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语言文字应用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新人教版选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语言文字应用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新人教版选修)

ID:1038665

大小:101 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一修辞手法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1.比喻分为三种类型。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但两者之间必须有【答案】明喻,暗喻,借喻,相似性2・借代有几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整体,如“不要怕打破坛坛罐罐”,二是,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是••••如“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四是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五是如“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答案】具体代抽象(“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工具代本体(“枪”是军队的工具),特征代本体(“驼背”是五少爷的特征,“硬”是银元的特征),特称代泛称。3.对下面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切。)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D.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起”“生”二字,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山势险峻.白云悠闲。)【答案】D(表现栈道狭窄、险峻、高危。) 3.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答案】D(例句与A、B、C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而D则用了拟人的修辞格。)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有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呈现了胶着状态,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 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会忘记了自己在漓江上了呢!——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答案】B(语句中没有“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3.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从迤適的大道旁,从澈淞的堤塘边冉冉升起,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C.海面像一面明镜,它把正在晚妆的夕阳的脸庞映照得更加红艳可爱。D.骤雨没有住,太阳又嬉戏地从云隙里投下一道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答案】A(A是拟人兼排比,其它是拟人兼比喻。)4.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C.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答案】A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③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答案】C二、课外延伸4.依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另选一个角度或另选一个对象,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答案】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绝不退缩;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扉,只要你坚持到底。5.下面的比喻句形容的是“有力的话”。仿照这两个比喻句,写两个形容“亲切的话”的比喻句。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 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产生剧烈震动。 答:【答案】这几句话,如一杯甘露,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润泽;这几句话,如一缕阳光,使他感到了温暖。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骇浪拍岸的雄浑,,;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O【答案】东风裁柳,碧如丝绦;小荷初露,涓涓清泉;没有东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你有抵御艰难的柔韧,你有闪光的心灵。3.在以下各句加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失短暂的香。(2)青春如火焰一一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3)年华似流水一一勤奋者,;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答案】(1)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2)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3)乘风破浪,勇做大有可为的弄潮儿。4.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格,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O 希望是【答案】希望是茫茫大海上明亮耀眼的灯塔,让你在暗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希望是漫漫沙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让你在绝望中饮到生命的甘泉。3.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一个话题写一句话。幽默不是搞笑,不是滑稽,而是闪耀在言语中的光芒,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答:【答案】(1)忧郁不是悲伤,不是忧愁,而是隐藏在眼睛里的颜色,是荡漾在心里的皱纹。(2)宁静不是沉默,不是木讷,而是轻洒在心怀里的月光,是流淌在思绪里的清泉。4.仿照下面的例句,按要求另写一组。例句: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登山,你可以读到深厚雄奇;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仿句:如果人生【答案】是一部乐曲,奋斗就是欣赏,你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力量。成功,你可以听到慷慨激昂;失败,你可以听到坚韧顽强。5.猜猜下面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并分析这些谜语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打一农业活动)B.长长的黄鳍,短短的泥鍬。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打一日常工具) A.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答案】A的谜底是“插秧”,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插秧前和插秧后的秧田形象地比作“汪洋海”和“绿洲”。B的谜底是“秤”,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相似的句式写出秤的外形,把秤各个部件都拆解开来,一一打比方加以刻画。C的谜底是“荷花”,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先将荷花比作水中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荷花的颜色和姿态。17・仿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竹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答:【答案】一生在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或:空有挺直的脊梁,却无饱满的胸膛。)