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

ID:1057852

大小:7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说明文写得清楚明白的原则要点。能力目标:能在说明文写作中按照这些原则组织写作。情感目标: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能合理运用说明技巧让说明说得清楚明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寓学于乐——我说你画二、小试牛刀——看图说话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北京大学的校徽。三、知行合一——图说文化四、延伸拓展——大话宁海4 学生习作展示:春日蛏肥美莫负“西施舌”叶梦婕有一种软体动物,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生长于海水盐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中,它是谁呢?没错,它就是拥有“西施舌”美誉的蛏子。在宁海长街镇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海神仙路过长街,看中广阔而肥沃的海涂,就在长街住下来。渔民们非常热情好客,天长日久感动了这位海神仙。海神仙深感这里的渔民勤劳俭朴,善良殷实,就想施恩于长街渔民。于是对渔民说:“我死后,用席子把我裹起来,抛到海涂里去。”善良的渔民们照办了。第二天潮水退了,海涂上排满了一只只的“卷席筒”,外面包着薄薄的月牙子壳,里面一身白肉,壳子一头露出两根像两条腿的管子,只一头露出一个舌头。于是人们便把这不知名的水产叫做“圣”,以纪念这位恩赐的“圣者”。因“圣”生在海涂里,后来人们又在圣字边注上虫字,演变成为现在的蛏子。因为其形美味美,所以又被人称为“西施舌”。更有清代诗人张焘在《咏西施舌》一诗中写道:“灯火楼台一望开,放怀那惜倒金田。朝来饱啖西施舌,不负津门鼓棹来。”宁海长街养殖蛏子已有悠久的历史。宋嘉定年间,宁海文士胡融所著《土风志》载:“宁海介山海间,濒海则专治罾笱,以渔为业。远则涉海,捕大鱼,近则采螺、蛏、蛤、蛎之属,以自赡给。或载物货至他郡为商贾……”说明这一带早在近千前已产蛏子,作为商品。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长街蛏子体大壳薄,壳为黄色,肉质肥壮而结实,肉色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名闻遐迩。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据统计,全长街镇蛏子养殖面积2万余亩,产量12906吨,产值1.16亿元,占渔业总产量的54.4%,占渔业总产值的36.9%,蛏子90%鲜销,10%左右加工。烘干的蛏干非常畅销,产品主要销往福建、台湾、上海等地。在长街,蛏子的养殖、捕抓、贩销、烹饪、加工……一个完整的以蛏子为龙头的产业链已逐步形成。该镇从事养殖、捕捞、售卖的人员有7000多人,每10个长街人中就有1个人的收入与蛏子有关。为进一步打响长街蛏子品牌,做大做强海产品产业,自2006年起,长街镇通过政府搭台,以蛏为媒举办了“首届长街蛏子节”。如今,连续10届蛏子节的成功举办,使长街“中国蛏子之乡”的美名远播,直接拉动区域旅游餐饮业强劲增长,为长街人打造了一只含金量十足的“蛏子饭碗”。每年4月中旬,在长街欢乐佳田都有各种各样当地特色产品,还能亲手抓蛏子呢!4 “团”和“圆”李浦银儿时吃家里的“团”和“圆”,只觉着齿间糯糯的、柔柔的、湿润的咸味摩挲着味蕾,一如亲情、友情的味道。而现在“团”和“圆”更像是一条绵长的线,这头牵着味蕾,那头牵着过去和远方。团是家乡所特有的,仅在那几个小村落里悄悄挑逗着人们的舌尖,再远些,即使是县城里,从前也很难看到它的身影。而过去人们又不常吃团,只在过年期间包些,于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团”就蜷成一个点——一个温情的点。过年最动人的画面,无如妈妈、姑姑们们围在桌前包团。因为和饺子颇有几分相像,我常唤团作“大饺子”,这时母亲就在一旁“咯咯”地笑,移开白色的团,指着绿色的“青团”问我:“那这个呢?”“绿大饺子!”但细细作比,团的样子又与饺子相去甚远:饺子个儿小,而一个团有巴掌大;饺子皮薄,面粉擀成,而团的皮厚,是糯米制成的;饺子的“边儿”不甚讲究,折叠两下便成,而团的“边儿”细长的一条成波浪状,有立体感,像两根拧着绕在一起的绳;饺子只有白色,而团有绿色和白色两种,其中绿色的掺入了植物“菁”,因而有股清香……包团,先是在揉好的大面团中取出一小段,蘸些水,在手心里双手用力均匀地撮成一个小球(如儿时玩橡皮泥一般),待其揉得珠玉般圆润,就在一头轻轻按压出一个小凹凼,即而两只拇指置于凹凼中央,四指在外端轻轻按压,慢慢按出一个碗状的,腹大口小的容器,按压的过程中手要不断地蘸水,以免皮过于干燥,出现裂痕。