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检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煮茗(mínɡ)丰腴(yú)愀然(qiǎo)煊赫一时(xuān)B.蛰居(zhé)深邃(suì)赭色(chǐ)倚歌而和(hè)C.粗犷(kuǎnɡ)咆哮(páo)枕藉(jiè)一曝十寒(pù)D.酾酒(shī)桂棹(zuò)横槊(shuò)冯虚御风(pínɡ)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夜霄惊蛰水蒸汽一幅图画B.雾霭魁悟胭脂色横槊赋诗C.幽壑嫠妇葡萄藤鱼樵江渚D.箕踞涟漪灰蒙蒙饿殍遍野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②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①白露横江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②托遗响于悲风悲风:秋风C.①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先前D.①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②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开始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石柱县沙子镇王家院子一带,树体庞大的古银杏树比比皆是。到目前为止,当地政府已查清全镇范围内共有古银杏树二百二十棵。其中________最大的有八百多岁。②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向读者展示了________全国的“爱心大使”丛飞所走过的生活历程和感人事迹。③在这空旷寂静的原野,他像一只发怒的雄狮,大声怒吼,那声音________,很远就能听到。④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景观,使游人________。  A.年龄震动振聋发聩流连忘返B.年纪震撼震耳欲聋乐不思蜀C.年龄震撼震耳欲聋流连忘返D.年纪震动振聋发聩乐不思蜀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今天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计划,这将是中国为对抗全球变暖而作出的贡献之一。B.国际原油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C.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D.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鸟开始选择高楼大厦的顶部,或者选择高压电线杆,甚至教堂的圆顶也成了它们哺育儿女的乐园。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 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相互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6.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7.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游龙门记薛 瑄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①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 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县纟矞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潇,若列御寇②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余步,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③为桥,蹐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铿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杨景瑞也。注 ①甃甓(zhòupì):砖石。②列御寇:即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得风仙之道,能乘风而行。《庄子·逍遥游》说他“御风而行”。③槎(chá):水中浮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谒庭下谒:瞻仰B.道石峰东道:取道C.凭栏槛凭:面对D.但凄神寒肌寒:使……感到寒冷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11.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龙门是“天下奇观”的一组是(  )A.①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②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B.①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②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C.①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②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D.①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②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上龙门山很不容易,作者是以搭栈道的方式盘旋着上山的。B.作者崇敬夏禹凿龙门以通黄河的功绩,因此文中满含缅怀夏禹德泽的敬意。C.龙门禹庙的规模形制包括了明德宫、临思阁、汲水楼、后土祠、石龛等。D.作者最后和“东山”一起回去,可见这次游览的参与者并非作者一位。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 点绛唇 桃源[注]秦 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午时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注 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大肆打击元祐党人,秦观先贬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贬为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又贬郴州。这一连串打击使他陷入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悲哀之中。这首《点绛唇·桃源》大约是贬居郴州时所写。