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

ID:1048313

大小:4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高三语文刘璐红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短篇小说,作者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现在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编排在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生命的赞歌”中。这一主题选入了《屈原列传》《纪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文天祥千秋祭》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本专题学习的方式是课内研读。单元学习目标是:4.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5.学习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说自身看,这篇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教材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希望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启示学生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处于情感的模糊期,尚未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从情感上加以引导,促使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从语文教学上来说,这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小说,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征等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制定了课前预习案,设计了预习思考和探究问题。鉴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目标。三、目标确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能完整复述小说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⑵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设计依据: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探究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4 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设问题及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⑵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设计依据:培养学生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重视提高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理出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分析主人公形象。2.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完成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文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学法。四、教法学法(一)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而教。学案分三部分:1.课前预习案:预习案分三部分:(1)作者简介,了解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2)基础知识积累。(3)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a.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在风雨交加中一直没有凋落?b.这片叶子是谁的杰作?c.这片叶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d.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片叶子?e.这片叶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2.探究案:对文中的三个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有什么印象?说说理由。3.拓展延伸: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要求:仔细揣摩原文,充分利用原文中的“想象点”;要符合人物性格;要合情合理。(二)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抓住关键,来激趣、启迪、点拨,提升。(三)圈点跳读法。学生能自主筛选信息,4 通过品读文本,感悟人物形象,把握主旨。(四)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动起来,通过探究明确小说主人公,体会欧·亨利结尾的妙处。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感人音乐导入,情感激发兴趣。(2分钟)课前放翁倩玉的《爱》歌曲,出示部分歌词设计依据:感受爱的美好,激起学生的学趣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出学习目标。(6分钟)检查字词,有关作家的文化常识,小说的基本常识,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设计依据:夯实基础,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分析文章架桥铺路。(三)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6分钟)1.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预习案中的思考题,理清思路,理出线索)2.小说三要素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体现。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概述情节,同时能够抓住文本,提炼小说的三要素并加以概括,为下面进一步探究疑难张本。(四)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人物性情(8分钟)1.圈点勾画,跳读,分角色朗读读,体验三个人物的性格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文中筛选概括信息,品味作者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明确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文本。(五)深入文本探究,感悟文章主旨。(15分钟)1.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2.选择优秀的学生想象写作片段,大屏幕出示,问:这个场景描写是文章的亮点,很容易打动人,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把我们描写的场景放到原作中好不好?为什么?这一环节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明确: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场景描写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而体悟文章的主旨。(六)交流学习心得,升华情感价值(5分钟)4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几幅图片,学生思考交流。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知能情意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七)课外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巩固。(课后)1.比较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体会欧·亨利结尾的妙处。2.将欧·亨利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结尾略去,请同学们根据文中的伏笔,字节写过结尾,看看跟原文有多大出入。这两项作业是开放性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读写思用相结合,打通课堂内外,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欧·亨利结尾的理解。(八)课堂小结,情感共鸣。(3分钟)课堂小结:正如歌中唱到的:我们都在爱心中成长,又把爱心撒播到我四方。感谢《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们师生在共同探究经典的过程中,更加明了了该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生命,希望这片常春藤叶能时刻警醒你我,最后,以几句诗作为结语,与大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共勉: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人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九)板书设计人(一)小说三要素     琼珊生命人物  :苏艾、贝尔曼(主人公)爱信念               社会环境环境                   自然环境     情节(二)欧·亨利式结尾 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