捏完的皮儿洁白光滑如瓷碗,玲珑可爱。继而就是入馅。若说团的“卖相”全在于皮,那么团的“真本事”便全在于馅,馅的味道,基本上就决定了团的味道。常作馅料的,有肉末、虾皮、鲜笋、豆芽等,而因个人喜好的不同,馅料也常随之改变,使得各家的团各有味道。两三勺馅入“糯米碗”就可以包边儿了。三指把“边儿”按实,裹住馅儿,拇指一翻一翻地撮出波浪状的“绳”,“系”上了“绳”的团,正如梳妆打扮后的姑娘,愈发讨人喜欢。包好的团可以囤上十余天,烧着也省力,在蒸笼上一蒸便可以吃了。咬一口,那汁水就浸入你的口腔,清香溢满你的鼻囊。圆则是另一种糯米食品,多在元宵前后食用——类似于汤圆,只是不下汤,没有馅,椭圆的,在锅里油煎一煎,和面条炒在一块,外酥里糯,口感极佳。一个有趣的传统是孩子几岁便吃几个“圆”,我却顾不上条条框框的习俗,直大口大口地吃到满足地摸着鼓起的小肚子。而今同辈人里会做“团”,会炒“圆”的已极少了,可是这样的菜肴却能在县城的饭店里露脸,一年四季不停地供应着。那些团,用机械一个个包起来,不知怎得,总觉得不及家乡的香醇。值得开心,工业的脚步使得这样可爱的特产终不至于失传。但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产品”入口,是否还有一分“团团圆圆”的念想?是否还牵着远方故土的记忆呢?4 最是橙黄橘绿时车倪来猜个简单的谜语吧,“打开绿屋子,露出黄饺子,吃了黄饺子,吐出白珠子”。猜出来了吧,是的,就是橘子。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特别适宜橘子种植。宁海县蜜橘的主产区在长街、力洋,每年的橘产量占全宁波的40%。橘子浑身都是宝。首先橘肉味道酸中带甜,含有各种糖分,水分充足,营养丰富,可以促进消化,还可以加工为罐头、果酱等,所以素有"果中小姐"之美称。常吃橘子能大家常喝的橙汁中则含有维生素A、B、C等。别看橘子只有肉能吃,它的“内脏”——橘核、“血管”——橘络,都具有化湿、止痛、化痰的作用。橘子不但内部都是宝,其外皮也让它身价倍增。橘子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它可以美容护肤,清洁有茶锈的瓷器,除臭,还能沏茶。金黄色的外皮和古代帝王用色相同,又因"橘"和"吉"是谐音,所以橘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帝王看中了。宋朝时,帝王常把柑橘置于玉盒中,并手书"黄柑璧盒"四字,只有宠臣或皇亲才能得到这种恩赐,享受这极高的礼遇。当然,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关于橘子的美谈,如汉苏仙公曾以橘叶救人,消除疟疾。柑、橙、枳,甚至是柠檬都是橘子的兄弟姐妹。橘树高丈余,浑身长满了荆棘,碧绿的叶儿呈披针形或椭圆形。夏天开花,五片雪白的花瓣组成一个筒形,花蕊呈黄色。当橘树开满花时,听说几里外都能闻到它的清香,故柳宗元写下"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的诗句。到秋天,则挂上了绿色黄色的小灯笼。也难怪屈原在《橘颂》中写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和荔枝一样,我国也算是橘的故土了。橘原产于我国南方,性喜温湿,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开始广泛种植橘子了。南宋韩彦直所著的《橘录》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江南一带种橘的情况。现在我国的橘子主要产地为广东、福建、浙江、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其中黄岩、南丰两地则以"柑橘之乡"而驰名。如今,世界各地的橘种都是十六七世纪从我国引种的。从古至今,橘子还被作为坚贞不渝的象征。屈原的《橘颂》是最早刻画橘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的诗。唐代张九龄也赞美过橘子,"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也一直广为传诵。橘子过去一直用种子种植,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嫁接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使橘的种植不仅方便迅速,而且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橘子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