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说课和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说课和实录

ID:1070272

大小:58.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课题第1课 我看到了什么计划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秋季是落叶树生长周期中完成繁殖生长的阶段,果实已经成熟,树叶的生长与衰老并存。新叶生长、果实成熟、老叶死亡,这些都是生命体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点: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教具学具准备在校园中确定数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为学生准备:一些学生用的观察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了五个活动,一是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二是回忆、交流各自看到的并记住的有关大树内容的活动;三是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四是制定观察大树计划的活动;五是按所制定的观察计划观察大树的活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出示一幅大树的照片提问:●      这是什么?●      你能看到什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和头脑中有关大树的信息。 学生打开书第2页。认真看图。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师引导、组织学生看这幅照片中的大树,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交流       三、讨论观察 四、制订计划五、交流观察2.回忆交流各自看到过的并记住的有关大树内容的活动提问:●      真的大树你们看到过吗?●      都看到过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他们在过去所看到和所记住的有关真正大树的内容。使学生知道观察的对象必须选择自然界中真实的事物。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这才是观察。提问:●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面前,能不能看到比上面看到的更多的内容?引导学生到真实的大树前进行观察。大胆说出别人没有讲到,没有发现的地方。学生回忆、交流他们在过去所看到和所记住的有关真正大树的内容。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与前面回忆活动的比较。学生思考后再进行交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一棵大树,并做好观察记录。这部分内容是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经验,引起学生的对比,即使是以前不经意地看到的大树,内容也比照片上的丰富。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带着目的看,会比随意看到的内容要多。从观察的目的来看,学生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任务,我选择观察哪一棵树,观察树的哪些方面。从观察的方法来看,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还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制定好计划后,教师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树木。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与前面活动的比较。4.制订观察大树计划的活动提出要求:●      能不能观察到比刚才在一棵大树前观察到的更多的内容?●      怎样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应该怎样去观察大树?引导学生去思考、交流。提示:观察要有顺序;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一棵大树。组织学生制定个人的观察计划。5.按所制定的观察计划观察大树的活动学生用语言描述一棵树。画出一棵树的简图。 组织学生去观察校园内或住宅附近的树木。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并写出观察记录。作业设计观察校园内或住宅附近的树木,并写出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第1课    我看到了什么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检查意见 检查人  时间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说课实录 《我看见了什么》一文的板书设计图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教师投影《科学》第一册的封面。)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教师利用计算机课件分别出示代表“树、蜗牛、水、食物、人体”的图标,让学生根据图标推测本册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板书《我看到什么》)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教师投影教材上的一幅图∶一棵大树。)   生:有一棵大树。   生:树上有枝干。   生:大树的叶子很多。   生:大树的叶子是不一样的。   师:怎么不一样?   生:有的大有的小。   生:我看到了大树的形状。   师:很好,说一下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一时说不出来)   师∶能比一下吗?(教师比动作)是这样的吗?说说看。   生:上面尖,下面圆。   生:大树有影子。   师:这只是一幅图上的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我们周围的树很多,公园里、街道旁,学校里都是树,你看过树吗?   生:看过。   师:你从树上看到过什么呢?你能不能把你发现的有趣的事告诉我们大家。   生:树上有许多鸟。   生:还有鸟窝。   生:石榴树开花了。    生:有一只绿油油的好象是变色龙。   生:我看见大树的斑纹。   生:有蚜虫吃树叶,瓢虫吃蚜虫。   生:蜗牛和螳螂打架。   生:小松鼠采松果。   生:我看见过蜂窝。   师:你们真在树上见到过蜂窝吗?   生(部分):见过。   师:同学们从树上见到这么多有趣的事,说得我的心都动了,我真想马上到树下去再仔细看一看,你们想吗?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再去看看,你会不会更加仔细,会不会看到得更多呢?   生:会。   师:我们等会真的要让大家到大树下去看一看。不过我们在去之前要先想一下,怎样才会看得更多、更清楚呢?   (投影树上的图∶我们来到大树下,怎样才会看得更多,看得更清楚。)   师:大家先想想观察什么,再想想怎么观察。如果到了一棵真正的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教师边听学生的发言,边板画)                   生:树上有什么?   生:树是什么形状的?    生:叶子的大小、颜色是否相同?   生:树上有什么动物?   