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2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2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ID:1031664

大小:19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单元第十一课师说2一、双基夯实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贻(yí)嗟乎(jiē)针砭时弊(biǎn)...B.郯(tán)严谨(jǐn)不拘于时(jū)...C.聃(dān)阿谀(ā)六艺经传(zhuàn)...D.蟠(fān)句读(dòu)不屑一提(xiè)...【答案】B(A.砭:biān;C.阿:ē;D.蟠:pán。)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C.惑之不解(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答案】B(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其可怪也欤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答案】A(A项的“其”为副词,表强调。B、C、D三项中的“其”为代词。)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耻学于师③其皆出于此乎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⑦青,取之于蓝⑧而青于蓝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⑤⑩B.④⑧C.②③⑥D.①⑦⑨【答案】A(都表被动)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C.余嘉其能行.古道位卑.则足羞D.先帝不以臣卑.鄙【答案】D(两个“卑”字都当“地位低”讲。A业:①学业,②技艺;B惑:①糊涂,②疑难问题;C行:①行走,②践行。)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答案】B(①③老师,名词;②⑤以……为师;④⑦⑨从师;⑥⑧学习)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忌不自信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C.不拘于时,学于余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答案】A(宾语前置)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B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9~11题。从“古之学者必有师”到“其可怪也欤”原文见课本。2 9.从句式特点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答案】A(都是判断句)10.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答案】D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答案】B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单箭易折,众箭难断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3 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选自司马光《家范》)12.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苟:如果.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捍:捍卫.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未:不够.【答案】C(捍:抵御)13.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D.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答案】A(这句话是假设,是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14.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作比喻。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来作为辅助。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答案】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4 才能够强大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15.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让人们知道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关键词:“以礼”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到前面去;“之”指代“人们”;“亲”)(2)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的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亲戚的。(关键词:“故”;两个“所以”是表示“用来……的”;“其身”)(3)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关键词:“然”;“远”;“以”和“专利其身”)参考译文:人的爪牙再锋利,也比不上虎豹;力量再强大,也比不上熊罴;跑得再快,也比不上麋鹿;飞得再高,也比不上燕雀。如果不是靠大家的力量来抵御外患,就会被其他动物吞食。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告诉人们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一个人如果爱他的父亲,就同样会爱他的兄弟;爱他的祖宗,就同样会爱他的宗族。人与自己家庭的关系,就如同枝叶依附于根干,手脚长在身体上,不可分离。哪里只是为了清楚明白和秩序井然以达到表面上的繁荣景象呢?实在是希望互相保护,抵御外敌啊。吐谷浑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快死的时候对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支箭给我,我要演示个游戏。”一会儿对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来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去拿十九支箭来,将其折断。”慕利延却不能折断。这时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众多的箭在一起,就难以折断,只要你们戮力同心,国家就可以稳固。”说完就死了。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古代的贤德之人知道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不能够独立,所以又用甥舅关系、婚姻关系来作为辅助。即便如此,仍担心它不够,所以又爱护和抚育百姓,让百姓来做自己的护卫。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的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亲戚的。如果能这样,那么自己就会安如泰山,永无危殆。别人怎么能够侵犯、侮辱你呢!5 所以,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没有不先亲近自己的本族远亲,然后能够施加到他人身上。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与自己的兄弟们的关系,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却不知道自己一旦孤立无援,别人就会来戕害你,最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从前,周厉王抛弃九族,当时的人们写诗来讽刺他:“君王广施仁德国家才会安宁啊,宗族子弟是王室的坚强护卫。