①试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填充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言名句。(6分)①前村深雪里,______________。(唐·齐己《早梅》)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③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④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⑤______________,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⑥______________,而莫得其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五、(12分)16.根据所给语句,仿写一组句子,使其在结构上和给出的句子相似,内容上呼应。(4分)我常常去读山,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迹,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沙砾”、“星星”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4分)溪 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8分)阅读下文,回答19~22题。触抚绿色毕淑敏①1988年夏天的许多日子,我在大兴安岭穿行。看到的绿色比有生以来见过的所有绿色,叠到一起还要厚。以前曾到过雪原,海洋,大山大川,沙漠旷野……感慨万千。在自然界的雄奇景观中,与原始森林相见如此之晚,快乐中有大遗憾。②从小在城市,水泥丛中的绿色很窄,享受绿色是很奢侈的事。后来当我去了藏北,高寒缺氧,荒凉无比,除了冰山戈壁,什么也看不到,绿色便成了一个缥缈的梦想。在大森林里,呼吸到无边无际的绿色,从心灵到皮肤,染成薄荷。③路途艰辛坎坷,几乎是我从高原归来后,最颠簸的一次旅程。乐在思绪轻灵。面对莽莽林海,你会想到远古,祖先曾在这样的密林中生息,飞快地攀援,从猿到人。如今我们会了许多本领,可是我们砍伐森林,恩将仇报。你会想到是做一棵公路边的树,还是做林海中的树,你会想到人也许有前世和来生,也许曾是或将是某种酸甜的野果……④林中密集的红松苗,像毛茸茸的小笤帚,扫得胸中一片清凉。熙熙攘攘又恬恬静静的新生之物,充满了生命的单纯,给人以轻捷明朗的快意。⑤沿松花江逆水而上,面朝岸边逶迤的青山,无言以对,只是呼吸和感受,兀自交融。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触抚绿色,灵性和力量流淌入心。⑥在满山遍野的野花中,有人惊叫发现了野罂粟,我很快地奔过去,近了才知道看差了,那不是罂粟而是芍药,若有所失。好在没过多久,善解人意的野罂粟,就很美丽很俏皮地列队倚在路边。一时大家停步伫望。有人悄声问我:“这就是《红处方》中描写的罪恶之花?”⑦我说,先澄清,我不认为罂粟有罪,尤其是野罂粟。它们只是地球上的一种普通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子。它们无辜,有罪的是人性中的弱点膨胀至邪恶,利用了罂粟。以前只见过工人培植的罂粟,没见过野罂粟,此刻得以亲见,它们和我想像的真是一样,杂在众多的野花中,朴素平凡,并无特别勾引人的妖娆。天地贵公平,赏罚应分明。该是人类自己的责任,就勇敢地承当,理性地解决,不要怪罪无知无觉的植物。⑧仰望苍莽垂直的绿色,难以抑制地想到培育的艰难。成长一棵树,相当于人的一生。对那些珍贵的树种,这时间还远远不够。在大兴安岭阴坡,一棵樟子松需一百五十年才可成材。毁坏一棵树,只消片刻工夫。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比方能把人类送上火星跳舞,但你绝无妙法在十年之内,把一棵美人松的幼苗,催成一柱栋梁。⑨大兴安岭名称,也许是“大”、“兴”、“安”这几个字,给人豪迈宁静之感,好似钢筋铁骨固若金汤。其实环境链相当脆弱,腐殖土层只有半尺薄。一旦砍去林木,沙土暴露在空气中,快速流失,砂石崩塌,遗下一堆堆瘌痢头样的岩块,布满苔藓,凄惶得很。看到大兴安岭植被破坏的情形,心好像被锐指掐住,一缕缕坠血。甚至比看到西北寸草不生的土岭,还要痛楚。那边好歹是旧伤痕,而大兴安岭是新鲜的刚刚骨折的胸膛。⑩听说世代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已决定放下最后的猎枪。伐木工人也要渐渐地转成以种树为主了。一位林业工人说,种一棵树,要百年之后才见钱,那时我早已变成山老鸹了。在我活着时,靠什么过好日子呢?都说森林是城市的肺,大兴安岭向整个北半拉子中国供氧,北京人是不是该给我们些制氧费?⑪于是想到格拉丹冬雪山,孕育了长江,应该向我们收水费。北冰洋应该向我们收制冷费。太阳应该向我们收取暖费和照明费。19.第一段结尾的“快乐中有大遗憾”一句,在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不认为罂粟有罪,尤其是野罂粟”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作者在画线句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结合句子,分析作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章结尾妙趣横生,请结合本文主旨,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60分)23.山水美的形象,是自然力的杰作,是风、雨、霜、雪、气温等诸位雕刻师戮力经营的结果,其法有“风化”、“水化”、“寒化”、“雪化”、“绿化”、“润化”、“柔化”种种,唯独可以不劳驾于“人化”。读了上述文字,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请以“物化和人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答案解析1.A [B项“赭”读zhě,C项“犷”读ɡuǎnɡ,D项“棹”读zhào。]2.D [A项霄-宵,汽-气;B项悟-梧;C项鱼-渔。]3.A [B项①“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C项①际:交会。D项②始:曾。]4.C [“年龄”指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比“年纪”大,它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年纪”则一般只用于人。“震动”与“震撼”都可指(重大的事情或消息)激动人心。“震动”强调引起人的心灵的强烈反应,含有使人惊讶、意外的意味。“震撼”指强烈地打动人心,意思比“震动”重,多用于书面语。“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把耳朵都快震聋了。“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音,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流连忘返”指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乐不思蜀” 比喻乐而忘返的意思。三国时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迁往洛阳,他说:“此间乐,不思蜀。”蜀:今四川省,三国时蜀国的地方,比喻故土。]5.A [B项成分残缺,应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C项“走出”后缺少宾语,应在“恶化”后加上“的困境”。