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5)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5)

ID:1030330

大小:3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P17——P18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及“做一做”的练习。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猜想、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特征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统计班里参加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2、出示统计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出示:一共有多少女生参加兴趣小组?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兴趣小组? 【设计理念】一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统计出将要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再根据统计得到的信息自由提问并解答,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二、实践验证,探索新知。(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一共有多少女生参加兴趣小组?谁会解决?2、生列式计算:(两种)3.观察等式,发现特点:仔细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生:都是加法算式,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相等。(板书:加法)师:不同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指名说)同桌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等式老师也写了几个,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08+260=368260+108=36839+58=9758+39=97追问: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生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用其他形式表示。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把它写出来。指名汇报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板书:运算定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师: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6、反馈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独立完成再练习纸上,并反馈。)提问:()+147=147+()你打算填什么?要注意什么? 提问:这4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2)对口令25+65=生:等于65+2578+64=56+36=365+35=a+b=7、过渡: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三个数、四个数甚至更多的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他们的运算顺序,和会不会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解决问题二: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兴趣小组?(1)学生列式,汇报两种方法。师: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2)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人,得数相同!【设计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由已知走向未知,在探究中获得新知。2.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出示:(13+45)+25,13+(45+25))(1)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悄悄告诉同桌!(2)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 (3)汇报: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屏示:“=”)(4)再看,(屏示:125+(75+36)(125+75)+36)。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师:左边?右边?得数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能说说吗?(屏示三组等式)师引导:这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不变)。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屏示省略号)5.归纳加法结合律。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需要几个字母?(3个,a、b、c)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举例验证,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6、.反馈练习:填数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7、渗透简算意识。(1)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45+(88+12)(45+88)+12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75+(48+25)(75+25)+48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2)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69+75+25【设计理念】计算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选算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本环节教学有效地渗透了简算意识。三、巩固练习,理解运用.(一)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二)选择 四、回顾总结,举例拓展。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的27到29页,现在同学们自己看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设计理念】通过看书,总结,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3、拓展练习巧思寻妙解:246+578+(154+322)999+998+997+996+1004+1003+1002+1001【设计理念】这部分练习的设计,既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巩固,又是一个延伸,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a+b)+c=a+(b+c)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