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word教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word教案2

ID:1036613

大小:5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word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教材第84页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提问: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大家猜一猜75/100和3/4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证明它们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2.提问:3/4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3/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师: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1题可以在课本上打“√”或“X”。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三、思维训练:1.下面分数哪些是最简分数?8/103/214/151/43/122.判断。分子是一个奇数、分母是一个偶数,这样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5/4是最简分数。()3.填空:写出分母是15的所有最简真分数()。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48,这个最简真分数是()。四、作业P86第1题。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提问: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P86页第2题。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P86页第3题。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板书设计:约分75/100=(75÷25)/(100÷25)=3/43/4=(3×25)/(4×25)=75/100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教学反思:三个建议建议一:将最简分数与约分两道例题在一课时内完成,因为两题联系密切,约分的教学是呼之欲出。如果强行分割开来不便于学生练习与巩固相关知识。我分开教学的缘故是“最大公因数”提早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中教学后,如今知识有些生疏,只好在此放慢进度,边回忆旧知,边学习新知。建议二:教学前不仅要复习最大公因数的求法,还应该回忆20以内常用质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因为有了这些特征的帮助,学生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分子和分母虽否只有公因数1。建议三:通过判断、填空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扎实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如“写出分母是15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就是一道灵活检验学生对概念外延掌握情况的填空题。其中可以设计追问:为什么6/15不是最简真分数?为什么10/15也不是呢?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word教案单元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第一课时:众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能够运用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做出决定。4.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师: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众数,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二、创设问题情境,认识众数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提问:我们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才合适,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老师指出:用平均数、中位数描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众数。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总结并指出:我们所学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但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数起分水岭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的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一般反映集中水平。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此题中位数是5.0,从数是5.1,在这里用众数表示全班同学的平均视力水平比较合适。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3.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由于平均数是2600,中位数和众数都是xx,所以用众数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因为它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五、作业: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教学反思:  众数是《课标》教材新增内容,由于以往关注研究得较少,致使今天的教学举步为艰,对个别习题结果的评价更是模棱两可。唯一让我安心的是学生们都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会正确地确定众数。而开学初教研员所作报告中已提早告知,中位数和众数已经在新修改版《课标》中删除,所以考试中练习的难度不超过例题。是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与学生呢?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