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讲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

ID:1053935

大小:4.57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基本思想,体会《孟子》散文特点。2、理解本文《寡人之于国也》基本内容。3、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 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 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 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童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是小国,很难实施孟子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 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名言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子墓碑 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殍()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 翻译第一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 内容鉴赏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提出问题 翻译第二段: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è):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 句式或﹍﹍或﹍﹍译为:“有的(人)﹍﹍有的(人)﹍﹍” 翻译第三、四段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 五十步笑百步短长兵败逃跑移民移粟邻国之政未施仁政梁惠王民不加多的根本原因分析问题 成语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寡人之于学习也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多于同桌也。” 翻译第五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不可胜食也。,不可胜食也。,不可胜用也。不违农时,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养生丧死无憾养民政策王道之始 翻译第六段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畜:动词,喂养失:错过;食:吃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养民教民王道之成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如今君王的态度对比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涂有饿殍(下层百姓)比喻涂有饿殍归罪于岁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施仁政除虐政(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 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文章思路 ?一提出疑问二分析原因三提出措施课文结构于国尽心民不加多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发展生产教化百姓严于律已仁政 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讨论 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 2、词类活用 ①填然鼓之②七十者衣帛食肉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 (2)动词活用作名词①请以战喻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3、特殊句式 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兵也(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树之以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②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③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 (1)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更,再,副词(今)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有时(今)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古)兵器(今)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行走4、古今异义 (6)谷不可胜食也(古)尽(今)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古)细、密(今)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古)种植,动词(今)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可以凭借(今)表同意认可4、古今异义 (1)数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3、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5、一词多义 (2)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3、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4)兵1、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2、穷兵黩武成语(战争)3、草木皆兵成语(士兵) (5)胜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