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鲧禹治水》课件3 语文s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鲧禹治水》课件3 语文s版

ID:1047001

大小:1 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鲧禹治水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你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鲧: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一位天神 禹:即大禹,鲧的儿子。(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治水:治理洪水,治服洪水 自学提纲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禹汪壤烫浃wāngrǎngtàng壤嚷攘yǔjiā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哀求——哀告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斥逐——排斥,驱逐。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理解词语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理清脉络,练习概括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原因: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品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鲧治水的方法: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 鲧治水的结果: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再见! 鲧禹治水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禹治水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 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鲧禹共同的精神:善良勇敢、为民造福、无私奉献。 领悟写法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