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ID:1037473

大小:2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石信森“圆锥的认识”一课是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们认识了圆柱体积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因此它与圆柱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们有了学习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认识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习,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这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认识圆锥体的基本特征时自己的设计是先认识底面,再认识侧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认识高。在学习中,有圆锥转化到圆锥后,学生们先说出了高,我也就及时的让学生指一指高。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这一教学任务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2、圆柱被削下去多少,还剩下多少?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4、削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几倍?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下来感到基本比较顺,在课中有几点惊喜:一、学生们的想象力已经初步形成,这对于学生们认识图形很有帮助。这一点体现在:1、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很清楚:在没有课件演示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圆柱的上底面收缩变小,在收缩变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点,这样圆柱也就转化成了圆锥。学生们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2、对高的认识与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上的直线是扇形的半径,但半径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测量。3、直角三角形沿一条高旋转一周之后就是圆锥。二、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通过学生们课上精彩的发言,体会到学生们已初步具备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这一能力进行新知的学习。三、教师的灵感更闪光。在原教案中,自己设计的是老师先进行演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在进行教学中,学生们对圆锥体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先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后老师再进行演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果不其然,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这使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灵活驾驭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石信森一、说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二、说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三、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四、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五、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六、说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3、讲授新课(1)、教学圆锥的认识课件展示,(运用信息技术,笔、三角板画圆锥的高,底面圆的半径,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观查圆锥的特征,还运用了显隐,增强教学效果。)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2)、小结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应用信息中的直尺和笔边讲边画边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测量圆锥高的正确方法)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师生总结: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5)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应用了显隐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根据你制作的模型,与教师演示的一样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课堂练习(应用了笔进行填空、连线)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本次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为认真想,仔细填、准确判断、仔细选择、计算、操作题、解决实际问题五个部分,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套试题具有三个特点: 1、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2、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3、注意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从本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来看,基本运算、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比较扎实,同时,计算也比较准确。 1、认真想,仔细填。本题大部分学生都答得很好,出现错误最多的题目是6题,多数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是都没有完整地写出单位名称,此题的正确率仅为35%,出错的主要原因:教材安排的课内练习都是填表格形式的,直接填结果,淡化了单位名称的书写意识。 2、准确判断。这道题的正确率高,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很好审题出现错误, 3、仔细选择。本题错误率较低,少数学生第5小题因缺乏推理能力而导致结果出错。 4、计算。本题中大部分的题正确率高,少数学生计算错误,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错误;二是忽略了题目要求,应按简便计算的,按正常计算步骤进行计算了,导致整题覆没。 5、操作题 因为平时作了针对性的训练,所以本题学生解答的较为理想,学生在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准确画图,动手操作能力在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6、解决实际问题本组题目能充分考查出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其中1、2、3、4、5题答得较好。6题算理虽不复杂,但问题的出现形式灵活,学生缺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跌入智力陷阱,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审题不清,没有弄明白究竟求的是什么。也有部分学生计算不准确,只能追悔莫及。6题虽然是我们练习中的原题,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出错。 总之,卷面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出了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说明试卷出得比较客观、合理。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弄清了今后改进与提高的方向。首先,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注重学生双向思维及多向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第三,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教师指导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32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