工作室市级开放活动中所上的一节课,开放那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和另一个上课的老师都未来得及说课,今天,正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一、单元背景分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编者意图是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谁先迎来黎明》是本单元的第4课,前面第3课,通过不断搜集证据探究出了地球在自转,但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它的自转,又将给我们生存的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本课接下来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二、学生情况了解是谁要到达这一目的地呢?千万别忘了我们本次旅行的主人——学生,学生才是本次活动的主体。那么这个主人愿不愿意到这里去,运用你提供的器材有没有能力到达这里,是我们更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四、五年级孩子的心理与学情,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但学生对地球与宇宙充满好奇与吸引力,有探究兴趣与激情:既然地球在自转,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地球自7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14页----------------------- 转方向不知该如何来表达等⋯⋯学生的诸多认识,和早期人类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认识十分相似。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应该搭起一座怎样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到达最初的终点?有了起点、终点与路径,我们还要深思:我为什么要组织与引领孩子们开展这一次旅行,这次旅行能给孩子带来些什么?自己的教学除了科学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课前思考越多,学生将受益越多,正是在这些思考与摸索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三、本课目标解读: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质疑。2、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证据,并进行合理的推理与探究。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方向,用地球自转方向验证谁先迎来黎明。2、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的时差。科学概念: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教学重点:通过生活中的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方向。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的时差。8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14页-----------------------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教案上的三维目标设计有什么不同?(互动:顺序的不同)为什么这个三维目标的顺序我要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这是我本次说课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不介意的话,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想法与看法!(互动)四、教学设计特色:你回答得很好,非常睿智!是的,三维目标顺序的小调整,渗透着新课标理念的大转变,是执教者本堂课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体现!我想,课堂改革应该从教学目标开始!1、科学课上什么最重要:科学课上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记得今年5月,我随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的骨干培训班去上海学习培训时,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他向我们传递了国外先进国家科学老师头脑意识中的科学三维目标,他们的科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一定是这样的:科学知识与概念的理解不是这节课最重要和唯一的目标,但也决不是不要的目标,而是摆在教学目标中的最后一个级别;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孩子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他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摆在首位,显然这是教者认为这是科学课中最重要的;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摆在第二个级别,暗示这一过程与方法中学生的观察技能、沟通技能、探究技能、实验技能的实践与培养也犹为重要。而这三者间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这三维目标的关联是科学知识与概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一个载体,而决不是科学课的唯一目标,在对科学知识与概念的探究理解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才是它的价值与地位。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亮出了我们小学科学教学不是在育知识、育分,而是要育人,是要真正培育有科学素养的人!2、做真正的研究:想清楚了我们科学课要培养的目标,接下来的关键是怎么在自己的课堂中来实现这一目标与追求?这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那就是我上9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14页----------------------- 科学课坚持的一个原则:做真正的研究!组织和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真正的研究!怎么来做真正的研究,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也想先听听大家的想法与看法!(互动)刚才大家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也谈谈我从常规科学教学中得出的几点思考,当然也是我本堂课《谁先迎来黎明》所追求的目标!(1)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学生占主体地位的课堂!什么是学生占主体地位的课堂?以前面的三维目标为例,如果以上确立的三维目标,90%是教师完成的,那恭喜你上了一堂优秀的满堂灌;70%是老师完成的,那恭喜你上了一堂典型的传授课;如果50%是你老师完成的,那教师你还抢占了学生地盘,你和学生平分秋色,你侵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那老师到底讲多少合适呢,老师参与得越少,而学生也能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甚至有可能在你老师的预期目标中还有你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那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且高效课堂为此还摸索出一条经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运用到我们的科学课堂,我想是:学生自己能想的,让学生去想;学生自己能说的,让学生来说;学生自己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一定不能颠倒,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2)真正的研究,一定是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参与的深度、广度与创新度,决定着这堂课高效的程度。其实,这一条与前一条,是彼此关联起因果关系的。在教学设计时,学生自己能想的,设计环节让学生去想;学生自己能说的,创设提问让学生来说;学生自己能做的,创设实验让学生去做。给学生机会与平台,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就会给你惊喜!学生参与得越多,他将思考得越多,他的课堂思维度将越高!一堂好的科学课一定是一堂有学生思维高度参与的课堂!(3)真正的研究,一定是有不断生成的课堂!其实,这也是学生思维高度参与、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结果。五、授课效果—-怎样践行课堂10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0页,共14页----------------------- 这一切,谁来做?说来容易,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课堂难。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精心预设、互动生成的活动,老师的全盘驾驭、相机引导都是在考量老师的“目标意识”:“要不要这个环节?”、“为什么要这个环节?”,“要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设计中不断的追问,造就我们”删繁就简”的思维方式,进而才能让我们上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课堂。接下来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把这些落实到自己的课堂的:(一)、承上启下,引入新课-——两注重:注重单元探究的系统连贯性、注重科学概念的深入挖掘性1、真正的探究是连贯的,为了注重单元探究的系统连贯性,我从复习开始引入,用核心概念,承上启下: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的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的——(生:自转)。