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ID:1034560

大小:62 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班级高二科目语文姓名课时课题名称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目标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一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同学们对汉语的各种熟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和“语”的区别,进而对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重点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构成及其特点。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教学难点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知识2、理解并掌握熟语特别是成语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导1.认真仔细预习所学新课,结合本课学习重点难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初步梳理2.结合预习所得及知识拓展部分内容,完成附表中内容3.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学生质疑知识拓展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成语惯用语成语惯用语置若罔闻当耳边风阿谀奉承拍马屁趋炎附势抱粗腿夸夸其谈耍嘴皮儿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课堂检测1..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错的请打×。①.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②.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③.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④.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形象。()⑤.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人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⑥.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08广东题)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②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4、判断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5、判断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四个都不相同的一组。A.沽名钓誉 徒有虚名 不可名状 师出无名B.栉风沐雨 风声鹤唳 移风易俗 附庸风雅C.横生枝节 起死回生 无中生有 妙笔生花D.动人心弦 兴师动众 动辄得咎 惊心动魂6、判断下面各句中画线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B.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C.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知识点剖析: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1)一词多义:(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2)约定俗成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其词义逐步固定下来,其词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谦敬用法、特殊用法是“约定俗成”的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谦辞)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3)褒贬失当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也说评头品足、品头论足。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4)张冠李戴(要注意适用对象、范围不同)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多指人)。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多指形势、局面)。恻隐之心:指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5)特定称谓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典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6)望文生义(要注意平时“熟视无睹”的成语。即平时常见但不常用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1:该图总体呈长方形,长约两米,宽约五六十厘米,中间有一圆形图案,其底色为赭红色,直径约二三十厘米,其浮凸的横竖线条与地球经纬线如出一辙。(见课后练习一3)例2: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成语使用技巧1.理解成语意义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2.辨析褒贬色彩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把握多义现象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附表特点类型结构用法语体或感情色彩语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