生:有什么有趣的事?   生:树的高矮是否一样?   生:树的枝干是否一样长?   生:树的名称叫什么?   生:树叶的正面反面是什么样的?   生:树枝上有什么。   生:树的影子朝哪边。   生:是南面的树叶多,还是北面的树叶多?   生:树的根是什么样的。   生:种子在哪里。   生:根是一样粗细的吗?有多长?   师:如果这棵树开花了、结果了,你们想不想观察?   生:想。   师:你们既然想到了观察树有多高,那我还想到观察树的粗细,树皮上有没有斑纹、裂缝,想吗?(有学生举手)   生:还有树的年轮。    师:很好,我们想观察的内容真是很丰富!我们想观察树、叶、花、果,树的大概形状,树干的高矮、粗细,树皮什么样,树上有什么等等。那我们怎么观察呢,我们怎么观察树的叶、花、果、种子,怎样观察高矮、粗细,怎样观察树的形状、怎样观察树皮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生:看、听、量。   师:很好。    师:如果观察树叶怎么观察?   生:看。(板书:看。)   师:看什么?   生:颜色、形状、大小。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摸表面。(板书∶模)   师:摸得出什么?   生:叶子凹下去的一面。   师:还可以摸出什么,厚薄摸的出来吗?   生:可以,还有凸出来的斑点。   生∶表面的小毛毛。   生:光滑、粗糙。   生:有刺。   师:除看、摸,还可以怎么办?(板书∶闻)   师:闻什么?   生:味道。   师:闻味道吗?   生∶气味,有些叶有芳香的气味。    师:用“看、摸、闻”,还可以观察树的哪些方面?   生:花的颜色、气味。   生:树的大概轮廓。   生:树皮是否有斑纹、裂缝。   生:摸出树的枝干长还是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看、摸、闻、观察树的各方面,是否能观察所有的问题呢?   生:不能。还要听,可以听听树干里的声音。   师:很好,这个同学还想到听(板书“听”)。如果要想了解树有多高怎么知道?   生:用尺子来量。   师:如果树太高了,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呢?   生:坐直升飞机。   师:我也想。可我们有直升飞机吗?   生:量影子的长。   师:量影子能知道树高吗?   生:可以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树高是和它的影子一样高的,量影子就知道树高。   师:他提出的看法,你们大家觉得如何?   生:太阳很高时,影子就是一个圆圆的,只有太阳东出或西下的时候才是长的,我们才能量出影子有多高。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说树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和树一样,对吗?   生:是。   师∶是不是要等树的影子恰好和树一样高的时候才能量呢?   生∶(思考)   师:量影子的方法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我们不一定能碰到树的影子和树一样高,不管是不是一样,我们都可以通过测树的影子来知道树有多高的。可是你怎么知道树的影子是否和树一样高呢?你可以看谁的影子呢?   生:看太阳。   师:太阳有影子吗?   师:看谁的影子,想想。   生:看自己的影子。   师:对了,如果树的影子和自己一样高,那树的影子怎样?   生:和树一样高。   师:如果我的影子刚好是我身高的一半,那树的影子怎样?   生:是树高的一半。   师:如果我的影子是我身高的一小半,那树呢?   生:树的影子也是树高的一小半。   师:如果是阴天怎么办?   生:用测高器。   师:用测高器很好,没有怎么办?    生:架梯子。   师:还是没有。   生:拿竹竿和树比,在树高处作一个记号。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比较,很好。除了和竹竿进行比较,还可以和什么进行比较?(学生没有回答)   师:(教师在黑板上先前画的大树旁边添画一栋楼房)如果树附近有楼房,楼房有好几层高。   生:可以和楼房比。   师:对了,我们可以看看树和几层楼一样高。除了楼房,电线杆等其它建筑设施也行。   师:如果要测树的粗细怎么办?   生:用卷尺。   师:没有卷尺的情况呢。   生:用绳子。   师:怎么量?   生:用绳子绕树一圈,再量量绳子的这一圈有多长,树就有多粗。   师:如果没有尺子,也没有绳子呢?   生:可以几个人拉起来抱。   师:如果树比较细呢?   生:用手。   师:怎么量?    生:用手卡。   师:还可以和碗口比。   师:如果我们想观察树的大概样子呢?   生∶从远处到近处看。   师:树皮怎么观察?   生:用手摸、看、闻。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画。         生:摄影。   师:我们还可以拓印。(教学生读)         (放录象∶拓印树皮)   师:为什么要拓印树皮?   生:树皮的纹路每一棵都不一样。通过拓印的树皮就可以知道是哪一棵树了。   师:(小结观察大树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他班的同学怎样观察的(放录象。)   师:他们除了观察,还在干什么?   生:记笔记。   师:怎样记,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观察的是哪棵树?   生:写清树名、样子、大小、高度、粗细。   师:都用文字记下来吗?   生: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如:看到“知了”,就画个“ 知了”。   师:如果有果实、花也可以画下来。   生:还可以做标本。   师:说得很好!用实物,捡掉了的花、掉了的叶子。现在我出示一些同学的记录,大家看看。   (投影几份同学的记录,其中一的是表格的形式。)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会观察会记录了吗?   生∶会。   师∶为了便于我们的观察记录,同学们现在先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形式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但要把观察的内容包括进去。   (学生分组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教师巡视并让个别学生上去展示)。   说明∶对大树的观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在课余到家附近或公园里等有树木的地方观察。根据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大树的观察兴趣很高。加上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观察方法,所以观察也是有成效的。许多学生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观察过一棵树,通过学习,知道了怎样观察一棵树,也对大树产生了感情,因此教学目标是基本达到的。   第二节课《我的大树》的教学程序如下∶   1、检查巡视学生的观察记录,并对学生观察的情况进行小结;    2、指导汇报交流的方法。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描述方法,告诉学生具体表述时可以用数据也可以打比方。除了口头描述,还可以用动作比划;   3、小组交流,并让学生从中推出大组交流的同学。每一个学生交流时,大家可作简单的评价;   4、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贴出来进行展示;   5、总结第一、二课的学习。   6、布置作业∶经常去观察自己的大树,去发现它一年四季的变化。如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落叶,经常关心它、爱护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