2、真正的探究是有基础的,为了注重科学概念的深入挖掘性,我用概念延伸,巧设铺垫: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如果放在地球的两极摆动,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转一圈,这说明了什么?(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二)、探究地球自转方向——两途径:从身边的现象开始联想推理、用身边器材开始模拟体验1、真正的探究始于想象与猜测,为了更多的引发学生参与与思考,我组织与引导学生有根据的充分猜想与表达: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这个(出示篮球)模拟地球,行吗?你觉得地球自转的方向可能会是怎样的?(生)你能上来演示下吗?“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也可能是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也有可能会自北向南或自南向北自转,地球还可能会自北向西向南向东自转⋯⋯”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说说你的看法?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我把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质疑的探究精神摆在首位,同时训练学生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运动。2、真正的探究一定善于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寻找科学证据。科学要用事实说话。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呢?在一些暂时没条件观察到实物的情况下,我11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1页,共14页----------------------- 们可以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从身边的一些例子开始我们的思考与探究。(1)、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你看到路旁的树、房子在怎样?(放视频)(2)、假如我们坐在快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我们会看到电梯外的景物会怎样?(放视频)(3)、如果我们坐在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转椅上,你会看到周围的景物会怎样?教师的角色仅仅是提供生活中这三组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学生的角色是让他们来进行尽情的回忆、分析与思考,并且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研讨:根据以上生活实例中的相对运动现象,请分析如果我们把正在自转的地球看作成一把大转椅的话,你有办法判断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有的小组说,我们能根据看到地球周围的星体太阳的东升西落来推导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有的小组说,不能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因为推理与空间想象力的差异,有不同看法属正常,说明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进入了研究的状态。3、真正的探究一定是有科学的方法的,科学讲求实证,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事物的探究能力,我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堂上无法用实物来研究的物体可以模拟化,课堂上无法实际观察到的空间现象要想办法形象化,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组织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就按刚才这个小组推导出的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来全班模拟下,如果你正坐在一个转椅上,模拟正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周围的同学模拟地球周围的星体:太阳、月球、星星等,你会看到些什么?请这个坐在转椅上的同学带上一个相机,模拟人类的眼睛,把你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上,看到的一切录下来,看和我们现在在地球看到的地球周围的星体的运动方向是否一样。我们还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一个空间方位来模拟。(放视频)4、真正的探究一定是吸引人全身心参与与激动人心的,投影仪上放出学生拍摄的视频,孩子们震惊了,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上,我们真的看到了自东向12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2页,共14页----------------------- 西运动的太阳、月球、星星,这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一样的吗?(生)咦,这说明了什么?(生)其中运用的推理与反证法,激活探究点,让学生思索许多许多⋯⋯(三)、探究谁先迎来黎明——模拟运用地球自转方向1、真正的探究一定有种回归,探究会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既然前面我们推导和模拟验证了地球在自西向东日夜不停的自转,那我国的北京与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出示课件:北京、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图)(生:北京)为什么?(生)老师这有些实验器材(标有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篮球、手电筒),你能上来给大家模拟演示下吗?手电筒用来做什么?(生:模拟太阳光)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迎刃而解了!2、真正的探究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的,科学无止境,探究无尽头,问题的解决,自然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模拟演示我们发现,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但到底早多长时间呢?(板书:?)能说说你的看法吗?(生)你的根据是什么?(生)(四)、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两计算1、真正的探究一定是善于利用资源多学科整合来究其原理,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并且刚才有同学发现是早迎来黎明2小时。老师这有几组科学数据,你能帮老师分析推算下原因吗?(课件:1、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2、地球自转一周是转了360度;3、你发现了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利用桌上地球仪,小组计算讨论4分钟。2、真正的探究一定是学生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你们组进行了一个很棒的推理!是的,时区就是根据这个角度来定义的(课件:世界时区图)请看,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每隔15度设置为一个时区,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分为东1-东12时区;向西180度属西经,分为西1-西12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多少时间呢?(生)据此你能推算出,北京与巴黎的日出时间相差13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3页,共14页----------------------- 多久吗?(生)北京与纽约呢?(生)也就是说,当北京是早上8:00的时候,法国巴黎是他们的当地时间——(生)当北京是晚上10点的时候,美国纽约是他们的当地时间——(生)。原来世界各地时间各不相同。(五)、结束新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科学肩膀上开始的真正探究!探究,科学,高效!六、课后反思:1、教学内容的难把握:教学内容一定要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对于科学课而言,特别犹为重要。而本课《谁先迎来黎明》,在这一点上显得很纠结。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就科学性和逻辑性而言,就不是那么顺畅,总有一些扯不清的感觉,感觉这几个环节,不管怎么调,总难清晰。到底是按地球是怎样自转的这条线路来开始探究呢?还是按世界各地时间各不相同,北京与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来开始探究呢?怎样更科学顺畅,怎样逻辑性更强?需深思。2、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好的课应该有不断的生成,要善于在幽默风趣中出奇制胜,把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组织与引导学生来探究,怎样落实到课堂,需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追问与深思。在课堂的某些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研究,创设更多的条件来表达与呈现学生的所思所想,课堂应该是有空间的课堂,老师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还不要安排得那么满、那么深。14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4页,共14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