D项成分残缺,在“选择高压电线杆”后补上“作为自己的家”。]6.B [A项“理性地思考”有误,文中第2段指明“其中……也有错误的观点”。C项“已经解决了”有误,原文只是说“关注”“思考”二者的统一。D项“核心问题”应是原文第2段所说的“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7.D [原文中无恩格斯“指出”“它的局限性”的信息。]8.D [D项中“各种社会问题”将解决的范围扩大了,原文最后说到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都属于环境问题。]9.C [“凭”应为“倚”“靠”的意思。]10.D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副词,相当于“乃”“即”,译为“是”“就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那么”。D项都是“像”“似”的意思。]11.C [A项②是对禹的功绩的评价。B项②是对作者当时崇敬肃穆心态的描写。D项①是描写作者的主观感受,不是客观对象。]12.B [A项栈道并非作者所搭,作者只是描述了栈道的搭建方式。C项只包括明德宫,并不包括其他。D项“东山”不是人名,“并东山而归”意谓沿着东山回去,“并”通“傍”,沿着、挨着。]参考译文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向西北走过三十里地,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边和西边都是层层的山冈和高高的山峰,横排着直插向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冲来,到了这儿,山脉中断了,河水流过来,两岸的陡岩面对面地竖立着。伟大的夏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突出。从东南山脚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孤零零地从河心里高高耸起。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没法使用木料,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叫人疑心石头顶峰也像在晃动。掉头向北看那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岩石,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散开就马上变得明朗,合拢马上阴暗下来,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向东望那座最大的山,黑压压的和天一样高。向南见到浩荡的河流,汹涌的波浪,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和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那风里的满帆和浪里的大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又不见了。华山、潼关以及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都在眼前。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致啊!顺着山路,从顶峰东面下山。有一处凿开石崖,用木头交叉架搭,悬空造起一座水楼。水楼中心在地板上开了个洞,洞上安着井架和绞车,挂下一根绳索向河里打水。倚靠在那栏杆边,清凉的风飘洒过来,就像传说里列御寇驾着天风在半空中站着。又从水楼北边沿着山路往禹王庙后面走过一百多步,就到了右面山沟边。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见底。东边背靠大山,西边面对黄河。山沟从南到北相距丈把远,上面横搭着一根老树桩,算是桥梁,脚尖挨脚跟地走过桥去。山沟北面二百步光景,有座小祠,匾上写着“后土” 。北山山峰笔陡地竖起来,山脚一直连到河边。这就走尽了后土祠东边的山路。有座山洞,空荡荡的像一间大厅。倒挂着的石钟乳长长短短,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翅膀,有的像兽嘴,有的像肝脏肺脏,有的像赘瘤,有的像古鼎拖着三只脚,有的像一整套的编钟,又像玉坯子还没有凿开,又像矿石还没有下熔炉,它的形状真没法说齐全。高处的泉水滴在石头上,咚咚地发出响声。洞下面石块横七竖八地散布着,卧倒的,歪斜的,竖起的;像床铺的,像茶几的,像屏风的,可以坐,可以扶,可以靠。洞里气候凉阴阴的,即使是大伏天,也不觉得闷热,只叫人心神感到凄清、肌肉里透着寒意,不能够多耽搁。重又打老树桩桥上走过明德宫左边,踏着石头台阶上去。东南山腰上面有座道院,地势跟临思阁高低差不多,也可以从那儿远望到黄河和龙门山一带的好风景。这就从石头台阶下来走向栈道,到黄河边上看了往来的渡船,才沿着东山回去。时间是宣德元年夏五月二十五。同游的人有杨景瑞。13.(1)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二三亩方圆,石头多,土少。(2)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孤零零地从河心里高高耸起。(3)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见底。东面背靠大山,西边面对黄河。14.①本词开篇一句,一下子把人带进一个优美的境界,他仿佛在醉眼蒙眬中,驾着小舟,任流水把他带到了桃花源,充满欣喜愉悦之情;而“尘缘”两句,写出了他醉醒之后,面对现实,自己为官场羁绊,根本不可能在这“花间”(桃花源)中居住,充满怨恨之情。结合注解可知,整首词应是抒发了作者厌倦现实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②该词的下片描绘出一幅烟水茫茫,斜阳千里,山峰无数,风起花落的画面。烘托出日暮途穷的迷茫、落寞的意境,结合尾句“不记来时路”可知,表达出作者寻不到桃花源般理想世界的茫然、失落的心情。15.①昨夜一枝开 ②余音袅袅 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惟江上之清风 ⑤萦青缭白 ⑥悠悠乎与颢气俱16.我常常去观海,远远的观其浩渺,近近的观其澄澈,粗观其奔涌,细观其平静。17.④①⑤③②⑥18.略。19.全文紧扣“快乐”和“大遗憾”进行选材立意。作者先选取毛茸茸的红松苗、漫山的野花、逶迤的青山、苍莽垂直的绿色,表达了心中的“快乐”。再紧接着描绘大兴安岭植被遭到破坏的惨状,突出了内心的“大遗憾”。20.①罂粟只是一种普通植物、朴素平凡,无知无觉,无特别勾引人的妖娆,是人性中的邪恶利用了它。②天地贵公平,赏罚应分明。该是人类自己的责任,就勇敢地承当,理性地解决,不要怪罪无知无觉的植物。21.①形象地描写,如:“水土……布满苔藓”,形象地绘出了大兴安岭植被惨遭破坏的严重。②直接的抒情,如:作者看到大兴安岭植被的破坏,感到“凄惶”“心好像被锐指掐住,一缕缕坠血”,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惨痛。22.以诙谐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主旨,形象地说明如果人类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将加倍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最终将付出高昂的代价。23.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