18.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写出一句话。示例:吹捧——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批评:挫折:逆境:贿赂:【答案】①批评是优质的药品,虔诚地吞下,就能医治病痛。 ②挫折是警戒的鞭子,勇敢地承受,就会跃马飞腾。③逆境是暂时的黑夜,执著地前行,总能迎来光明。④贿赂是甜蜜的糖衣弹,欣然地接受,必会酿成灾难。三、高考热点18.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答:【答案】⑥⑤①④③②(六个句子中,③最重要,可以成为排序的突破口。其中“反过来说”暗示③②在一起,说的是文学对建筑的影响。其它几句则是建筑对文学的影响,⑥句是总起的句子,放在段首。④句中的“所以都是那么感人”恰与⑥句中“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形成照应,由⑤句中的“这种形象”上承⑥句,④句中的“这些建筑形象”上承①句,可以推知⑥⑤①④,因此正确的排序应是:⑥⑤①④③②)1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完成有关题目。又是一年春柳绿。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A)退回到从前是不可能了。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B)▲:但是我 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⑴根据上下文意,请将(A)处画线的句子置换成一种形象的表达,⑵试以“更多”作为短语的开头,在(B)处补一组排比式的短语。【答案】⑴示例:“日历不能倒翻”“江河不能倒流,时光不会回头”“星辰不会回转,光阴一去不再”等。(2)示例: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18.根据所给的材料,在横线上补写岀一句合理的话。要求:语言简洁,切合语境。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前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总理批评他正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攻击,他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答案】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具有突发性,这就需要平时多加训练。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材料,要注意人物身份,更要注意“平静”两字。)四、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有一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风俗,实质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什么?一般说来,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基本的核心是价值观,并表现在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组织群体之中。继承旧的传统文化,发展新的时代文化。这是时代的呼唤。请以“身边的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一道好的作文题,应尽可能地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人文性。“身边的文化”这一话题作文,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思索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时代、文化与生活等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身边的文化”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文化,为此,在构思选材时,就应着眼于文化来谈,不可偏离了这“靶心”。什么是文化?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切不可狭隘地将其与“文化知识”等同起来。在审题立意时,还需注意“身边”这一定语,再结合话题材料“不同的风俗,实质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可知,写作选材应切合自 身实际来进行,可将身边熟悉的文化现象,如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等作为切入点,由此导入对文化的理解和阐述。【佳作赏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给我吃果果,夸我是个好娃娃……”哼着歌谣,我不禁又想起了外婆,想到童年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个偏远的小乡村……那时,我常常会在外婆做饭、纳鞋垫时,在与外婆夜晚散步看星星时,哼着这首歌谣。说起外婆,谈起那个久别的小乡村,心里总是激动不已。外婆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下妇女,而她却是我记忆里最博学的人;乡村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我心目中最温馨的地方。“月光光,月华华……”歌谣轻吟,心又飘回到童年的记忆;“斗鸡鸡,斗虫虫……”这种最朴实的文字,又堆垒起了乡村特有的风趣:这些看似毫无寓意的小诗,散发着乡村朴实的土香,折射出乡村人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每逢佳节,剪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外婆总是握着我的小手,然后一朵朵花,一条条鱼,一只只小动物便活灵活现地跳入我的眼中我最爱的,还是外婆做的乡村小吃!碗儿糕是家乡最美味的小吃,将豆子磨成浆,拌上面粉、黄果子,洒上盐,在油锅里细细地煎着,再洒上些葱花。吃上一口,淡淡的豆香和着淡淡的油香,软软的,真的是什么劳累、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外婆纳的鞋垫,永远是最舒适的,让我走在哪儿,都忘不了家乡。它像一根细线,一头拴着乡村的大树,一头拴着我的心,时时告诫着我:“树再高也忘不了根,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鞋垫上常常会绣上些祈祷、祝福的话语,或是绣上些小花,既好看,又耐用。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间偷偷滑过。不知不觉我已长大,而外婆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乡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明时,我又一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去给外婆扫墓。家乡的变 化真大呀!公路修起来了,汽车繁忙地穿梭于县城和乡村之间;公路两边,以前的那些竹林、甘蔗林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楼。晚上,乡村更加热闹了,家家传出电视节目里的喧嚷声。不得不承认,家乡真的变了,人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了。而我,却平添了一份感伤,看着已觉得陌生的家乡,怀念着曾经的点点滴滴。乡村和我一起成长,一起改变。我从乡村走到了城市,开始了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也开始埋怨生活的烦琐,开始厌倦学业的繁忙,开始抱怨他人的不是……乡村,也追向了城市,步步发展;而乡村的那些最朴实最珍贵的风俗文化,也和我的天真、单纯一样,渐渐远去……生活富裕了,我们的心却更“穷”了吗?那些最美的品质,那些刻在心中的“最大的财富”就要随时代的发展远去了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给我吃果果,夸我是个好娃娃……”又一次哼起这首歌谣,回忆着和外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或许,我们真的该做点什么了,为了自己,为了美丽的乡村,为了那最朴实的文化,请留住心中“最大的财富”。【名师点评】这篇习作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对话题及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审题立意符合要求。文章以一首童谣贯穿全篇,线索明晰,结构井然。在写法上巧用对比,乡村的今昔迥然不同,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上,还体现在作者心里曾经感到的最朴实的乡村文化的流逝上。而这恰是文章立意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在表达方式上,融抒情、议论于叙述之中,情真意切,让人深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