不要损坏自己的护卫啊,不要独任其力。如是什么事都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实在是太可怕了!”宋昭公将要去掉群公子,乐豫说:“不能这样做,整个公族好比是公室的枝叶,如果去掉这些枝叶,那么公室这个树根就没有庇护了。连葛藟这种植物都懂得去庇护它的根,所以君子都用葛藟来比喻做人的道理,况且是国君呢?这就是谚语所说的‘受到它的保护却任由别人用斧子砍掉它’,这肯定不行,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对待本家公族,应当用仁德来亲近他们,这样他们就都会成为你的强有力的辅佐。天下有谁敢对你有贰心呢?为什么要去掉他们呢?”昭公不听乐豫的话,果然导致了国家的大乱。华亥想取代他的兄长合比成为右师,便到平公那里去说合比的坏话,让平公把合比赶走。左师说:“你这个华亥呀,早晚必定要灭亡!你削弱你的同宗本族,对别人会怎么样呢?别人又会对你怎么样呢?”过了不久,华亥果然灭亡了。四、高考热点1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螃蟹、猫头鹰和蝙蝠都去上“去恶习研修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行动比知识重要。(理解这个寓言的关键在于材料中的“不过”一词,这个词是全段话的语意重点所在,“仍……”说明动物们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一切,它们的博士学位并没有给它们带来什么改变。)17.请以“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为开头,重组下面一句话。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的崔龙喜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因而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②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是因为崔龙喜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6 18.在下列横线处续写两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修辞保持一致。用植物来比喻,文学批评大概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剌剌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或许如兰花,生于幽谷,清雅绝俗,却轻柔地像和风般荡漾着心波;(散文)应该似浅草,生机盎然,朴素自然,而又恣肆地如江水般绵延开去。五、读写创新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最近网络和报纸展开了“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还是迷失的一代”的讨论。从“80后是否是精神缺钙的一代”,到“谁该为80后行为负责”,再到“80后该如何面对现实环境”,关于80后的讨论不断深入。在众多网友的留言中,多数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韩寒、超女,认为他们就是80后的典型代表。也有网友认为韩寒、超女并不能代表整个80后。在你心目中,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人才是80后的主流呢?你能否具体描述一个80后的形象呢?请就上面提出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指向】这是一篇开放型自定话题作文。这类作文,考生首先要弄清材料的立意,然后拟定出恰当的话题。因为设题者不限定话题,而是让考生依据所给的材料自己拟定话题进行写作。因此,一些考生便难以把握好材料的主要意思,因而感到无从着手,无法确定出合适的话题。这类作文往往受到设题者的青睐,高三的语文模拟卷中常会出现此类作文。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要善于认真仔细地分析所给材料,要从所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通过归纳、整合,确定好合适的话题。切忌抛开所给材料,确定出与材料毫无关联的话题,或对材料断章取义,只按材料的某一方面确定话题,偏离话题,从而使文章的立意不正确。从材料中的提示来看,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讨论“80后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立意时可以从正面肯定当今社会中80后特立独行的个性,宣扬个性自由。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否定这种行为和观念。可以讨论当前“80后精神缺钙”的不足,并深入探讨其原因,也可以阐述该如何去培养健康的精神品质。不论何种立意,都必须牢记立意要有正气,应倡导积极健康的品质追求,切忌盲目求新。写作时可以参考材料里面所提示的事例、现象展开论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本次作文对文体进行了限定,不可违背。【佳作赏读】为80后鼓掌震惊世界文坛的《红楼梦》曾经一度被禁止传阅,只因它打破了封建传统纲领的束缚,宣扬自由恋爱。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光辉是压不住的。那种打破常规的精神一直7 影响至今。五千年的封建文化将人们的思想禁锢得太久了,除了像曹雪芹先生一样用文字反抗的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已经在那样压抑的文化氛围中变得习惯,甚至醉心于此。但是,一旦有了缺口就会爆发。80后中涌现出一大堆被标上“叛逆”、“反文化”、“庸俗”记号的孩子。请摘下那布满灰尘的眼镜,擦亮你们的眼睛看清楚,80后的孩子们是多么可爱的一群人啊!他们勇于创新,渴望自由……这些,这些在漫长的封建文化统治过后的今天是多么的可贵。韩寒是勇敢的,放弃读书又怎样,谁规定了只有读书才是成材的唯一途径。世事皆学问,韩寒着手自己爱的赛车事业和心爱的文字,照样活得有模有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传统教育中“读书考大学方可成材”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批评他,但是请那些还在或者正在准备进行批评的所谓的资深文化人注意:传统文化要不是教导我们,文化要海纳百川,为何一定要对别人的幸福生活指指点点呢?超女是可爱的,许多人觉得太商业化,太庸俗,太急于成名。但是她们都还只是二十出头的孩子,不要把这么大的罪名压在她们身上,她们真的只是一群爱唱歌爱展现自己并且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可爱的孩子罢了。音乐是一种娱乐文化,谁规定一定要在音乐厅演奏才能称之为音乐呢?亲爱的批评家们,请问你们难道从来不曾在日常生活中吟唱过吗?难道真的只听那些所谓的高雅艺术吗?她们只是闹腾了一点,与传统文化中的平心静气相违背而已。但是这种向传统观念挑战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追求难道不值得我们鼓掌吗?韩寒、超女……他们只是80后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人,只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名人的光彩而引人注目。但是,在他们身后站着的是一代渴望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年轻人。暂且放下传统文化的尊贵,仅仅凭着那份执著的勇气、创新的意识和挑战传统的精神,我们也应该为80后鼓掌,不是吗?(指导老师:杨永祥)【名师点评】本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章起笔从《红楼梦》一度被禁锢的事件写起,以“兴”的手法引起对“打破常规的精神”的思考,进而为80后背负的种种“罪名”鸣不平。接着作者以韩寒、超女为例,采用驳论的手法批判部分人对他们的不解和误解,肯定他们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最后简要、尖锐地指出80后遭受否定的深刻原因,并以热情的呼唤收束全文,果断有力。本文剖析时入情入理,又没有偏激之嫌,可见作者在驾驭语言上的纯熟。结尾紧扣话题主旨,语言流畅,遣词准确,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